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路”引领 建设美丽乡村

2015-06-21 09:22文丨郑
当代贵州 2015年42期
关键词:新路创建活动农家

文丨郑 娟

“贵州新路”引领 建设美丽乡村

文丨郑 娟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是一项符合组织要求和顺应群众意愿“双向利益一致性最大化”的民心民生工程,是一项与“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贵州新路高度深度融合的农村综合发展工程。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省视察指导,提出贵州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贵州发展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项工作的总纲。

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做到精准对标,扎实推动宣传思想各项工作,尤其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自觉贯彻落实好“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要求。

精准切入 深刻认识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2002年发端于遵义市余庆县,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提炼形成了“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品牌,经历了以“五通三改三建”为主的初级版创建和以“黔北民居”元素注入为主的提升型创建,最终发展成为“文化、生态、旅游”一体化推进的乡村旅游升级版创建,实现了从“新村”建设到“四在农家”再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飞跃。

实践证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已成为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是一项符合组织要求和顺应群众意愿“双向利益一致性最大化”的民心民生工程;是一项与“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贵州新路高度深度融合的农村综合发展工程。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符合“守底线”的要求。“守底线”,就是要坚守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守住发展的底线,就是要守好速度底线、让经济实力强起来;守好收入底线、让百姓腰包鼓起来;守好脱贫底线、让小康步伐快起来;守好安全底线、让公共环境优起来。守住生态的底线,就是要守好山青底线、让大地常绿;守好天蓝底线、让空气常新;守好水清底线、让碧水常流;守好地洁底线、让土壤常净。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富”字当头的发展工程,就是要让百姓腰包鼓起来,加快脱贫致富、加快农村小康步伐的发展工程,这与“守发展底线”的要求是高度融合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美”字为要的生态工程,就是要让生态环境更好更美,建设若干个“美丽乡村”,通过若干“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让大地常绿、让空气常新、让碧水常流、让土壤常净,这与“守生态底线”的要求是高度融合的。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符合“走新路”的要求。“走新路”,就是要走出一条奋力后发赶超、加快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新路;就是要走出一条坚守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新路;就是要走出一条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一项后发赶超的农村发展工程。贵州的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贵州的真正小康。实践反复证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就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遵义新路;就是坚守发展和生态加快农村发展的遵义新路;就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遵义新路;就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加快法治农村建设的遵义新路。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更是“奔小康”的必须。“奔小康”,是一个综合体系,是以经济建设为主,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工程。就是要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就是致力于“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展示农民新精神、展示农村新面貌的农村综合发展工程,与农村“奔小康”高度融合,是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创新拓展 自觉落实

正安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在紧扣“富、学、乐、美”核心要素的前提上,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炼形成了以“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塑民、乡风乐民、环境怡民”的“五民”特色模式,对于进一步丰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内涵,贯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以及新时期如何持续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正安“五民模式”符合“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内在要求。“五民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塑民、乡风乐民、环境怡民”,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协调一致、与“富、学、乐、美”丰富内涵紧紧相连、是正安贯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党建聚民,重点是围绕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巩固党在农村的基层基础建设。正安以“党群连心户”特色党建工程,以“传递党的声音直通车、听取社情民意直通车、帮助发展产业直通车、化解矛盾纠纷直通车、服务人民群众直通车”为主要内容的“党群直通车”工程,以新时期农村政治思想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这一“民生工程”转化为“党建工程”,以党心聚民心、汇民智、集民力,共圆“中国梦”。

产业富民,重点是立足优势产业,将烤烟、茶叶、核桃、高梁、蔬菜、野木瓜、辣椒、大蒜、中药材、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分乡镇、分区域进行规划,实现产业规模带状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产业规模化总体布局,坚守好发展的底线,提高群众收入。

文化塑民,重点是抓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十大特色文化”建设,塑造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素养。以文化塑民提振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精气神,构筑正安人民的“精神高地”。

宜居、宜业、宜游的正安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正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乡风乐民,重点是全力推进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禁毒禁赌和节俭办丧事喜事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法制农村和现代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公共文化阵地,开展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文化、文体、文娱活动;深入开展各类农村精神文明评选评比活动,营造农村良好的文明新风尚。

环境怡民,就是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揽,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四化”建设,抓农村环境基础条件的改善,抓农村优美环境的打造,抓农村环境美与心灵美的有机统一。真正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五民模式”中,“产业富民”集中体现了“富”在农家,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体现了“守发展底线、奔小康”的内在要求;“党建聚民、文化塑民、乡风乐民”集中体现了“学”在农家和“乐”在农家,体现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体现了“走新路”的内在要求;“环境怡民”集中体现了“美”在农家,体现了“村容整洁”,体现了“守生态底线、奔小康”的内在要求。

正安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在“五民模式”的特色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建得到加强、产业富民成效明显、文化建设效果突出、文明之花开满乡村、农村环境极大改善。这一实践创新,为宣传思想工作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践行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和载体,更加坚定了全县宣传思想工作者践行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下一步工作中,正安宣传思想工作者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指示精神,用行动诠释好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用工作成效展示好贯彻落实的实践效果、用群众满不满意回答好这个时代命题。继续深化和拓展“五民模式”的内涵和外延,集中力量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引领创建活动转型升级,扩大群众创建受益面,提升创建覆盖率,真正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群众得实惠的党建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以广大农村的小康力促全县小康,确保正安实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的伟大梦想。

(作者系正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新路创建活动农家
春华秋实喜丰收 战鼓催征闯新路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西江月·农家早春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研究
创新驱动“贵州新路”具有全国意义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学校联盟:城中村学校提质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