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学教师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015-06-22 06:37罗玲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中小学教师

罗玲

【摘 要】区域文化是区域发展的原动力。南岸区作为西部文化名城,拥有“大禹文化”“宗教文化”“陪都文化”和“都市文化”四大宝贵文化资源。南岸中小学教师应当自觉地了解南岸文化、教授南岸文化、推广南岸文化、升华和凝练南岸文化,在南岸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区域文化    中小学教师    南岸

一、南岸区域文化的特点

(一)区域文化释义

区域,辞海释义为“土地的界划”。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辞海的解释为:“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上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文化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文化是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区域文化可以理解为:特定地理环境孕育出的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

(二)南岸区域文化的特点

南岸地处长江之南,与渝中区江北区、隔江相望。全区面积265平方公里,人口76万。南温泉山脉、涂山山脉等横贯区内。南岸区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区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四大特色区域文化。

1.大禹文化

南岸涂山因夏禹娶涂山氏为妻而有名。今南岸回龙桥对面岩下有一个似洞非洞的洞口,据说是远古遗存的“涂洞”或“禹洞”。涂洞就是大禹岳父居住的地方。在南天门古道旁可寻觅到“呱呱而泣”残碑。还有一块刻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夏后涂山”的摩岩题刻。涂山寺,也是后人为追念大禹而修建的。第三殿有大禹和禹后塑像,以及“禹王治水碑”。长江与嘉陵江汇流处有传说中涂山氏化身的望夫石。南岸有地名弹(诞)子石,即启母石。还有大禹与涂山氏结亲的“月牙岩”,送禹出征的“三块石”,祈求启儿出世的“打儿窝”。启降生后,没有母乳喂养,一只母虎天天来哺乳,南岸有地名叫虎乳溪。由此可见,南岸的大禹文化底蕴十分厚重。

2.宗教文化

南岸是重庆唯一一个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五教齐全的地区,是重庆市宗教教职人员最多的区县。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9个,其中南山上有5个。南岸区寺观教堂历史久远——慈云寺、涂山寺建于唐朝,千佛寺、老君洞建于明朝,观音寺建于清朝,南山寺尽管是新建寺庙,但其源于南岸大佛寺,南岸大佛寺建于元末明初,天主教慈母堂已上百年,马鞍山基督教教堂和黄桷垭基督教救主堂建于民国。南岸区宗教活动场所中不少建筑、石刻、花卉不仅独特,而且孕育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容,不少寺观教堂的发展史中蕴含着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除了政府批准开发的寺观教堂,南岸区还有不少宗教历史遗址,这些宗教历史遗迹也是区域文化的一部分。

3.陪都文化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从南京撤至重庆,并将重庆定为“陪都”,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也是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在南岸留下了诸多遗迹和轶事,使陪都文化遗迹成为南岸独特的人文景观。南岸黄山陪都文化遗迹就包括了云岫楼(蒋介石官邸,现为黄山陪都陈列馆)、松厅(宋美龄故居)、松籁厅(宋庆龄故居)、草亭(马歇尔旧居)、云峰楼(何应钦故居)、孔园(孔二小姐故居)、莲青楼(原美军顾问团驻地)、黄山防空洞、黄山小学。南山公园有苏联大使馆别墅(苏联大使潘友新度假处)、法国大使馆别墅(法国大使戈思墨度假处)、印度大使馆别墅,以及老君洞抗战石刻,南山镇的空军殉难志士墓等。

4.都市文化

南岸是重庆唯一一个全国文化先进区,是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区和环境保护模范区。南岸区是重庆市主城核心区的重要部分,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重庆市中央商务(南部)开发区以及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位于辖区内。目前,南岸区已形成南滨风情路、南坪商务圈、茶园新城区、重庆CBD南区(弹子石)、江南大学城、长江广阳岛、南山生态带七大经济板块协调发展,展现出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直辖市新风貌的“现代都市文明”。

二、中小学教师在南岸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南岸区中小学教师构成及特点

南岸区现有中小学教师4581人。其中研究生163人,占3.80%,大学本科3511人,占81.80%,大学专科588人,占13.70%。

(二)中小学教师助推区域文化发展的优势

1.中小学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南岸区教师收入的不断提高,报考教师人数屡创新高,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原有教师也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和修炼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外,教师作为读书人的典型代表,勤思好学,专心学问。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诗人、作家和文艺爱好者,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区域文化建设生力军。

2.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充满热爱

教师要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师德和师情。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全部。”南岸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能将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关爱学生,关注学生成长,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率高。

3.中小学教师对提升自我的强烈渴求

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南岸中小学教师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让自己的思想之源永不枯竭,让自己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们对参与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培训活动普遍持积极态度,在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中屡创佳绩。

(三)中小学教师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被忽视

1.社会对区域文化的狭隘理解

人们普遍认为,推动区域文化发展只是政府决策部门、文化管理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事,对中小学教师这一知识团体的巨大潜能缺乏认识,对区域文化熏陶与浸润基础教育的强大力量缺乏敏锐的认识,甚至把区域文化简单理解为旅游产品华而不实的“包装”。

