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在英语文学语篇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探究

2015-06-22 06:37肖西西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

肖西西

【摘 要】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单一模态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发展要求,探索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英语文学语篇教学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文中对多模态教学在英语文学语篇教学中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英语文学语篇教学的反思,提出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     英语文学语篇     多模态互动    多模态话语

近年来,外语教学的新思路不断冲击高校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呈现多元化,传统的外语教学不断地受到挑战。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更换了多少设备,引进了多少人才,而在于教学上是否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思路,并为一线的教师贯彻和实施。外语的多模态教学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进入语言教学的舞台。

在现代的文学语篇教学中,传统的单一模态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之海的形成,全人类的文化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多媒介学习渠道下成长的学生,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很难被单一模态的教学模式激发,更会在应对经典的文学作品时感到困惑不已,因为他们无法掌握已经具有时代沟壑的文学形象。所以利用多模态话语去刺激学生的对文学形象的捕捉和充填时代差造成的沟壑,有助于学生构建抽象的符号象征系统,从而在文学的多维度空间中自由地转化抽象和物化的符号系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认知性和审美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将就多模态教学在英语文学语篇教学中的实现方式进行探究:

一、以对文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前提

教师在课前对文学语篇的多模态意义的挖掘是展开多模态教学的前提。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语言学家Kress曾指出所有符号资源都具有社会意义,属于特定文化,它们表示意义的潜力被设计者经过思考的动作而被选择。多模态符号(词语、文字、信件、色彩、字体)的复杂信息反映了设计者的兴趣。英语文学语篇的创作通常通过作者的精心构思、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言表现形式来力图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以蕴含于文本中的多模态信息刺激读者的想象力和感官,给人以音乐感、色彩感、意象感等等。所以英语文学语篇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意义。

要对文学语篇展开多模态话语分析,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过去的文学文本有的会配有插图,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带插图版本的文学文本来帮助学生抓住文学要素。如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就有威廉·布莱克和古斯塔夫·多雷两位大师为其绘制的插图,使得诗中人物的文字形象和插图的二维形象带给读者更多层次的艺术冲击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对环境、情节的渲染更有推动作用,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很好利用的多模态教学工具。较著名的文学文本还常常被拿来朗读,现在的文学文本的出版和再版就常常附带有声朗读资料,学生通过听文学作品的朗读会有与字面阅读不同的感受。比如教师在讲授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名作《夜莺颂》时,如能让学生配合诗歌听听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的朗读,诗中的气氛和诗人的感情能被学生更充分地接收。在看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时,如果配合朗读,恐怖气氛立即会让读者感到毛骨悚然。更有一些文学作品已经拍摄成电影,通过观看电影,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特点把握得更透彻,如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乞力马扎罗的雪》等。

二、 以教师的多模态话语运用为实现的手段

多模态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多模态话语实现。什么是教师的多模态话语呢?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多模态话语就如教师的讲话一样,也属于教师的语言,而所谓教师的语言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组织的语言。显然这一定义过于狭窄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教师的多模态话语应该是多模态符号系统,教师应能娴熟地运用这一系统来实现教学目的。换句话说,教师的多模态话语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组织课堂活动时的语言活动。所以,教师的多模态话语应该包括影像、声音、身体语言和教具等等。也就是说,除了教师本身的语言,所有形式的符号系统都属于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不少语言学家认为教师语言(teacher talk)是指教师根据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调控他们的讲话,以达到推进课堂交流的目的。教师语言包括发音、词汇、句法及结构等。而教师的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与符号系统相关联的,并不是指语言的自然特征。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主要包括五大模态,其中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是最常使用的。视觉模态指身体语言、黑板板书、PPT幻灯片的使用、课本、实物教具等等。而听觉模态指教师的讲话、多媒体播放器的播放、广播中收听的材料等等。

有了教师对文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这个前提,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自如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具,通过多模态话语的实施, 实现多模态文学语篇教学。

三、以师生的多模态互动为实现的基础

社会符号学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为多模态课堂话语分析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框架。符号资源之间相互作用实现语篇意义的同时,体现出符号各自的概念意义、并构建人际意义;元功能理论为课堂教学中各种符号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筑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学生在识解符号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意义建构,而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多模态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四、结语

科技的发展对课堂教学带来莫大的冲击,课堂话语向多模态转向。信息时代的英语语篇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创造性的动态体系,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新时代英语文学语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对英语文学语篇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对整个英语教学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 mold, 2001.

[2]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
信息化时代下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研究
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探讨
多模态教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言情境的建构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多模态化的探索
浅谈多模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初中英语听力多模态教学
英美文学赏析中的多模态教学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改革应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