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模式分析

2015-06-05 03:48孙霰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精神病住院康复

孙霰

淄博市社会福利院(淄博市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山东淄博 256410

慢性精神病具有复发率高、患病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患者病情容易迁延,常常需要反复住院,精神日渐萎靡。虽然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症状,但效果较差,且心理问题较为突出[1]。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护理理念的完善,护理工作逐渐开始以患者为中心。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缓解病情的发展和提高治疗的信心具有重大的意义[2]。该次研究选取10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抽取年限为2014年5月—2015年4月,随机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该组共50例患者,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19,年龄在 32~75 岁,平均年龄为(53.50±1.25)岁。 观察组:该组共50例患者,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0:20,年龄在 35~72岁,平均年龄为(52.25±1.50)岁。 两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慢性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多方面的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建立安静的治疗环境。营造一个舒服、整洁、干净的医疗环境。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细心聆听患者的建议,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每位参与护理的医务人员均必须接受职业道德培训,并设置健康教育园地,让患者产生一种舒适的温馨感。每两周组织患者到花园散步,或进行其他方式的娱乐活动,培养其生活情趣。

(2)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用“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精神病的患病特点,告知其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所具有的副作用。消除危害健康的潜在因素,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对生活方式和个体卫生进行健康教育。

(3)保护性的约束。细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其目前的身体状况,告知家属约束的目的并非惩罚,而是为了有效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从而保障护理和医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于自控能力很差的患者,约束前必须遵循家属的意见,取得家属的同意,并告知家属约束的时间。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要根据病情对其进行约束,消除恐惧和敌对的行为,使用既有利于患者又不伤害患者的手段对其进行约束。

(4)家属给予支持。家属要给予缓患者心灵上的鼓励,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想法,帮助其解决实际的问题,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温暖,使患者保持较稳定的心态,缓解其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慢性精神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实施对应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社会功能评分。

1.4 统计方法

在该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社会功能评分的表示均使用计量资料,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慢性精神病患者之间,对比康复效果和社会功能评分存在显著的差异。

2 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两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x±s),分]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以及精神病等方面的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慢性精神病患者(P<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两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x±s),分]

3 讨论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思维、感知、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3]。如果不及时积极治疗,会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的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4]。只有通过采取综合性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使患者得到恰当的护理和治疗,以及合理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以及康复锻炼,才能有效延缓患者精神衰退的现象,尽快恢复社会功能,为今后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5]。慢性精神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需长期住院甚至终身住院,这些患者大多精神衰退明显,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神志不清以及行动不方便等[6]。

精神疾病的护理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除了具有临床常规护理和特殊专科护理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心理学、行为学、伦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7]。首先要做到病区设施安全,住院环境的安全程度对患者非常重要。地面要铺设防滑垫,设备每周进行大检查,为了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应该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因素并消除隐患的潜在威胁,以此消除医疗纠纷,大大提高医院医疗形象[8]。为慢性精神病患者营造宁静、舒服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将恢复期慢性精神病患者与衰退期慢性精神病患者组合居住在同一病房内,不仅可帮助患者改善病情,还可以起到互相帮助、协调的作用,而医护人员在此期间应注重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征,尽力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能力及自主性功能[9-10]。

此外,还应当开展科学知识教育,通过发放精神疾病及治疗知识宣传手册、制作医患园地、宣教出院指导来改善病区的医疗环境和护理环境。从而使相关的政策信息能够及时被患者及患者家属所了解,主动配合医护人员采取的医疗护理工作,达到早日康复,回归社会的效果[11-12]。并且在护理管理同时,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技巧。

经过该次的调查研究,观察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疗效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针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患者精神的恢复,还能极大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1]孙曼莉.78例慢性精神病患者感染肺结核的X线观察及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63-1364.

[2]刘付敏.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6.

[3]曾玉霞,郭昌林,李鹏辉,等.采用“助人自助”理念植入护理行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生活功能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6):1367-1369.

[4]殷海燕.长期住院慢性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133-134.

[5]何方,徐萍,潘月英,等.慢性住院精神病患者口腔卫生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81-182.

[6]郗爱凤,郗小玲,李瑞珍,等.太极拳训练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9):72-74.

[7]武庆玲.阳性强化疗法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49-51.

[8]王静.中老年慢性精神病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287.

[9]徐春花.体育活动训练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9):2405-2406.

[10]赵倩薇.护理干预在慢性精神病患者整体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313-314.

[11]Koekkoek B,VanMeijel B,Schene A,et al.Interpersonal Community Psychiatric Treatment for non-psychotic chronic patients and nurses in outpatient mental health care:A controlled pilot study on feasibility and eff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2,49(5):549-559.

[12]McPherson S,Barbosa-Leiker C,Daratha K,et al.Association of co-occurring serious mental illness with emergency hospitalization in people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2014,39(3):260-267.

猜你喜欢
精神病住院康复
妈妈住院了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完形填空专练(五)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