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4)”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以河南大学为例

2015-06-01 02:48宋卫中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河南大学国培顶岗

宋卫中

(河南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国培计划(2014)”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以河南大学为例

宋卫中

(河南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4]1号)要求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4)”——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2014]630号)精神,河南大学在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下,经过承办学院的积极努力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2014年“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的培训任务。

“国培计划(2014)” 培训实施 问题与对策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河南大学依托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教育资源,紧密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国培种子”、丰富教师培训资源、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的预期目标,始终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参训教师为中心,不断改进培训机制,优化培训过程,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学员和上级部门的赞誉,形成了具有河大特色的“铁塔牌”培训模式,为深化河南大学教师教育和培训工作未来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其中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计划人数1337人,实际报到人数1219人,报到率91.2%,结业率100%。培训项目包括心理健康、初中体育、初中英语、班主任、综合改革、英语特岗、生命安全、主干学科等。置换研修项目计划人数476人,实际报到人数444人,报到率93.2%,结业率99.8%,历时90天,其中集中培训60天,“影子”实践30天。涵盖初中8个学科,即地理、思想品德、语文、体育、历史、化学、物理和数学;小学数学。在培训学习和实践中,上级部门正确指导,承办院系精心组织,基层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参训学员主动配合,项目进展顺利,如期完成了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培训实施与经验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为保证“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及考核评估工作的圆满进行,河南大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河南大学“国培计划”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党政办公室、财务处、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科研处、总务处、保卫处、各培训学院的院长或书记组成,并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设立“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培训工作协调会,针对培训方案、师资选配、教学资源、后勤保障及财务、宣传、治安等方面事务进行统筹安排,举全校之力确保各项培训项目顺利开展。

学校还设立了由副校长任组长的河南大学“国培计划”专家督导组,培训期间定期召开参训学员、培训专家座谈会,走进教室听课,现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也都成立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学科学员的教学、管理和考核等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各司其职,培训工作高效而有序。

校、院联动机制的建立,使“国培”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保证了各学科培训工作步调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又使学校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共享,避免了因各自为战、信息闭塞而造成程序重复、相互推诿、管理低效的现象发生,从而为高质量、高效率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确保培训项目稳步推进及各项具体措施切实得到落实,学校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培训任务需要,适时制定了《培训学员指南》、《班主任职责》、《培训学员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另外,各教学单位结合本院及培训学科特点又出台了更具体的管理细则。如:《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办法》,从组织管理、实习内容、纪律与要求、实习总结报告四个方面,对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师范生顶岗实习活动进行规范;《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培计划”学员考勤制度》则对上课时间、点名办法、请假手续、违纪处罚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管理效率。

(二)做好调研分析,奠定有效培训基础。

教师培训是一项目的性和计划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河南大学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注重探索教师培训规律,摸清培训对象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明确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做好培训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首先,了解培训对象及需求,使培训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我们通过对部分学员进行培训前的问卷调查及走访市县教育局、学校,与学院所在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期望、意见和建议,将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以此作为制订培训计划的依据。此外,我们要求参训学员报到之前提交一份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据此分析学员以前的教学情况和教学问题,为开展针对性培训奠定基础。其次,明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目标。一是明确“为什么培训”。主要是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国培计划”文件精神实质,把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开展本次“国培计划”的目标要求;摸清楚参训教师基本信息和培训需求,如观念及知识更新需求、实践方法知道需求、成长示范与引领需求等。二是实现政府要求与学员培训需求的一致性,即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将上级要求与学员需求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制定本次培训的目标。

(三)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针对培训目标和需求,河南大学将本次置换研修项目培训设置为四个阶段:集中研修、影子研修、反思总结及岗位实践。四个阶段相对独立又各有侧重,内在联系密切,构成完成目标任务的整体。集中研修阶段以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目标,设计了六个模块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拓宽、专业技能提升、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科研方法、教师示范引领。在影子研修阶段,安排作为“影子”的教师到优质学校(影子学校)开展研修学习。让学员亲身体验名校名师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能;学员跟随者名师备课、听课、观摩、上课及参与有关教研活动、班级组织管理活动,通过感悟、吸纳,重构自身文化素养。在反思总结阶段,参训学员运用培训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及在影子学校的实践和体验,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并在反思交流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力求使培训方案更具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和可行性,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以此确保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良性化发展轨道[1]。

