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活动安排的实效性

2015-05-30 10:48俞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民币教学活动目标

俞娟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解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线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拓展新思维,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上也是费劲心思设计了多样的课堂活动。然而实质上,一些活动忽视了从学生出发,未能依据学生已有,更有甚者脱离实际,少了真实性;也有一些流于形式,缺乏目标和没有针对性,成了专家口中为了活动而活动例子。这两年,吴江区课堂观察主题研讨活动如火如荼,咱们一线教师俨然成了受益者,通过小数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活化”、“活动化”意识的确强了,但实际操作却举步维艰,目标意识薄弱,导致孩子们对活动呈现的“生活”模糊不清,理解不透,体验不深,当然更难做到学以致用了。

数学课程倡导的操作活动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要活动,更要求实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较强的目标意识,更要注意在活动时加以正确引领,确保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生成,在生活中运用”。

一、活动切实有效,目标清晰明朗

既谈课堂教学,自然会涉及教学目标有否达成。教学目标是什么?“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小数课程教学最终体现为对学生个体知识的确立和个人逻辑思维的培养,而数学活动经验恰恰是学生在其生活世界中的经历和体验。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特级教师钱坤南说过:“有效的教学在于知道你的课堂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该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服务。当前,数学新课程中的活动化教学已然被老师们囊括,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一些教师对“活动”为什么而设还缺乏思考和研究,许多课堂活动因此成为无效劳动。

以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各自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活动:“积极抢答”,由一名学生扮主持人,其他学生演抢答者。当时实录:

主持人:请问一元人民币上有什么图案?

抢答者1:(摸摸头)有1元两个字!

抢答者2:还有拼音。

主持人:五角人民币有什么特征呢?

抢答者3:有5角两个字,还带拼音,有工人图案。

……

从以上对白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试问,这样徒劳的活动效果何在?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目的、落脚点和价值,充分考虑活动的针对性。

2.活动要正确把握目标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我们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作为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的正确、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把握教学目标,并为达成目标而服务。

同样,以《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例:

在“超级抢答”活动后,教师又组织了另一个活动:“叫卖”。分成四大组,四名学生模仿售货员叫卖一些文具用品,安排学生去买:

学生:你们的书本怎么卖?

售货员:(不假思索地)就1元吧!

学生:那你们的橡皮怎么卖?

售货员:(同样不假思索地)5角吧!

……

这难道是真实的吗?我们的活动到底要达成什么?

很明显,走近、了解“人民币小小商店的买卖活动”,不仅仅只是随意喊价,而是应该在了解人民币的进率之后,进行相应的标价计算人民币过程。活动的设计者首先要明白设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活动形式要为内容服务,避免为追求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有效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亲历一系列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方能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习得正确的态度。

二、活动切实实效,引导精心悉心

现代教学建构理论认为:教学是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建构的,数学课程强调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教师要注重精心引导儿童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与同伴们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生成和发展。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密切关注孩子的已有认知和心理状态,从而使他们对课堂中呈现的活动充满期待。不然,学生难以在活动中积极融入。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前,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对于人民币的面值,这样就不至于像这个课例中的老师那样徒劳且浪费时间。

1.悉心引导活动过程

“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靠听讲来学习。”这段话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因此,我们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对儿童活动过程的引导上。

教师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当着设计者、组织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中活动的效果如何,教师起着主要作用。当然,在教师设计活动时,也要注意发挥整个活动过程中评价的作用。评价是能促进和激励孩子的积极性,又能在活动过程中有反馈、诊断、改进的功能。因此,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中要多视角地评价学生活动的过程。

2.精心引导活动价值

数学教学更要注重正确的活动价值引导,帮助儿童从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活动。上述课例中,教师毫无考虑得把自己认为的知识重点,没有价值得强硬让学生傀儡似地“接受”了“知识”,教师殊不知孩子其实早就认识了人民币。其实,在教学人民币这节课的过程中,有多少活动是学生切身参与的呢?这样的数学教学无非使学生浪费了时间,并未习得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共同中介,把从活动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积极创设真实有效、促进教学的活动,从关注儿童的已有入手,关注“儿童的内心”、“儿童的兴趣”,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亦能发挥活动中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真切实在地感受到活动的脉络,体验收获的快乐,从而实现数学活动的真正价值。

猜你喜欢
人民币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我们的目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