2.社会和学校对教育功利主义的推崇

当前虽然南岸区实行素质教育,但只要高考指挥棒不变,只要领导重视成绩,那么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就少之又少。像春游、秋游、文化节、艺术节、观影活动等本是增进学生对区域文化了解的活动被大大缩减,有些乡村学校甚至不举办活动。南岸区有的中小学已经十几年未举办过春游活动。活动少,教师参与就少,常年日复一日一成不变,教师就被局限在校园之内,思维也被禁锢在课本之中。学生从学校获得的,不再是活生生的,“似乎可以触摸的生活”。

3.教师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有些教师严重缺乏自信,一是没底气,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学养也不足以傲视众人,不愿“抛头露面”提出观点。二是没动力,推动区域文化发展这样的大命题伸手够不着,考核用不到,教学用不到,觉得自己只要教好课就行,搞区域文化研究是“不务正业”,更重要的是从了解学习到精通区域文化必须要下苦功夫,跟自己“过不去”完全没必要。

(四)中小学教师助推区域文化发展的途径

1.中小学教师自觉学习了解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南岸中小学教师既然在这片热土上开疆拓土,挥洒青春,就有必要了解这个区域悠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典籍和网络,理一理南岸的“文脉”。还可以走出家门,走一走拥有“山城花冠”美誉的南山公园,看一看占巴渝十二景三分之一的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霄灯,对南岸的热爱一定会与日俱增。

2.注重区域文化内涵发掘,开发区域文化课程

南岸文化的广博与深厚,为中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弘扬乡土文化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教师可以从《吕氏春秋·音初篇》中记载涂山氏之女“作歌曰:候人兮猗”发端,讲授这首中国有史可稽的第一首情诗,认识涂山女娇这位中国远古神话中的诗歌女神。可以从唐代白居易《涂山寺独游》“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帷是马蹄知”和明代布政司参议曹学佺《登涂山绝顶》“百折来峰顶,三巴此地尊。层城如在水,裂石即为门。涧以高逾疾,松因怪得存,瑞堦金翠色,人世已黄昏”的诗篇中,感受家乡山水人文之美。

教师还可以从黄桷垭——传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曾在这里休整7天,讲到弹子石、大佛段——明末綦江少数民族首领奢崇明在这里起义称王,后被统治者残酷镇压。忽而又来到黄桷垭、老厂一带找寻宋代瓷窑、明清铁矿遗址。或是参观得名于清光绪年间在此设局制造铜元的铜元局。即使是漫步江岸,也可以告诉学生南岸沿江不少渡口在近代成为侵略者兵舰停靠的码头。王家沱曾被辟为日本帝国主义租界。新中国成立后南岸曾是川东行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首脑所在地……带领学生重新认识家乡,触摸南岸温润空气中浓厚的文化气息。

3.开展区域文化理论研究

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南岸文化理论研究中去。教师的研究方向可以拓展开来:学科与区域文化研究、学校乡土教材开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密切联系……教师有义务通过理论研究消减区域文化中消极、封闭、落后的糟粕,稳固区域文化中被忽视、异化和曲解的精粹,为推动南岸文化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4.走出校门,推广区域文化

中小学教师要勇于走出校门,做推广区域文化的“使者”,牢记无论是公众场合的一言一行,还是虚拟世界的一文一图,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南岸文化的品牌形象。教师还可以将南岸文化的精品课堂推向市场。比如教师可以到社区开设南岸文化课,增进学校与社区的文化交流;到文化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开设讲座,让更多南岸人沐浴南岸文化的馥郁芬芳。

三、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区域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建议南岸区所有旅游景点对教师免票,吸引教师参观游览;文史资料对教师开放查阅,方便教师研究;引进的文化演出、广播影视音像作品为老师提供优惠观赏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外事、社交、公益活动等,开拓教师眼界;开展各种形式各行业人士参与的“文化沙龙”活动,增进教师与各行业的理解和交流;授予区域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南岸文化大使”称号;组建网络“南岸文化学院”,汇集人才,打造文化学习共同体;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重大决策听取教师意见,吸纳教师参政议政,共同推进南岸文化发展。

四、中小学教师参与区域文化建设的预期效果

参与区域文化建设,必将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提升自信心和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进教师与社会的交流,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稳固文化根基,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育和汇聚人才,形成区域文化发展合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推动制度文明向深层次发展。

区域文化是地区发展的根基和力量源泉。研究区域文化是继承和弘扬区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南岸中小学教师,研究南岸文化,挖掘南岸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丰富内容,将南岸文化发扬光大是当仁不让的责任,南岸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必将放射出更为璀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辞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刘玉珠,柳士法.文化市场学——中国当代文化市场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徐文彬.巴渝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4]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中小学教师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