(四)精心遴选培训师资,优化培训教学团队。

培训师资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河南大学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遴选培训师资,要求培训者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熟悉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并在自己所在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中有所建树,在全国和地区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同时,要求来自中小学一线的教师人数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50%。

具体讲,河南大学培训专家团队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省内外大学、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二是河南大学的知名教授和优秀专业教师。如,教育基本理论方面有河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学与课程论专家刘志军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桂荣;心理咨询专家王瑶教授。英语学科有我国著名英诗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宝童教授。语文学科有我国著名《史记》研究专家、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家级名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国家级示范性项目——语文学科首席专家王立群教授;我国著名戏曲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张大新教授;博士生导师、英美文学比较研究专家李伟眆教授;河南大学教学名师胡山林教授。历史学科有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闫照祥教授;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振宏教授;体育学科有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崇喜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洪浩教授。思想品德学科有全国师德标兵、河南大学教学名师孟彩云教授,等等。这些知名专家通过开办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为学员讲授系统理论知识,高瞻远瞩地描绘专业前沿发展图景,妙趣横生地纵论热点问题,学员在领略了这些大家的神采风貌的同时,享受了难得的丰盛学术大餐,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对强化学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省内外优秀教研员、中小学教学名师、骨干教师。这些来自中小学教学一线的老师,经验丰富,业务精湛,他们开展专题讲座、做课、评课、研讨交流等活动,课贴课堂和教材,同行的参训学员感到亲切、实用,在促进学员提高实施新课程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五)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

与青少年学习相比,成人学习有其独特性,如果无视成人学习规律,将会导致无效或低效培训。因此,针对参训学员学习特性,优化培训学习模式,将有效优化培训质量和效果。一般讲,成人学习主要呈现如下特征:第一,成人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式学习。教师参加培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希望自身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成人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许多困惑,他们期待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探索和寻求破解实际问题的答案,而非对基础性知识的系统学习;第三,成人学习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学习。作为成人的骨干教师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对问题的认识都有独到的见解,培训为这些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分享作为学习资源的经验;第四,成人学习是一种追求实效性为目的的学习。简言之,培训的内容要突出实效性,学以致用[2]。

据此,河南大学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加大对培训方式的改革创新力度,改变以往单一满堂灌式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灵活运用专家讲座、专题研讨、案例赏析、观摩考查、交流反思、说课试讲、拓展训练、同行评议、网络论坛等多种培训形式和教学手段。这种参与式培训模式使参培学员由被动接受型变成主动参与型的学习者,通过引领、体验、实践、对话、交流和分享等方式,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在积极欢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技能,拓宽学术视野,丰富教学智慧。

(六)加强人性化管理,营造温馨学习环境。

过程管理是取得管理成效的关键。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河南大学始终关注培训进展态势,适时给予指导和调控,保证培训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行。我们建立和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培训管理制度,探索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着力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培训环境,让学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培训和学习。为此,河南大学在培训的不同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使科学管理覆盖置换研修项目的全过程。

1.在学员报到期间,提供包括报到、餐饮、住宿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

新学员报到时,在校园主干道及承训学院大楼前悬挂欢迎标语、横幅和彩旗;在明伦校区和金明校区大门前设立“国培”学员接待站,由专人带领学员至报到地点或下榻的宾馆;派车集体接送学员参加开班典礼仪式;赠送《学员手册》,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安全提示、购物指南、出行路线、校内地图、专家介绍、培训日程、推荐书目、学员通讯录等,极大地方便了学员;向学员发放校园一卡通,凭此卡可在学校任何一家餐厅、开水房、澡堂就餐、提水和洗浴。周到细致的服务使学员感到,在河大学习和培训,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温暖、快乐和幸福。

2.配备专职班主任,建立班级组织。

学校为每个“国培计划”培训班配备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亲和力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国培计划”全过程的班级管理工作。河南大学要求学科专家跟进培训团队,班主任、指导教师及时跟进学员,了解授课教师教学和学员学习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督促学员上交学习心得和教学设计案例等。团队在管理中能够发挥很强的凝聚人心的作用。

