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的宣传思想

2015-06-16 09:43张龙王佳
党史文苑 2015年10期
关键词:蔡和森

张龙+王佳

[摘 要] 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时期,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向人民传播马列主义方面发表了数百篇文章,真正发挥了革命的向导作用。此间,蔡和森有关中国革命对象、中国共产党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中国革命的动力等方面主张颇为深刻,具有深远的预见性,并被革命实践所证实是极为正确的。他的“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必须打倒封建军阀、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在国共合作的统战政策中必须坚持党的独立性,以及工农运动之发展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动力等方面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指导,都对中国民主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向导》 蔡和森 主要思想

中共二大决定将原秘密出版的《共产党》月刊停刊,创办周刊《向导》,作为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并指定蔡和森负责筹备。办一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刊,是蔡和森多年来的愿望。早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他就深感“国内言论沉寂,有主义有系统的出版物几未之见,至于各国社会运动的真情,尤其隔膜得很”,因此他打算将自己“读书阅报之所得,做一种有系统有主张极其鲜明强固的文化运动”[1]。他在同毛泽东的通信中谈到建党的打算时,还特别强调要“公布一种有力的出版物”[2]。

《向导》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它一问世,广大读者即称颂它是黑暗中国的“一盏明灯”,民众政治生活中的“寒暑表”,是中华民族的“福音”,四万万苦难同胞的“先锋队”“救命符”。《向导》从创刊至1927年7月停刊,蔡和森除1925年10月至1927年3月在莫斯科驻共产国际工作外,始终担任主编。由于当时的撰稿人较少,中共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达等,便既是《向导》的编委,又是主要撰稿人。作为主编的蔡和森写的文章更多。他除用“和森”署名发表了130多篇文章之外,还用“本报同人”“记者”等署名发表了不少文章。蔡和森通过《向导》,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向人民传播马列主义方面真正发挥了革命的向导作用。

一、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在诸多文章中,蔡和森首先对帝国主义这个庞然大物进行了历史性分析,1922年12月他就提出了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观点,指出“戳穿了的纸老虎是吓不住民众势力之发展的”[3]。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读后,著文诬蔑《向导》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很像乡下人谈海外奇闻,几乎全无事实上的根据”[4]。蔡和森在《向导》上用大量的事实驳斥胡适的谬论,揭露他充当帝国主义辩护士的真实面目。他指出,就以华盛顿会议来说,虽然它标榜尊重中国独立主权,实际上不过是帝国主义协同宰割中国罢了。中国的军阀、土匪、内战,都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无不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操纵。他在《向导》上辟有“外日志”专栏,将帝国主义的暴行逐日揭载,以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从而使反帝国主义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两年后蔡和森回忆说:“本报初揭载国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理论事实时,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之目为海外奇迹,现在这种海外奇迹竟成为普遍全中国的政治常识。”[5]

二、打倒封建军阀,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

打倒封建军阀,实现中国的民主统一,是中共二大提出的另一个基本任务。蔡和森利用《向导》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他主张彻底打倒军阀统治。指出中国的政治问题,断不是创法改制或废督裁兵所能解决,换句话说,“就是非继续革命,完全打倒军阀,解除封建阶级的武装不能解决”,希望封建军阀废督裁兵是根本不可能的。蔡和森还尖锐揭露各地大小军阀,都以武力统一和联省自治等为幌子,而暗中却实行争权夺利的卑鄙伎俩。他指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既非势必割据的联省自治所能解决,又非北洋正统所能处置,唯一的出路,只有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当时胡适在《努力》周报上“大胆”肯定,打倒军阀割据的第一步在“联省自治”,蔡和森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也可以大胆告诉胡适之先生:打倒军阀割据的第一步,在民主革命。”[6]

三、以“保存党的独立性”为前提的国共合作政策

在宣传以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中心的统战政策方面,蔡和森也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向导》创刊之前,即1922年8月底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的特别会议,就确定了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蔡和森参加了西湖会议,并对这个问题做了认真的研究。开始,他认为因阶级性使然,资产阶级是不革命的,所以主张只应与小资产阶级联合,不应与资产阶级联合。他赞成与国民党合作,赞成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但不赞成产业工人加入国民党,认为产业工人是无产阶级的基本力量,如果产业工人也加入了国民党,共产党就失掉了基础。经过西湖会议的讨论,蔡和森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赞成与国民党合作,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发动国民革命。他与陈独秀、李大钊、张太雷一道,由张继介绍,孙中山主盟,首批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同时,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和陈独秀提出的在统一战线中“没有阶级斗争,只有民族斗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独立性此时是鬼话”等右倾观点,他一直是反对的。他在后来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入国民党后应保存党的独立性。”[7]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围绕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形式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讨论,最后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蔡和森出席了三大,并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蔡和森在二大后即表明了自己对国民党的看法,一方面肯定国民党是民主革命派,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领袖;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国民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批评孙中山想依靠某派军阀和某一“友邦”来实现中国统一的观念。蔡和森说:“革命党要继续革命才能存在的,靠旧的军阀势力之均衡,是不能存在的。”[8]至于幻想所谓“友邦”即一派帝国主义的援助,也无异于“公认他为干与中国内政的合法主宰”[9]。他还向国民党人指出: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的任务是,一面打倒国内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否则其方略与趋势必至大错而特错。“我们诚恳的希望孙中山先生们迅速估定革命新方针,朝着国民革命的正轨走去。”[10]endprint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国民党右派仍然极力反对共产党,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蔡和森继续以《向导》为阵地,与国民党右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发表了许多揭露右派的文章,指出了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性和中派的动摇性,要求共产党人提高革命警惕性。他还提出:“我们共产派是时时刻刻准备帮助国民党左派的。”[11]

