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探讨

2015-06-22 07:42何敬慧高昌芳吕杰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幼小衔接对象

何敬慧 高昌芳 吕杰

【摘 要】在教育普遍化、低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幼小衔接日益受到公众以及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家长大都对学龄前幼儿需要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较为看重,以期孩子能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做好充分准备。幼儿口语交际能力在这个阶段的培养目的是形成良好的习惯,令孩子敢于开口提问、交流,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本文将分析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培养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继而探讨在幼小衔接阶段提高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幼小衔接    口语交际能力      对象

一、培养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口语交际能力是人才发展的基本素质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哪一个领域,口语交际能力都是影响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塑造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小培养,在幼儿个性尚未完全形成之时,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使幼儿形成大方开朗的性格,进而使之成为幼儿未来学习发展中的优秀素质。

(二)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能力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幼儿口语交际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前提,也是影响幼儿倾听时专注度的重要条件。如果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佳,会影响其与他人交流时的表现,如羞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疑问不敢提出、对谈话缺乏兴趣继而失去倾听的耐心等。对即将开启小学学习阶段的幼儿来说,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保障,更是终身学习的必要工具,也是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口语交际能力是长期培养的结果

幼小衔接教育的提出指明了幼儿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如此,不可能一下子有很大的提升。除此以外,幼小衔接时期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从过渡期早期开始指引幼儿进行良好的口语表达,把握好教育的机会,锻炼幼儿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幼儿在入学前能基本掌握一定的语言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幼小衔接过渡期是幼儿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初期,此时的培养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恰当运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适时引导幼儿;幼儿的世界是最为缤纷的,生活中的小事往往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看他们所看,及时与之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人为创设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手段搭建沟通的平台,使幼儿有机会、有勇气、有兴趣开口,进而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这两大方向可以延伸出多种培养方式。

(一)从生活中入手,把握教育机会

1.  培养幼儿开口说话的习惯。

实现幼儿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前提是幼儿的口语表达流畅、清晰,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从鼓励幼儿说话开始。作为一种能力,它的获得需要依靠长期的训练,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协作,在鼓励幼儿开口说话方面下功夫。例如:每天晚上让幼儿复述一个故事,教师在每天定一个时间段用于朗读或唱歌等。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并非落实到教材,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而创设一个能让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开口说话、交流的环境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  在教学中锻炼,借助教材激发幼儿交流兴趣。

幼儿园是引导幼儿学习的地方,自然少不了上课的环节。由于幼儿自控能力较差,课堂容易吵闹,教师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采用 “我讲你听”的模式,但实际上只要内容丰富精彩,我们也是可以选择教师指导、幼儿发言的教学方法。由于幼儿教材大多由图画组成,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看图,然后给出一些有启发性的语句,开发幼儿的思维。最后,可以对幼儿提出简单的问题,例如:图画上有什么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事物?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这个颜色?等等,这样不仅有效地实现幼儿开口说话的训练,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联想能力。

3.  在必要的劳动中提供交流的机会。

在幼儿的心理认知当中,接受老师交付的任务是被认可的体现。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这种心理,对于生活中一些幼儿能力所及的事情可以提供让他们完成的机会。例如,每天轮流让一位幼儿当老师的小助手,和老师一起管理上课、午饭、午休的纪律,当发现上课讲话、浪费食物等不恰当行为时,鼓励幼儿想办法劝说解决。这样不仅让幼儿有交流的机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方法。

4.  鼓励幼儿观察与交流,适时延伸话题。

幼儿教学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教室进行,当进行户外活动时,幼儿往往就会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教师除了注意幼儿活动的安全,还需要留意幼儿的新发现,把握教学机会。例如当幼儿发现了一些昆虫时,教师可以把其他幼儿都组织起来一起观察,并让他们说说自己观察的结果,适时进行知识与话题的延伸。这种随时随地的教育往往令幼儿记忆深刻,并学会勇于开口提出疑问。

(二)创造幼儿游戏、表演、参观的情境,增加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无论是游戏还是表演,都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进行与说话有关的游戏来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简单的反义词游戏、名称游戏、猜谜游戏等,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幼儿表演可分为三大类:故事讲述、小品、歌舞。幼儿园可以定期举行故事分享会,请幼儿将自己看过的故事分享给其他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讲述的故事向听众们进行有奖问答,既提高了幼儿倾听的专注度,又令讲故事的幼儿感受到讲演的乐趣。小品演出是最能锻炼交流能力的表演形式,不仅演员之间要沟通好,表演时和观众也要进行沟通。因此,教师安排幼儿对学过的故事、童话进行表演,是有效提高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

组织幼儿及家长一起到小学参观,这也是提高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数家幼儿园就在2014年3月联合组织了一次幼小衔接系列参观活动,幼小衔接教育普遍被提上日程。

1.  讲述表演活动。

讲述表演可包括对实际情景的讲述、观察讲述以及经验的讲述等。实景的讲述是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进行描述,例如讲一下自己的幼儿园:我的幼儿园有一个小操场,还有一栋四层高的楼房,我们的老师是个经常笑的人等。教师确定一个大致的主题,让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表达出来。观察后讲述可以锻炼幼儿的多项能力,例如进行一个“找不同”的活动,让孩子们来观察并说出不同之处。经验讲述的范围则更为广泛,例如过了一个节日,可以让幼儿来讲自己是怎么过节日的,去了哪些地方玩,吃了什么东西,或者收到什么礼物,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幼儿乐意分享的。

2.  故事续编的表演活动。

故事续编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使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开发。例如我们给孩子们讲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之后,可以启发性地问幼儿:假如龟兔进行第二次赛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猜测和理由,甚至排练成小品,模拟成一次小制作,有导演、编剧、演员、配音等,这样就综合了多渠道来提高幼儿口语交际水平。

3.  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分享活动。

通过带领幼儿进行参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讲讲他们对小学的认识,例如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上课坐得很端正、他们上课时安安静静的、他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自己背着书包等。参观活动是从整体上提高幼小衔接时期幼儿的认识的,通过认识我们也可以发掘培养能力的机会,是一举多得的培养方法。

(三)联系幼儿园内外,给幼儿一个统一的培养环境

1.  举办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

处于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有相当一部分在其他人面前仍羞于开口,但如果有爸爸妈妈在旁边陪着,孩子的胆量就会大一点,就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幼儿园可以多举办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的活动,例如家庭游园会或者座谈会,在孩子们有表演的时候请家长来做嘉宾,或让家长给孩子作比赛的拉拉队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

2.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幼儿要平等交流。

很多家长都会有“自己所做的都是为孩子好”“孩子什么都不懂”的心理,这种心理阻碍了家长与幼儿的正常沟通,也扼杀了幼儿在家里畅所欲言的机会。除了幼儿园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幼儿一生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家长首先要能静下心了解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的心声,耐心地为幼儿解答疑问,指正幼儿错误的想法,使幼儿感觉到被尊重,只有这样,幼儿才不会畏惧在人前开口交流。如果家长对幼儿表现出不耐烦,或讥笑幼儿的想法,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封闭心理,不愿向他人倾诉,继而影响其学习交流的能力。只有成长环境中的多方一同努力,孩子才能形成开朗愉悦的性情,才能使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黎霞.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8(12).

[2]韩岳村.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1(09).

[3]高彩丽.浅谈幼小衔接过程中如何培养幼儿的习惯与能力[J].时代教育,2012(22).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能力幼小衔接对象
神秘来电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浅析如何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