3.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学校为学员赠送一定的学习资料;学校图书馆、各学院资料室、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免费向学员开放,所有课程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将专家授课课件和相关培训资料发送公共邮箱,将专家授课录像刻制光盘赠送学员,方便学员后期继续学习或用于对其他教师的培训;邀请学员参加学术沙龙或名家讲坛,使参训学员像在校生一样分享学术盛宴。

4.举办形式多样的业余活动。

培训期间,各承办单位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培训环境。学校及各教学单位的职工活动室长期为学员开放,内有跑步机、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供学员使用;棋牌室有象棋、围棋和扑克等可供学员娱乐;举办乒乓球等球类比赛、周末联欢晚会及师生歌咏比赛,帮助学员调节生活节奏,保持健康体质;组织学员“游龙亭感受宋文化”、“探访母亲河”、“参观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等活动,让学员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这些活动既充实了学员的生活内容,又增进了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七)完善反馈机制,助推“国培”持续发展。

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是实现高质量培训、促进“国培”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总结经验、查找漏洞、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首先,建立参训学员业务学习档案,制定了《综合考评手册》,其中包含学员的基本信息、个人听课记录、课后心得体会总结、个人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参与研讨、观摩与考察情况、指导教师意见等内容。

其次,在培训不同阶段,通过向学员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个人访谈、手机咨询、发送邮件、QQ聊天等形式,让学员对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等培训环节进行评价,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告知有关部门限期解决。

再次,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上情下达,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比如,按时向省教育厅项目办和师范处报送国培简报及有关材料,并将上级具体要求和反馈意见传达给承训学院,以便提前布置任务,调整工作思路。

最后,做好培训后的追踪回访工作。河南大学要求各“国培”承训学院在培训结束后,组织人员到学员所在学校、市县教育局进行回访,征求他们对培训环节、培训效果的反馈意见并逐项落实解决。我们还在后续管理中采取了其他措施:一是建立学员信息库,实时动态管理;二是创建交流学习平台,共享学习成果;三是及时了解学员动态,加强沟通交流;四是关注学员成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问题与建议

(一)搭建专家资源共享平台。

在培训过程中,由于项目配备的外聘专家都是学科领域中较著名的专家,他们都有较为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还要外出讲学上课,因而出现部分专家授课时间上的冲突,导致培训计划的不得不临时调整。为了缓解外聘培训专家授课时间上的冲突问题,希望建立备选专家库管理系统,将省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著名专家、学者,省级重点中学一线高级教师加入该系统进行备选,一则可以缓解培训顶峰时期的专家紧缺问题,二则可以资源共享,节约培训成本。

(二)延长“国培计划”在一年中的实施时间。

我们建议:“国培计划”实施按学校的“学年”计算作为培训时间的结算单位,拉长培训的时间跨度,均衡安排培训任务,将短期培训项目安排到暑期进行,为培训机构和送培的中小学幼儿园分解负担,这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训质量的提高。

同时,要及早公布项目规划。国培、省培项目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清晰的路线图,建议在上半年告之地方,明确具体执行时间,以利于基层教育部门制定本地区的培训计划,避免与地市项目冲突。

(三)建立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共同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

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承办主体资格方面,为充分调动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参与、支持“国培”的积极性,建议在“国培计划”项目申报中,要求各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应当联合教育教学主要实践基地的中小学幼儿园共同进行申报。在申报书中应明确双方在培训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在培训经费份额中的分配,可通过双方协议书的形式进行约定。如果在培训主体资格认证上的改革能够实现,必将能促进“影子教师”实践、创造真实课堂下的培训环境、提高实践性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广大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四)将“脱产置换”调整为“脱产研修”。

目前实施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历时3个月,其中,集中学习2个月,影子研修一个月,且不在假期进行。这种设计对承办高校、派出学员的学校以及影子学校来说,都带来不小的压力,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正常的教学秩序。建议将培训时间调整为一个半月(45天)。集中培训一个月,可以安排在暑期进行;影子教师半个月,安排在开学以后,分为两个阶段,每次一周时间。在调研中,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师反映,如果这样安排,一线参训教师可以自行调整教学工作,可以不再安排顶岗实习。这样,各师范院校的工作更单纯,一方面按照常规工作安排好自己的学生实习,另一方面,接受“脱产研修”的培训任务。

