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2015-06-22 06:37马文聪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服务营销教学目标实践

马文聪

【摘 要】服务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营销》课程也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从《服务营销》双语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服务营销》      教学改革     实践      教学目标

一、《服务营销》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是远低于美国的近80%。可见,我国的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此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专业英语在跨国沟通上显得尤其关键。因此,非常有必要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服务营销》双语课程。服务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涉及面较广泛,综合性较强。相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服务营销专门以无形产品(即服务)为研究对象,而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易逝性更决定了服务营销的特殊性。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服务营销》双语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被动学习

首先,许多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大多数教师以平铺直叙地讲授知识点为主,对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并且,由于缺乏沟通,大多数学生不清楚也没有主动思考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标,仅仅停留在学校“让我学”的层面。因此,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期望和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清楚课程要达到的目标,非常被动,那么,该课程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学分任务”的现状了。

2.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难以达到双语教学要求

除了部分高水平大学以外,多数大学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相对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在上《服务营销》双语课程前没有修读过任何全英或双语课程,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英文原版教材。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其英语读写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听说能力却比较差,缺少对跨文化情境的理解,与双语教学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英文原版教材和教辅资料不多,缺乏中国本土化的教学案例

目前可以选择的英文原版教材不多,调查发现主要有三本,分别是《服务营销(英文版、原书第5版)》(瓦拉瑞尔·泽丝曼尔 等著)、《服务营销精要概念、战略与案例(英文影印版)》(道格拉斯·霍夫曼 著)、《服务营销(英文版、第6版)》(克里斯托弗·洛夫洛克 著)。一方面,英文原版教材根据作者当地文化和语言习惯编写,多采用国外企业案例,且实证主义特征明显,与中国教材差异较大,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制约,大大降低了课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与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如演示文档、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极其缺乏,使得任课教师备课时花费大量时间在基础材料收集和整理上,效果甚微。

4.缺乏既懂专业又熟练英语表达的专任教师,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大多数任课教师的母语是中文,且他们在国外学习和进修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既懂专业又熟练英语表达的专任教师比较紧缺。受限于双语形式,课堂表达往往会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义进行,以翻译为主,较少自由发挥和课堂互动。这样一来,双语教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另一方面大幅度限制了课堂信息量,降低了教学质量。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教师备课和上课事倍功半,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5.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市场营销是一门非常强调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专业,而激发兴趣则是促使学生提高这些能力的最好方法。但是,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以“老师讲授知识内容,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使之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虽然有些老师会在教学中注意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方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依然感觉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课外学习环节缺失,课前不主动预习和搜索相关资料,课后没有反思、复习和总结。因此,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

二、《服务营销》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思路

针对当前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具体解决思路。

1.以“学生参与—教师引导”为模式,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规范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行为实践活动,它是整个课程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保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建议采取“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模式(见图1)。在该模式下各个环节应当由教师来控制,而学生则应该主动参与。

图1  学生参与—教师引导模式

在“学生参与—教师引导”模式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2)精选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3)组建学习小组,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4)根据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例如讲授、案例分析、开放式讨论、主题演讲、辩论、实训项目等;(5)以提高能力为目标,采取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2.明确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首先,必须明确《服务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熟悉“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该模型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该目标,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键在于上好第一节课。第一节课的主要目标包括:(1)引导学生思考,使之明确其学习目标;(2)了解学生期望,并在后续课程中设法满足;(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4)传递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设想、规则和考核方法等。例如,笔者在第一节课写了三句话,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句是“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目的是告诉同学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大家的兴趣;第二句是“Your attitude, not your aptitude, will determine your altitude”,目的是提示同学们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要积极主动才能提高自我;第三句是“Tell me and I will listen. Show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目的是告诉同学们参与和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亲身经历和参与才能真正学会。

3.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构建课程知识框架体系

每一门学科和课程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知识框架,而选用不同的教材,这一框架体系会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该课程,学会自主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构建有系统、有结构、有层次的课程知识框架体系,提高其从整体上掌握和运用服务营销知识和理论的能力,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导向的实训项目中去。

4.以实训项目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自发组建3—4人的团队(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项目。实训项目一般从期中开始,每个团队选择一个服务业中的企业或单位进行相关专题的研究。要求各小组从选题、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数据分析、问题诊断,到提出解决方案的每个阶段均在老师指导下由各团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均可在课外联系老师进行讨论和指导。最后,在学期末结束前向全班进行主题演讲汇报,大家就相关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5.以提高能力为目标,采取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与教学改革配套的是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在“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模式下,应该以提高能力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比较单一和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与前文各项改革相匹配,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具体包括:(1)考勤和纪律(20%);(2)案例分析讨论表现(20%);(3)实训项目演讲和报告(30%);(4)期末总结,要求构建自身课程知识框架体系,总结课程学习的收获和不足(30%)。

6.健全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还需要同行和高校重点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引进更多优秀的《服务营销》双语教材,加快本土化案例开发。双语课程教材遴选要重点考虑两方面因素:内容是否合适以及学生价格承受能力。此外,还要注意英文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注重内容和案例的本土化。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知识架构,补充和开发服务营销本土化案例。在引进国外教材过程中,一方面以教学目标和大纲为依据进行适当改编;另一方面,增加对难懂的英文、关键概念的中文注解。

(2)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重理论说教、轻能力培养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这就对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英语表达能力强,又要求具备实践经验。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大多数老师只满足部分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创造更多机会让老师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举办双语教学在职培训班,加强国内外教学经验学习和交流等,并将这些活动纳入教学考核系统。

(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激励制度。建立和完善《服务营销》双语教学质量评价和奖酬激励制度,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在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上均采取多元方式进行。例如,评价主体包括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同行、学生等;评价内容可以将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构建出相对健全的考核指标。与质量评价相对应的是奖酬激励制度,可以从工作量系数、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等各方面进行制定,以便提高教师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对近几年《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发现,改变双语教学的现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努力下,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才能推动其不断完善。一方面,学校要高度重视,在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上给予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学习,加强与同行的经验交流,积极与学生沟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最后,同学们要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与老师沟通,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杨莉. 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8): 48—53.

[2]王建国. 基于合作学习的国际营销学双语教学改革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18—19.

[3]杨琳. 《服务营销》教学改革探析[J]. 南方论刊,2008(03): 102—103.

[4]易文燕. 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现状及思考[J]. 当代经济,2009(19): 114—116.

猜你喜欢
服务营销教学目标实践
关于石油企业服务营销策略的研究
服务营销视角下成人在线学习障碍扎根分析
新形势下服务营销的概念及相应策略分析
浅谈汽车营销与服务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