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分析

2015-06-06 17:34李慧李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堂环境赏识教育信息技术

李慧 李荣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赏识教育愈发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和肯定。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赏识教育;课堂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086-02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所处的精神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性格养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赏识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力。科学理论研究认为,渴望得到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渴求,即人们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重视。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信任、赞扬、喜爱等方面有更强烈的意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赏识教育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1 对学生突破教材的表现给予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即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内容都是根据教材统一安排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一些脱离教材的学习,教师应该怎么做呢?例如,在信息技术“计算机画图教学”一章节中,教师根据教材进度会指示学生按着教材案例画一些简单的图案,以熟悉基本工具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教材进行临摹,而总会有一些学生出其不意地画一些教材内容和进度之外的图案,如漫画人物、简易风景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拿捏好赏识教育的应用。姑且先不论这些学生违背了教师的指示,和教材的进度也不一致,教师应当首先对这部分学生标新立异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赞扬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超前学习能力,以积极向上的语言影响学生。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部分学生的一些脱离教材学习的行为,教师要多赏识学生,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2 赏识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肯定学生的创意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真棒,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探讨”等诸如此类的赏识性语言,这样能够让学生敢发现并提出问题。

如在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向学生演示如何用画图工具绘制简易版的房屋。这时候就要鼓励学生找出和示范手法不一样的画图方法,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和创作,并挑选案例进行课堂展示,这对于提高课堂活跃程度很有帮助。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涌现出各种不同的创意,这些创意有时候是可行的,有时候是不可行的。在赏识教育模式下,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学生的创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讲解的可能只是一种,应当允许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出其他解决方法,不管是否可行,都要给予赏识评价。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意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3 赏识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他们的喜怒哀乐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教师不应当仅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而更多地要对学生实施精神层面的关怀。学生更希望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教师更应该以一个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引导他们往人生正确的道路前进。学生是存在个体性差异的群体,他们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自身资质都存在差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需要融入赏识教育。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有的学生答不上问题,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这时候教师的态度就很重要,如果教师只是叹口气,让这个学生坐下,那么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其他学生也不能意识到他们的嘲笑行为是不对的;反之,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的或者相近的表达,并对这名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赞扬,比如勇敢、回答问题积极、思路灵活等,那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的劲头就会更足,学习水平自然也会上去。其他学生也能够从教师的这种赏识教育中受到感染,改掉随意嘲笑他人的缺点。

此外,信息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的教学课程,教师在该领域并不是无所不知的。甚至,有些学生对于网络、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比教师更为丰富。所以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做到虚心求教,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教师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学生心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和技术。

4 赏识是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其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包容、信任和尊重。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学生更是这样的个体。教师不应当只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好、表现积极的学生,还要同时对那些成绩不好、有叛逆情绪的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怀。每个学生都必然有自己的优势、闪光点,教师必须要用眼睛和心去发掘。如果教师一味地无视所谓的差生,对他们进行指责,这类学生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学校的表现更加差劲,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的其他闪光点并加以利用,比如一些学习差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号召能力很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现这方面的能力。通过“做得很好”“真棒”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赞扬学生,让学生的心情更加愉悦,也会更注重提升自我在学习等多方面的表现。赏识教育是与学生真诚地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一些内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互动环节,给这些学生多一些的机会,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成功完成演示操作,最终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我也行”“我也能做好”。这样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并非各个方面都很差劲,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秉持积极上进的态度。

5 赏识并非一味地赞扬

在赏识教育中,推崇的是通过赞扬、鼓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心、上进心,信任、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成长。适当的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像朋友聊天一样的批评更能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也就是说,赏识并非盲目的赞扬,赏识教育能否发挥其作用还在于一个度。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还是要及时地指出,适当地给予批评,从根本上杜绝因赏识过度导致学生产生自大、自负的心理。过度的赏识还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素质低,经受不起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如果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不顺,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对赏识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适度的赏识与诚恳的批评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康有用的人才。此外,在赞扬学生时,陈述事实比简单的“你做得很好”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能够真切地知道自己的优势,避免失去方向。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优势。

6 结语

在教学中推行赏识教育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指明学习和成长的方向。尤其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讲,教师的赏识、尊重、信任和肯定能够让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变化,他们会更加亲近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更加积极。实践表明,赏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教育手段,它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性差异,能发现和利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赏识教育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吴琪.赏识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9).

[2]李新娟.赏识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1).

[3]王孝兰.赏识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尝试[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环境赏识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