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尿激酶治疗50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

2015-06-06 10:49陈江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尿激酶

陈江波

丁苯酞联合尿激酶治疗50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

陈江波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50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5例不良反应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丁苯酞软胶囊 尿激酶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老年人群,属于脑血管疾病,在全部脑卒中,其发病率高达约70%[1]。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语言、感觉、肢体活动出现障碍,脑部血流供应不足,出现局部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等恶性事件,进一步引发神经功能损伤,造成血栓和缺血半暗带的形成,该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消极情绪[2]。目前治疗该病常见的药物有丁苯酞软胶囊和尿激酶,为了探讨治疗效果,我院尝试开展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7例,平均年龄为63.21±4.02岁,其中前循环梗死39例,后循环梗死11例,既往腔隙性梗死8例,糖尿病及高血压分别有10例、4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8例,平均年龄为62.98±4.21岁,其中前循环梗死40例,后循环梗死10例,既往腔隙性梗死9例,糖尿病及高血压分别有9例、4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前均经过我院严格检查,确定符合诊断标准,并由我院多名专家联合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排除心、肝、肾等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基础疾病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首先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压、血糖控制,调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调节脑代谢及血液循环。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剂量1000mg/d,服药时间为入院24小时后[3]。对照组:尿激酶,1.50×106U,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采用静脉缓慢滴注,用药时间为发病4.5小时以内[5],1次/12小时,治疗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空腹口服丁苯酞软胶囊,一次2粒(0.2g),1日4次。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包括日常饮食护理和心理干预,观查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并发症等。当发现不良反应时,立即通知主治医生采取措施,及时进行疾病诊断,防止病情恶化。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各时期NIHSS评分比较。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NIHS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平均年龄、NIHSS评分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3天时NIHSS评分为6.92±4.35分,对照组为8.74±4.23分;14天时,观察组NIHSS评分为2.85± 3.05分,对照组为4.35±3.95分,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各时期NIHSS评分比较

3.结论

脑卒中是一种老年临床常见病,其致残率较高,致死率也较高,是一种高危病症。缺血性脑卒中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学界较为认同的是由缺血区建立侧支血流不及时或脑灌注下降引发的[6]。因此,有相关研究提示,治疗该病的关键就是采取措施恢复或改善脑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快速建立缺血半暗带区域侧支循环[7,8]。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种抗脑缺血的新化学实体药物,是由我国研制的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其结构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接近,在临床上具有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功效。该药物作用机制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脑损伤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快速疏通并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改善脑水肿情况,提高脑能量代谢,保护缺血脑细胞线粒体不受损伤,提高缺血半暗带血流量,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区的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脑血栓发生,阻止脑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和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丁苯酞软胶囊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性高。有研究显示,丁苯酞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相比,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显著,且在治疗恢复期,继续使用丁苯酞氯化钠胶囊,还能巩固治疗效果,提升脑缺血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治疗后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为2.85±3.05分,对照组为4.35±3.95分,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知尿激酶单独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患者的病情,但预后不理想,不能有效地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与丁苯酞联合使用,二者共同作用,疗效更明确。

本研究中,采用丁苯酞联合尿激酶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推广。

1 张子宪,王峰,李林文.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3(21): 74-75.

2 于明,衣淑华,张巍.丁苯酞联合丹红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估[J].中国民康医学,2014,8(11):6-7+13.

3 牛慧艳,张占强,王海,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9 (12):820-823.

4 陈德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7(21):98-99.

5 王曼,杜珺,张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成本-效果分析——基于中国人群的Markov矩阵分析[J].中国药房,2010,34(21):3174 -3177.

6 王冰,吕关健.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8(14):125-126.

7 李延可,刘宁,陈江君.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2(19):254-255,231.

8 胡伟东,燕虹,赵丽娜,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25例[J].中国药业,2012,15(11):83 -84.

10.3969/j.issn.1672-4860.2015.05.021

2015-8-3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450000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尿激酶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不同剂量大蒜油软胶囊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