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教学管理

2015-06-22 06:37汤赐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工程教育教学管理

汤赐

【摘 要】笔者所在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3年通过了有效期长达6年的工程教育认证。本文介绍了我院严格对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的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开展教学管理方面的情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教育    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管理

为了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工程教育与工程界的联系机制,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对照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了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并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为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管理机制

(一)学校教学管理

我校设有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校教学督导团,下设职能部门主要有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在学校层面,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则对全校本科教学全面负责。

我校以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学生学籍管理及学位评定、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专业建设、质量工程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实践等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规范的本科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二)学院教学管理

学院院长是我院本科教学第一责任人,另设有一名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本科教学、一名副院长分管实验室。教学副院长在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学校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我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学院教务办公室配备有3名专职教务干事,负责本科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执行、学生选课、学籍、成绩等方面的管理以及教学档案的归档等工作。我院还按专业设系,各系设有系主任,负责专业层面的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学院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建设,安排全院专业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督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学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核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情况。

二、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本科生培养质量,学校、学院在学籍管理、学分制管理、考试管理、教材管理、课程教学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习管理、教学质量评估以及专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督导、网上评教、教师任课资格认定等方面,成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来加强教学管理,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三、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指导原则。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原则上其修订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一般4年一次大修订,2年一次小修订。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各专业所在院(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制定与修订。

(一)学校发布制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

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校本科教育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具体规定包括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总学分、课程设置要求、实践教学要求、选修课学分及学分计算办法等。其中,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校定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则由学院设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

(二)学院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成立由院长或专业负责人任组长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规范》的要求,结合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考虑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对企业、用人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基础平台。

(三)教学系拟定培养方案初稿

系主任依据培养目标,组织课程组负责人、资深教授、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企业代表等对培养目标进行讨论,拟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四)院级讨论与评审

院教学委员会和外聘企业专家根据学校原则意见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培养方案的各项内容及可操作性等进行严格论证、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系部组织教师进行修改。

(五)学校审查

学院评审通过后提交至学校审查,学校组织外审(由本专业外校知名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并反馈审核意见。学院根据外审意见修正后,再提交学校形成终稿。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以及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倪凯, 金尚忠, 孙彩霞, 等.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 2011(5): 51-55.

[2]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 通用标准. http://ceeaa.heec.edu.cn/column.php?cid=17.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 补充标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 http://ceeaa.heec.edu.cn/column.php?cid=18&ccid=32.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工程教育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