1927年7月8日,蔡和森不顾个人病情恶化,仍然坚持与国民党右派和党内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进行斗争。他在《向导》上发表《国家统一与革命势力的联合》一文,对国民党右派借口“国家统一”,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反动舆论,给予了严厉的驳斥。他指出:“革命势力的联合便是国家统一的动力”,“凡是不愿意国家统一、人民解放的人们,他们必定首先反对或破坏革命势力的联合。从冯自由、戴季陶以至蒋介石便证明了这个真理。”[12]他号召一切受帝国主义和军阀宰割蹂躏的人民,誓同“反联合战线”的敌人斗争到底。

四、发展工农运动,促进国民革命的发展

蔡和森还通过《向导》,极力主张发展工农运动,以促进国民革命的发展,使之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坚”。他指出:工农阶级的发动,是“中国革命之新动力”,要发展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工农阶级,而广大工农阶级要获得自己的解放,也必须参加国民革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工人阶级,“天然的负有两重责任:一面应为民族独立的共同利益奋斗,同时应为本阶级的特殊利益奋斗”。他分析了中国各阶级的实际状况,明确指出:“只有工农阶级是忠于反帝国主义和民族革命的台柱子”,“我们工农阶级唯有增强反帝国主义斗争,才有领导中国民族达到真正的解放;亦唯有成功独立的阶级的组织,才更能增强反帝国主义的势力,而完成我们工农阶级的历史使命”[13]P385-388。蔡和森还根据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农民帮助革命军打败陈炯明的实际情况,在1925年4月,明确地指出了建立“农民运动之武装”的重要性。他同时指出:“谁要忠于革命,谁便更应求明白帮助工农阶级发展的意义。只有这个是一切国民党分子决定其自己对于左派之争,应取如何态度的最好方法:你们或者是站在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正革命阶级(工农阶级)方面,或者是站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以下的反革命阶级(买办阶级和地主)方面。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出路。”[14]

随着反帝反封建宣传的日益深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到来了。1925年5月15日,上海工人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杀害,广大工人奋起反抗。为了把这一斗争引向深入,中共中央于5月28日召开紧急会议。蔡和森在会上提出:“现在要把工人的经济斗争与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反帝斗争汇合起来,要使工人斗争表现明显的反帝性质,以争取一切反帝力量的援助。同时也使工人加入总的反帝战线而成为这一战线的中坚。”他还提出了5月30日要在租界组织反帝示威游行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却被陈独秀指责为“空泛而不切实际”之谈,并说:“如果在示威时有三五百人参加,便算是我们的成功。”蔡和森予以反驳,他认为:“这是一种犯着近视眼病的观点”,“没有估计到广大群众的情绪。假如我们估计到了这些方面的话,则我们的目标决不是动员三五百人,而是动员三五万人。”后来事态的发展,完全证明了蔡和森的预见。那天参加反帝游行示威的工人、学生、市民,竟有将近十万之众。

在五卅惨案发生的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蔡和森提出了号召全上海罢工、罢市、罢课,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屠杀的策略主张。他说:“现在叫罢课是无问题的,总罢工也可以逐渐实行,现在要用一切力量促成总罢市的实现,以造成上海市民总联合的反帝大运动。”会议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31日,党又组织了一次大示威,并召集了产业工会联席会议,成立了以李立三为委员长的上海市总工会。总工会当即发出了第一号通令,宣布6月1日实行全市工人总罢工。在党的政策策略指引下,6月1日,上海20万工人为抗议五卅惨案,首先举行政治大罢工,继之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形成了“三罢”高潮。当晚中共中央再次举行会议,蔡和森在会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主张:“在上海应当马上成立工商学联合会,成为这一反帝运动的总的领导机构,以巩固和发展这一运动,成为长期的斗争,同时要马上把运动扩大到全国去,这就是我们最近几日的任务。”[15]

6月4日,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成立,运动有了公开的总的领导机关。《向导》也连续发表报道和评论,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和阴谋,因而鼓舞了上海和全国人民反帝反军阀的斗争,给中外反动派以沉重打击。蔡和森在五卅运动中提出的策略主张,生动地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以及领导群众斗争的艺术才能。○

参考文献:

[1]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J].新青年,第9卷第4号.

[2]蔡和森.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1920年9月16日),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3集).

[3]蔡和森.革命中的希腊[N].向导,第13期.

[4]胡适.国际的中国[J].努力,第22期.

[5]蔡和森.孙中山逝世与国民革命[N].向导,第107期.

[6]蔡和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N].向导,第2期.

[7]蔡和森.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蔡和森.统一,借债与国民党[N].向导,第1期.

[9]蔡和森.反对“敦请一友邦”干涉中国内政[N].向导,第19期.

[10]蔡和森.中国革命运动与国际之关系[N].向导,第23期.

[11]蔡和森.何谓国民党左派[N].向导,第113期.

[12]蔡和森.国家统一与革命势力的联合[N].向导,第200期.

[13]蔡和森文集(上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14]蔡和森.今年五一之广东农民运动[N].向导,第112期.

[15]李立三.纪念蔡和森同志[J].红旗飘飘,第5辑.

责任编辑 马永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蔡和森
蔡和森求学记
光甲堂:蔡和森在这里下定决心改造社会
一封信发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先声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蔡和森:“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袖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