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十大关键词大盘点

2015-06-08 07:20
军工文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企业

|01 十二五

向每一个过去的五年,致敬与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军工十二五,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基础上起步,在2015年“九三阅兵”中检阅五年成果。这期间,国内国际形势变化莫测,较量风波汹涌澎拜,各种势均力敌的背后,是中国有智慧有实力为发展争取和平空间,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甚至争取国际市场和商业成功。我们在输出产品的同时,亦在努力输出价值观。

这五年间,民族工业150年了,人民兵工80年了,新中国航空工业60年了,核工业60年了,我们也即将迎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新中国航天事业60年。核工业在“两弹一艇”的强军梦和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核能梦中,开启了第三次创业的中核梦新纪元,那就是要推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走向国际。航天科技五年共发射了86枚火箭138颗各类航天器,神舟十号、嫦娥三号、北斗卫星、高分一号二号等成果硕然;航天科工的新一代防务对抗体系的战略威慑力,构筑了大国地位的坚强基石;中航工业的产品五年间整体跃升了半代,舰载机歼15完成了划时代的空天向海空能力的提升;船舶工业在世界船市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悄然布局,“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海洋意识的回归和海上力量的增强。”航空母舰的横空出世,就是中国海上旗子的布局;兵器工业的三代99A主战坦克,惊爆沙场;中国电科的空警-500机载雷达和智慧城市,构筑了新的安全经络和城市空间。

|关键词|02 新常态

“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业态以及增长动力都已经今非昔比。经济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巨变,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新常态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果还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用过去的思维思考中国经济既不准确,也不现实。

国有控股的军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在各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牵引下,无不成就辉煌。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慢、结构调整持续开展、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军方引入竞争机制、优质外企竞相涌入,不确定因素越发增多。

新常态下,军工企业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企业的远期战略发展规划目标,牵引企业未来发展,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既要看到远方的灯火,同时还要迈开脚下坚实的步伐,以进一步增强和重塑广大职工拼搏发展的信心。

|关键词|03 中国制造2025

我国制造业发展已步入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成为当今时代创新最活跃、渗透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领域,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制造业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与弱,主要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效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判断。目前来看,世界制造业大国大致分为三个方阵:美国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处于第三方阵。再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具体来说,到2025年实现第一步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说制造业发展水平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实现第二步的战略目标,在第二方阵中处于领先水平,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实现第三步的战略目标,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也就意味着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制造强国。

|关键词|04 一带一路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互利合作前景广阔。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的倡议,赋予了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抓住这一机遇,让沿线各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助力,也使中国从沿线各国的发展中受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防科技工业息息相关,国防科技领域的技术成果日益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资源。国防科技工业的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领域,将在国家引导下,实现突破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需要强调的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各国的“大合唱”。

|关键词|05 军民深度融合

俨然,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2015年3月,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作出如此明确的强调。据某财经杂志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至少5 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一系列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改革举措,渐次展开。4月,国防科工局印发《2015 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在军工开放、资源共享、军工高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明确了今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27项重点任务。7月,国防科工局发布了首批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涉及118个项目600多个专利。

国泰君安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一方面,通过军民深度融合,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各种渠道资源进入安全领域,促进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解决了原有军工资产的效率问题,构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系,就能由原来的“输血”转为﹁造血﹂,促进我国军工产业升级。

从2015年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的“十三五”规划中,军民融合都被作为重点考虑,这些都显示了政府加速军民融合的决心。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军民融合将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战略性话题。

|关键词|06 混合所有制

新一轮国企改革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混合所有制”受到热议。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网站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意见表示,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并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出现和发展,主要源于国有企业改革,源于寻找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其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助于“走出去”,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

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是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难就难在各界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缺乏共识。

著名法学家江平表示,混合所有制要真正取得成功,一是不能够强迫,也不能够变相强迫;二是既然民企和国企是混合所有,那就不能仅仅把民企作为陪衬,作为一种点缀,因此要有合理的股份比例;三是权利要做到真正的平等。民企既然入股了,至少应该保证享有管理和分红这两个主要权利;四是在执行混合所有制时同时施行员工持股制。

|关键词|07 社会责任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近年来才有的命题。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企业办社会”就是特殊经济形态下的一种特有的社会责任,其优劣好坏毋庸置评。

形势发展使然,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当企业从原有的体制下真正转型成市场的主体,让市场成为支配企业发展的真正力量之时,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应也有了新的内涵,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有学者把2006年称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年”,而十大军工集团的社会责任也经历了一个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从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个意义上说,大多数军工企业的才走过了5~6年的过程,从制定符合考核要求的报告到集团副总亲自挂帅梳理大国央企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正视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社会责任的要义与内涵在不断扩大:除了共同的保军和构筑国家安全基石的天职外,环境、经济、人文、社会和谐、科技创新、律己担当、科技创新等日益成为军工集团社会责任理解的应有之义。企业社会责任反射的是一个企业关于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是企业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回应,亦是社会发展对更好企业的要求。我们相信,军工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所有企业中做得最好的,但军工企业一定是最能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来履行自己责任的企业。

|关键词|08 双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业已成为本届政府施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显示出政府对创业和创新的重视。

上世纪,80~90年代,曾经兴起一阵“下海潮”,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国企员工各个群体中都有人下海创业经商,诞生了一大批例如联想、万科、万通这样的业界巨头,相应的成就了柳传志、王石、冯仑这样的企业家。

本世纪初,互联网产业蓬勃兴起,又有一批年轻人投入到互联网创业大潮中去,这些年轻人中就包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不仅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头羊,也成为中国企业闯荡世界的名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风潮。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创新。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给许多年轻人一个追梦的机会,对社会经济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09 法治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自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以来,“依法治国”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中之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企业是国家一分子、社会之公器,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治理企业,这既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需要,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尤其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更要严格遵循自身制定的企业制度,这才是依法治企的根本体现。

所谓“依法治企”,就是依照规章制度来治理企业,这是一个成熟企业、成功企业的治企之道、强企之基、兴企之本、健企之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基业长青的根本。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靠“熟人”关系式的管理,难以支撑现代化的运行架构,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就是必然的选择。许多中小企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脱离不了人情关系羁绊,从而步入近亲繁殖、“富不过三代”的窠臼。

转变认识、理清思路,及时从“人治”转入“法治”的轨道。

|关键词|10 三严三实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

从“三大作风”到“两个务必”,从“八个坚持”到“四个大兴”,从反“四风”到“党的群众路线”,现如今,党风政风新风拂面,但痼疾一日养成,去除并非一朝一夕,是否是一时之景也是人民心中的远虑。

一个有关作风建设的论断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讲话,并随后很快在全国刮起了学习的旋风,恐怕是前所未有,这就是“三严三实”。

其实,这不过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一个新的阶段,一种升级,一次更加密集的党风廉政教育。而且,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就像持续刮了好几年的反腐风暴一样,构成了“刮骨疗伤”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反腐”是刮骨,那么“三严三实”则是疗伤。

最终指向的是,我们究竟要治愈一种什么病?我们最终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古代为官从政之道和中国共产党的严实作风,以及习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系列讲话,来重新温习“刮骨疗伤”的良苦用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学习的路上,要自我审慎,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合》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