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语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2015-06-01 21:59景光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个性培养小学语文策略

景光芹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学生终身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建设开放的课程资源,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坚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不断探索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培养;策略

一、“良好个性”的界定

“个性品质”具体来说包括属于智力系统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因素,也包括属于非智力系统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情感、意志等因素。“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主要是指通过经常地实践活动使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不断得以提升,逐渐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等。

二、小语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首先,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每个人在成长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具有良好个性的人能够从容面对挫折,应对挑战。反之,就会失去信心,使成长出现障碍,甚至影响今后的人生。

再次,良好个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谈素质教育就离不开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树立“生主”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我们要打破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等传统观念,确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我们可通过各种方式,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尤其注重学生富有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发展自我,开拓创新。

(二)建设开放的课程资源

如今进入了一个须要依靠知识和创新来生存的时代,学生仅仅掌握教科书上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让学生清楚获取知识的工具,知道如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如何整理利用信息。有位教师在教《九寨沟》这课时就先提供给学生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为学生提供上网查找有关九寨沟知识的途径、介绍有关查找书目的名称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取回信息后组成小组共同学习,整个课堂焕发出的活力让听课老师大为赞叹。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开辟多种学习渠道。比如,有老师利用我们海安的身边资源,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和学生特点设计了《家乡的“大金砖”》《海安的河豚》《海安的童谣》等微课给学生学习。

语文教师要延伸教学的时空、地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开放的课程资源,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一片更为主动的听说读写的广阔天地,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奠定基石。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其开动脑筋、大胆质疑、参与讨论,能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的习惯的养成。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得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达。许多老师让学生用“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我同意(反对)”等词语为开头来发表自己看法,就是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

我们要放心让学生去讲,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学生“讲”教师“听”,最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自信,课堂便成了他们展示的舞台。如此这般,学生的个性定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高效的课堂,教师一定是极少地讲授,学生是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周密地思考、踊跃大胆地展示,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达到充分地互动。一位老师执教《水乡歌》第一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以学定教,初读课文;美读课文,感受水多;小结学法,布置作业。初读课文部分安排了三个活动单。乐闯生字关:1.观看生字学习视频,选择自己认为难读、难记的生字重点学习。2.检查生字,通过把生字送进芦苇丛(字音归类)和把小青蛙送回家(辨析字形)的方式进行。3.把握要领,写好生字;勇闯朗读关:1.学生点击课文朗读视频,认真听一听,再跟着读一读,难读的地方多听多读几遍。2.觉得哪一小节最难读读给小组的成员听一听,请他们给你提提建议。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朗读,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共闯质疑关:1.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拖动问号做标记)。2.小组合作质疑。3.教师相机指导质疑。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扫除难点,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找到那条适合自己与学生发展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五)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指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给学生自由开放的空间,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表达的机会,在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个性得到张扬。“探究学习”指在教学中创设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经过探究,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第七册《田园诗情》一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边读边想:作者在荷兰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把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的词句下划线,不懂处做上记号。学生带着问题读完课文后,交流初读的感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哪几方面内容,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激发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在旁边写上阅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读这些句子,读出画面感。学生在激情阅读中读出自己的疑问,悟出新的见解。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创设主动、互动的学习局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为形成终身的能力奠定基础。

(六)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评价的方式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尊重个性,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正面肯定,鼓励创新。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老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多指导,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多肯定,发出真诚实在的赞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超常的回答更应鼓励。

3.评价点拨,提高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评价与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的运用等就会及时得到肯定或纠正。这样,学生能正确、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能更好地发展个性。

4.促进参与,自评互评。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自评互评既要鼓励又要引导。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指导学生用正确、得体的语言,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多给自己或同学一些肯定。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随时作正确引导,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教育是一种艺术,我们要积极激发学生的评价动机,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之中,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提高。

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是个性教育,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学生定会成为21世纪的健康人才。

编辑∕岳 凤

猜你喜欢
个性培养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