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降糖老药消渴丸

2015-06-05 22:26陆基宗
家庭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磺脲降糖胰岛

陆基宗

降糖老药“消渴丸”是我国首次入选国家863计划的中成药,由中药地黄、黄芪、天花粉、葛根、五味子、山药、玉米须,及西药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组成。多用于小于65岁的2型轻、中度且病情稳定、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糖尿病人。不适于较严重的糖尿病人,尤其是2型糖尿病晚期及出现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受损者。

许多糖友反映,使用消渴丸的降糖效果时好时坏,副作用较大,其实这是不合理用药所致。在此介绍消渴丸的合理应用、注意事项及用药经验,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助益。

消渴丸每丸含有0.25毫克的优降糖,一次口服5~10丸,每日2或3次,总服用量不能超过30丸/日。血糖达标后可逐渐减少服用次数和每次用量。每日服用2次时,应在早餐及午餐前30分钟各服用1次,晚餐前尽量不用。餐前服的目的,是使此类降糖药的血药浓度与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同步,使降糖效果最大,并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服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即每日5粒,逐渐缓慢加量,不要一开始就给予最大剂量;优降糖的血药半衰期为10~12小时,应尽量避免晚间服药。因睡眠后低血糖反应不易发现和治疗,更有危险性。

实际应用原则是多观察、多体会、多实践、多总结。当血糖控制良好后,按血糖测定结果来调整剂量。先由每日3次减为2次,服用几天后若血糖仍然控制良好,可再减些剂量,少服几粒,几天后再查血糖。如此反复实践,反复调整,直到找到最佳剂量(即维持量)。

用药中的注意事项及用药经验

1.患者应先去大医院进行糖尿病的“分型分级检查”,明确糖尿病的诊断型别、疾病程度及胰岛功能。如果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促泌剂(消渴丸)使用无效,必须用胰岛素。

2.磺脲类药已用了近半个世纪,有较好的降糖作用,但该药在首次使用时就有5%~10%的病人“原发性”失效,约50%的病人服药8~10年后出现“继发性”失效,因此通常消渴丸使用不应多于10年。

3.用消渴丸者,家中应备有家用血糖仪,定期自测血糖,以有效防治低血糖反应。优降糖为磺脲类中作用最强者,稍有过量,会产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致死。如治疗中患者出现心慌、乏力、手抖和出汗等症状,此为低血糖反应,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救治(如口服糖水),否则将致昏迷、休克等。许多农村和老年患者误以为消渴丸是“无副作用的中药”而超剂量服用,有的甚至再加服其他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齐特),进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极易造成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过量而导致可怕的“低血糖反应”。

4.使用消渴丸时要慎用其他药物,特别是能“升高血糖”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多种抗生素、降压药、避孕药、麻黄碱、利尿剂、抗精神病药物、平喘药物、左旋多巴、甲状腺激素、中药甘草等,以免导致恼人的药源性糖尿病,加重原有的病情。

5.长期应用消渴丸者易致肝肾功能损害和低血糖反应,特别是老年人。此时应改用糖适平,并联用胰岛素治疗。

6.多年使用消渴丸的较重症糖尿病患者,应及早用胰岛素。消渴丸中的磺脲药作用原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如此长期刺激带病工作的胰岛细胞,将致胰岛功能过早衰竭,并发症提前出现,恶化病情。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既可保护胰岛β细胞,又可减少消渴丸的用量和毒副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消渴丸所含优降糖,其代谢产物有很强的活性和降糖作用,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出。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消渴丸。老年患者(特别是65岁以上患者)肝肾功能较年轻者衰退,药物代谢减慢,成年患者服用的一般剂量对年老、体弱者即可导致过量,故老年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通常较严重,应特别警惕。endprint

猜你喜欢
磺脲降糖胰岛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快乐降糖“穴”起来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降糖“益友”知多少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