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2015-06-02 05:54王珊珊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小学英语有效性

王珊珊

摘 要: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笔者认为:要“思之有的”,就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教师全面发展为主足点;要“思之有物”,就是思“特色”是什么,思“精彩”在哪里,思“偶得”有哪些,思“缺失”在何处。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反思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130-02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的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那就要明确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1 有效的教学反思需“思之有的”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1.1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

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 以教师全面发展为主足点

只要我们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理性层次,使之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2 有效的教学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什么?要“思”之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2.1 思“特色”是什么

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traffic lights》这一课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下面几句。

T:What's this?

S1:It's an apple.

S2:It's a sun.

S3:It's a moon cake.

剛开始学生都回答的是单句。于是笔者问:“Can you talk about something of the apple or the moon cake?”2 min的沉默后,终于有人举手了。

S1:I'm hungry.Can I have an apple?

S2:I like moon cake very much. It's sweet.

S3:It's 11 0'clock.Let's go and have some eggs.

虽然时间间隔比较长,但是学生的回答越来越精彩。有一个学生说:“What time is it?Oh, it's 7pm.Let's look at the moon and have some moon cakes”.在这个句子中包含了以前所学的很多知识,同时提到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十分切合实际,简直是在描述一个画面。

说完这些句子后,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很高。笔者接着又画了两个圆,并涂上颜色。本课时的重点traffic lights和traffic rules就引出来了。在操练完短语后,笔者让学生自己编一段话,要涉及到今天学到的交通知识。因为有了本课开头的提示,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出了一段段有血有肉的对话。

S1:Hello,John.What's the date today?

S2:It's September 10th.

S1:Oh,it's Ben's birthday.Let's go to Ben's home.

S2:OK.

S1:What time is it?

S2:It's 9 0'clock.

S1: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s. Remember the traffic rules.Red. Stop at the red light.

S2:Look it's yellow.Wait at the yellow light.S1:Look.It's green.G0 atthe green light.

S2:Let's go.

S1:Happy birthday,Ben.

S2:Happy birthday.

S3:Thank you.

S2:It's sunny.Let's have apicnic today.

S1:Good idea.

S3: Let's go.

在这一段对话中,学生谈到了日期、生日、时间、天气和交通规则。叙述的故事有原因、有过程,对本堂课新学知识的运用恰到好处。

在课后反思中,笔者意识到:这是一段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独具特色。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

在这段教学中,笔者给学生一个单词,他们会想到不同的句子,使用不同的组合;给学生一个句型,他们也会填写各式各样的单词和句子。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2.2 思“精彩”在哪里

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人,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2.3 思“偶得”有哪些

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常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是已经学过的句型知识,在课堂上提问时往往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学生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上个学期甚至上个学年的知识,要经过几次的提醒,他们才能回忆起来。这样的情况导致了课堂的容量偏小,深度偏浅。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在以话题为主线的单元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到已学的知识呢?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得到了一点启示。

在教学“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单词描述教室中各物体的颜色”这一课时,板书设计为“The—is—.”。在練习完后,笔者无意中把teacher' s desk的单词卡放在了第一条横线上,问了一句:“Anything else?”有个学生站起来说:“The teacher's desk is big and tall.”笔者听了一惊:多好的句子啊!不仅把本课的知识包括进去,还把第二册学过的形容词加了进去。而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都在描述物体的颜色,忽略了其他的语言内容。他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个创新。笔者竖起大拇指:“You're so chever.”笔者索性放开时间,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你还能填成怎样的句子,或者你还能用这些新学单词说出哪些话?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The grey door is in the white wall. It's big.

The computer is on the teacher's desk.It's nice.

We have a new classroom.The floor is green,it's beautiful.

又一组学生说出了整整19个句子来描述教室。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从方位、形容词、数字到国家等。四年级的学生能看实物说话说出这么多句子,真是让人惊喜。

课后笔者反思了这一堂课,是什么使学生说话的欲望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呢?是开放式的句型“The____is____.”让学生有了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把所回忆到的知识运用到句型中,让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得到更多的启发,让思维与语言在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这个开放式的句型是学生思维的支点。在教师没有提示新的内容前,所有的学生都在围绕教师指定的内容进行半机械性的操练,而没有意识到要表达更多的内容,教师的示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当开放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思维发散了,开始挖掘自身的潜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是开放式的句型让这堂课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2.4 思“缺失”在何处

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或多或少地感慨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如:哪些内容处理得不当,哪个环节安排得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得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得不科学,哪一合作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哪一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

2.5 思“效果”如何

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类内容提供借鉴。

总而言之,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建芳.让农村小学英语“靓”起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21.

[2] 何智,刘洋.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反思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11(3):110-1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小学英语有效性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