(五)改革顶岗实习的置换模式。

如果仍保留目前的置换脱产模式,则应对顶岗实习模式进行优化改革。

一是实行二次置换。把城镇教师支教和项目实施结合起来,实行“两次置换”。第一次置换时把农村骨干教师从农村中小学校置换出来,把顶岗实习师范生派到县城或城郊中小学校实习,师范生不直接进入被置换出来的教师所在学校。第二次置换时由接受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中小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被置换教师所在学校支教。

二是解除“脱产”和“置换”之间的关联,将研修与顶岗分离,实行“教师异地培训,师范生本地顶岗”的方式进行。就是一个地级市的顶岗工作由地市附近的院校承担。如果一个高校面对两个地市就近顶岗实习,工作量就会大幅减少,学生的安全、联系等都容易安排。

三是为顶岗生配备“双导师”,即高校的院系为每个顶岗实习生配备导师,接纳顶岗生的基层学校也为顶岗生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两个导师定期交流,共同担负起引导顶岗生顺利发展的责任。

(六)高校应加强顶岗生的“岗前”培训和过程指导。

高校相关院系应成立专门专家团队,制定针对性措施,提前一周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培训,内容涉及心理健康、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拟教学等。这样,他们走向实习岗位后才可能尽快适应相应角色。

在实习过程中,高校相关院系应跟踪指导和服务,与实习学校及时沟通交流,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到学校慰问,帮助解决顶岗生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为中小学校、幼儿园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物质资助,改善顶岗生的食宿条件,从而为顶岗生安心工作、有效实习营建良好的环境。

(七)调整“国培计划”项目经费标准,建立经费预付机制。

依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只有经费得到合理的提高,对于培训承办机构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实。因此,建议调整置换研修项目的经费标准,使其与其他项目经费基本相当。脱产项目涉及参训教师和顶岗实习学生所需费用较高(交通、生活补贴等),适当增加该项目经费。

建立经费预付机制。受训学员的住宿、培训开班、授课费用等相关开支等都需要提前着手准备,在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的情况下,需要借款或自筹,给具体实施培训工作的承训学院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建议提前向承担培训的院校划拨一定比例经费。

(八)前期调研应扎实、细致。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院校和机构往往通过向学员寄发调查问卷开展训前调研或建立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总体讲,调查问卷比较空泛,未能切中培训需求。而且学员所填写的调查问卷绝大多数没有影响专家的培训内容,专家讲授依然重视知识和理论,忽视教师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忽视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我们建议,前期调研时,必须根据素质教育要求,认真设计调查问卷内容,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围绕某个或几个主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

(九)优化培训效果。

“国培计划”旨在培养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受种种因素所限,“国培”并未真正达到“国标”水准,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以下几种情况应引起重视。一是重申报,轻落实。由于“国培计划”实行招标制,项目单位在申报时,往往举全校之力,从文本内容到形式,全面完美。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条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队伍等等,都与申报材料所述相差甚远。出现培训内容支离破碎培训专家重复宣教、培训效果平平等现象。建议上级主管加大督察力度,深入基层走访、暗访、座谈、实地查看,而非仅仅翻阅图表、听汇报。二是学员的选派弄虚作假。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参训教师所教学科与参训学科不一致,听不懂专业内容;有的学员重复参加培训。有的基层学校为应付任务,甚至私下调换教师,将后勤、财务等行政管理人员或人员富足的学科派出。建议地市教育局加强监督,中小学校严格依照规定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对欺上瞒下的学校通报批评,两年内取消其选派教师外出培训的资格。三是培训内容容量过大。短期培训共计15天,不少培训承办方主观上追求完美,培训内容安排过密、容量过大,尤其是理论知识偏多,自主参与实践活动较少,导致学员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学习积极性降低。建议承办方尊重教学规律,把握成人学习特点,理论学习与实证研究交替进行,集中培训与分组指导并行,集体研修与学员自学相结合,“坐而论道”与时间修炼并进。四是参训学员遇到的工学矛盾,需要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共商合理解决办法,免除参训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专心致志地参加培训学习。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15.

[2]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25.

猜你喜欢
河南大学国培顶岗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归 去 兮
咏 河 大
故 乡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国培计划”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