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岷江东岸景观道路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综述

2015-06-05 09:37
山西建筑 2015年13期
关键词:岷江汶川景观

郑 军 熊 唱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景观分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汶川岷江东岸景观道路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综述

郑 军 熊 唱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景观分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以汶川县灾后重建民生工程为依托,研究了项目设计在尊重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与习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景观及配套建筑设计的技巧,阐述了利用当地的木作、乱石墙等传统工艺手法,较好地表达了设计尊重场地及地域特征的设计原则。

景观,道路,设计,建筑

1 项目背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并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次生灾害。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数百万家庭失去生活的家园。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地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艰巨的灾后重建工程。《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指出: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确保灾区人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设施得到全面恢复,达到并好于灾前水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由广东13个市对口援建汶川县13个镇和乡,其中广州市对口支援汶川县城——威州镇。2008年10月5日,根据广州市对口支援威州镇前线工作组要求,我院确定承接威州镇岷江东岸景观道路市政建设综合工程的设计工程任务,由建筑景观院总负责成立项目设计组,开展岷江东岸的方案设计工作。

2 项目简介

“汶川县岷江东岸景观道路市政建设综合工程”是威州镇灾后重建建设范围最大的市政建设工程,包含整个汶川县县城——威州镇岷江东岸的沿岸滨江带状公共绿地的景观、服务建筑、市政道路建设等内容。项目用地全长约3 000 m,沿岷江东岸展开,呈不规则带状,用地最宽处78 m,最窄处8 m,面积约8.5万m2。用地内有岷江桥、威州桥及红军桥三条过境桥梁,使项目具有重要的交通组织功能及景观展示功能。

项目组成员接受设计任务书后多次赴威州镇现场踏勘,积极收集地块有关资料,了解当地居民休闲活动习惯,多方案研究规划布局,力求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打造出具有落地性、生命力及复合功能的优秀项目。

3 设计工作的展开

1)方案设计。项目坚持“科学重建、以人为本、厉行节约、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则。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滨江空间,在人流集中处设置开放型活动广场、视线焦点处设置景观型构筑,以路径为链,串联各大小景观节点,形成开合有致的线性景观廊道。

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沿江而布,其中岷江桥头的锅庄广场、威州桥广场等节点为汶川居民提供了难得的集中性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形成东岸连续性的生态绿色文化长廊。同时,设计充分考虑灾时需求,合理布置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平灾结合,最大化的利用场地。

2)施工图设计。由于援建工作的特殊性和紧迫性,设计工期非常紧张,很多设计直接由方案设计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出图时间往往只有常规工程的几分之一时间,根据前线工作组和代建单位的要求,在本工程一二期施工图设计几乎同时设计、编制并提交成果,后综合现场变化和各方意见又进行多次修改。

3)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建筑立面造型从汶川地区羌族建筑的传统出发,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功能和体量,进行具有现代感的立面造型设计,力求创造出新时期下的现代“羌风”。建筑外立面材质以片石、涂料外墙为主,同时辅以仿木色装饰进行点缀。在建筑及景观细部设计中,设计了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飘窗、挑廊等。同时为传承传统羌族建筑风格,在细节上融合进了大量的羌族元素:片石砌筑的外墙具有强烈的收分感、墙身不同材质的运用、女儿墙顶的羌式纹样线条、楼梯间的碉楼造型,以及外廊、窗洞等大量细节处的精心设计,无一不体现着浓郁的传统羌族建筑特色(见图1)。

在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汶川地区的特殊性,将防灾避险的设计理念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按8度进行结构设防,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照明设计首先满足功能性,并且创造城市形象,凸显城市的个性和魅力,增加城市活力,提升人们在夜晚对城市的感知度。灯具选投光、内透的形式,艺术手法简洁明了,重点照明,光源色彩的选用,唤起人们对特有地域文化的体验。光源的选用采用节能灯、LED灯,灯具避免眩光,降低镇流器噪声,减少功耗(见图2)。

同时汶川地区年平均降水汶川不足500 mm,降水偏少。而相应的却达到蒸发量1 000 mm。考虑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后的岷江水以及部分山体设置雨雪水收集池作为景观用水。具体措施有:

沿着滨江绿化带设置绿化专用管网,对滨江绿化带沿线绿化管网进行定时补水。沿线绿地,山坡绿地,设置埋地根部滴灌,微灌管网,定期对植物进行根下浇灌。沿绿化带景观道路30 m间隔设置洒水栓,定期对场地进行浇洒,冲洗,增加空气湿度,保持地面清洁(见图3)。

4 设计工作总结

我院本着全心全意为灾区奉献大爱的精神,在广州市对口支援威州镇前线工作组的领导下,举全院之力,提供优质的设计服务和施工服务,较好地完成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献上我们的爱心和努力。

现工程已完工并交付使用,受到汶川人民一致好评以及川粤两地政府领导的赞赏。

Overview on east Minjiang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in Wenchuan

Zheng Jun Xiong Chang

(BuildingLandscapeBranchInstitute,SichuanAcademyofBuildingDesign,Chengdu610041,China)

Taking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Wenchuan county as the background, the thesis studies local cultural and habit considered in the project design. Based on resp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and landscape building design techniques, it describes local wood and outdoor stone wall and other traditional technological methods, which better expresses design principles of following field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road, design, building

2015-02-28

郑 军(1981- ),男,工程师; 熊 唱(1981- ),男,工程师

1009-6825(2015)13-0008-02

TU983

A

猜你喜欢
岷江汶川景观
云上远眺新汶川
景观别墅
岷江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岷江行(外一首)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