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适应对介入治疗老年患者血清酶学指标影响

2015-06-06 10:49薛德刚依仁科王芳赵学森李忠强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酸激酶心肌梗死

薛德刚 依仁科 王芳 赵学森 李忠强

缺血后适应对介入治疗老年患者血清酶学指标影响

薛德刚 依仁科 王芳 赵学森 李忠强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IPC)对接受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酶学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AMI患者77例,入选对象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随机分为IPC组(39例)及未进行IPC组(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K-MB浓度分布接近,IPC组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72小时测试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PC可以明确降低老年AMI患者血清酶学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 支架 缺血后适应 血清酶学 肌酸激酶同工酶

缺血后适应(IPC)是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对他们冠脉进行反复短暂开通及再闭过程操作,随后再恢复冠状动脉血流。IPC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已有了肯定性结论[1],但较缺少老年AMI患者临床资料。我们选择一组近年来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他们进行了PCI加IPC治疗,并与仅进行PCI治疗的同龄、同病患者比较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值变化,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提出的AMI诊断标准;②心电图ST段在≥2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弓背向上抬高,胸部导联幅度>0.2mV;③发病12小时内接受PCI;④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②接受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③慢性心衰患者。本文实际入选对象77例,男性46例,女性31例,年龄60~79岁,平均66.92± 10.75岁。

1.2 方法

1.2.1 分组及IPC治疗方法:入选对象确诊AMI后,立即进行急诊PCI术,并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缺血后适应组(39例)及未进行缺血后适应组(对照组,38例)。IPC方法:引导丝通过病变血管段,进行血流灌注;远端血管显影1分钟后,用2~4个大气压(atm)扩张球囊,阻断血流1分钟后再灌注1分钟,如此往返4个循环,最后用8tm球囊再次扩张,并在病变处植入支架。

1.2.2 血清酶学指标选择及检测方法:本研究选择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年度值作为心肌受损程度观察指标。血液标本采集时间设定为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72小时时间段分别抽取动脉血2ml,离心后保存于-80℃冰箱。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os5.1FS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裕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2.结果

两组患者围治疗期血清酶学指标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K-MB浓度分布接近,IPC组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72小时测试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患者围治疗期血清酶学指标比较(±s,U/L)

表1 两组患者围治疗期血清酶学指标比较(±s,U/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

.44±61.68480.92±56.47452.35±56.10分组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术后72小时IPC组(n=39)483.19±55.83429.8±58.43a395.63±6.39a382.53±52.79a373.50±49.35a349.71±47.66a对照组(n=38)496.70±60.29573.16±67.45541.25±63.17509

3.讨论

近几年来中,AMI治疗方法取得了巨大进展,人们认识到了再灌注损伤在确定AMI最终坏死面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IPC对ST段抬高型AMI心肌保护作用较为明确: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减少无复流现象,IPC已成为AMI最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之一[1]。目前国内尚缺少老年AMI患者接受IPC治疗相关资料,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组新近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他们进行了PCI加IPC治疗,并与仅进行PCI治疗的同龄、同病患者比较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值变化。PCI治疗经过为应用急诊PCI术开通罪犯血管后1分钟内,进行反复4个周期的血管成形球囊充气。我们统计结果显示,IPC组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72小时测试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数据说明,PCI明确减少了老年AMI患者坏死心肌,对濒死心肌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国内同行不分年龄段AMI患者IPC治疗资料[2,3]及少数老年AMI患者同类治疗结果[4]与我们观察一致。

总之,AMI是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口的突发性心血管事件,IPC可比溶栓治疗还有效减少缺血症状,改善心肌形态和功能变化,较适合老年AMI患者在急诊PCI时应用。

1 张昌琳,乔树宾.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心肌缺血后适应研究新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6):479-481.

2 杨菊,刘西平,沈长银,等.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37(4):426-428.

3 王印华,王宝华,唐明贵,等.缺血后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保护作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 (5):634-636.

4 马燚,尚小明,李莉,等.缺血后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3):231-234.

10.3969/j.issn.1672-4860.2015.05.036

2015-7-28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 心内一科 113008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酸激酶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同工酶动态分析
[CX2]NaCl胁迫对萌发期甜高粱和春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心脏病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线鳞型黄金鲫(框鳞镜鲤♀×红鲫♂)mtDNA及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