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史实发言
——贵州省档案馆打造党史、国史教育新平台

2015-06-19 18:51图丨贵州省档案馆
当代贵州 2015年47期
关键词:国史抗日战争档案馆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朱 江 图丨贵州省档案馆

用史实发言
——贵州省档案馆打造党史、国史教育新平台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朱 江 图丨贵州省档案馆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综合档案馆,贵州省档案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担负起“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独特优势,倾力打造党史国史教育平台”的职责,在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实践中发出强音。

党史净魂,国史励志,观众被展览深深吸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血牺牲的革命英烈,2015年9月7日,由贵州省档案局举办的《红星照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贵州》档案展览在省档案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从数以千计的珍贵档案史料中精选出600件,以翔实的文字、珍贵的视频和直观形象的图照,打开尘封的记忆,解读历史的真相。

此次档案展共两个主题:《红星照耀中国》展示了以斯诺为首的11位外国记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的忠实记录。他们采访的手稿,拍摄的照片、电影短片,撰写的报道、著作等,真实、生动、独特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在艰苦的条件下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英勇气慨;《抗日战争中的贵州》则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档案,真实地记录了贵州人民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指引下的抗日救亡活动,展示了抗战期间贵州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募捐征粮支援前方、保障抗战运输通畅、救助盟军空军、救济战时难民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医务人员后代朱韶光、朱联贵先生在开展当日分别从广州、上海来到展览现场参观展览,并向省档案馆捐赠了一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第532医务队的珍贵照片档案。

红星照耀中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根据地的那些孩子,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如此积极。当我听到解说介绍,当时斯诺问一个才12岁的孩子为什么要加入红军时,他回答红军是抗日的,是帮助穷人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不想加入呢?瞬间我就被感动了,我是一名教师,我深知有这样的孩子,与当时延安那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是分不开的。”这是11月15日,贵阳十五中老师张秋荷参观完展出后的感慨,她说自己被当时的延安所深深吸引。

20世纪30至40年代,在长征胜利后不久,以斯诺为代表的一批外国记者云集中国,走进革命根据地,走向抗日最前线,去探究中国革命的真相、去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用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将清贫而廉洁的共产党员和装备低劣却坚持奋战在民族解放第一线的红军呈现在世人面前。《红星照耀中国》展示区正是通过这些记者当时采访的手稿和照片,向我们描绘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激情年代。

整个《红星照耀中国》展示区分为转折之地、革命圣地、伟人风采、人民军队、群众武装5个部分,全景式的呈现了当时中华民族是如何抵御外侮、抗击日本法西斯,如何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建设革命根据地。

为了展出这段时期更多更珍贵的资料,贵州省档案馆还请起了“外援”。

“为了办好这次展览,我们专门向国家档案局请示报告,请求协调、促进我省档案部门与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等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之间互通有无,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我省提供部分有关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圣地延安、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最前沿战斗和生活的珍贵档案史。”贵州档案局何君明副处长介绍,不仅如此,这次展览有很多资料都是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找回来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贵阳十五中副校长石登辉参观完展览后,久久无法平静,他说:“过去我们对档案的理解就是尘封的记忆,今天我们看到这些档案生动详实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我感到很震撼。我被那个年代特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所吸引,在今天这些精神依然不过时。”

贵州的自豪

9岁半的谢杭君是这次参展最小的观众之一,本来是被妈妈硬拉来的他,最后却重复看了好几遍才肯走。

“真的很好看,有好多图片再加上解说阿姨的解说,就像在看电影一样,而且还能了解到许多许多的知识。比如我第一次知道,我们住的城市也受到过日本军队的轰炸;第一次知道,原来,打日本人的时候贵州还做过这么多事,我真为我是贵州人骄傲。”

在《抗日战争中的贵州》展示馆中,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档案,真实地记录了贵州人民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指引下的抗日救亡运动。

贵阳街头,乞讨的孩子也为抗战捐钱。

贵阳“二四”轰炸后,警察和防护团组织救火。

严斐德,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顾问和医师,抗战胜利后,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华官员。这是他的著作《中国胜利了》。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后方的贵州,通过发展经济、兴修公路机场、踊跃参军参战、安置战区难民以及征粮募款等后勤保障措施,积极支援前方的抗战。1937-1945年,贵州人民,向前线输送抗日战士约63.96万名;为修建道路和飞机场共征调民工约69.62万名,总计出工约2551.2万个;征募公债约5.7亿元;1941—1945年全省征集粮食,共计稻谷约1242.1万市担。回首七十年前的那场抗战,作为后方的贵州,同样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焚烧和铁蹄践踏,为了这场正义之战,贵州人民同样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很惭愧,身为贵州人,我居然都不知道贵州在抗日战争中受到过这么重的伤害,贡献过这么大的力量。很庆幸,通过这次展览,我把这最重要的一课给补了回来。这些图片和档案中传递的精神,撑起了贵州的脊梁。”参观者赵永丽说,当她看到贵阳“二·四轰炸”的图片时,内心满是忧伤;看到黔军出山的照片时,满腔尽是热血与激情;看到抗战时期贵州企业作出的贡献时,则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综合档案馆,贵州省档案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担负起‘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独特优势,倾力打造党史国史教育平台’的职责,在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实践中发出强音。”贵州省档案局副局长黄远良表示,省档案馆举办这次展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死档案变为活教材,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

党史净魂,国史励志。贵州省档案馆在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为民”和“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作想”功能与作用的同时,坚持创新意识,强化阵地意识,改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教条、呆板的展陈手段和展陈印象,以一种崭新的平台定位,进一步激发人们特别是广大干部和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让参展观众在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了解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而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基础。

(责任编辑/王远白)

猜你喜欢
国史抗日战争档案馆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英文摘要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9月历史大事记
中国关工委138个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网络地图
国史新记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