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而不范”——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方式新探索

2015-06-22 01:06杨双双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示范美术教学

杨双双

【摘 要】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示范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更创新的去创作美术作品。然而,在现如今的美术示范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符号式”的画法,如挂在纸张一角的太阳、千篇一律的苹果树等。细究其因,主要在于教师在示范的环节中只给孩子提供了这些“符号”形象,对教材的解读粗浅,没有很好地准备示范教具。这样的“示范”,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临摹”媒介,致使孩子的创新能力被弱化。本文抓住这个问题,结合教师平日的示范教育实践,提炼出三种课堂示范方式,力求改善这一教学现状。

【关键词】 示范       “符号式”     美术教学

一、引语

美术学科中的视觉性及实践性决定了教师示范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师针对该课的美术创作利用多种手段、方法而设计的较为直观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或制作的方法。但在精彩的教师示范后,我们通常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品会和教师示范画一样的“精彩”!“依葫芦画瓢”通常是学生实践创作的不二选择,这样的“选择”让作品千篇一律,使美术学科丢失了其最重要的学科特点——创新性。为什么学生在美术课中喜欢临摹教师示范的作品?经过走访及调查,大致可归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二、学生习惯于临摹示范作品的原因

(一)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

我们不难发现,当与书本一样精彩的绘画或手工制作从教师手中变魔术似的再现时,学生会不自主地发出赞叹之声。对教师的崇拜心理错误地建立了他们“只要和老师画的一样”就是漂亮的审美观。

(二)学生的偷懒心理

懒惰心理人皆有之。面对创作,许多孩子不愿付出努力及劳动,所以当教学现场有现成的绘画或制作的“成品”,“拿来主义”就占了主场位置。学生的偷懒心理让临摹教师作品成为理所当然。

(三)学生的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面对困难采取退缩、躲避、迂回的态度,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学困生表现尤为突出。畏难情绪也是学生临摹教师示范作品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的“过度”示范,学生对教师的示范产生强大的依赖心理。而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美术课堂是否还需要教师的示范?如果需要,结合所分析的学生临摹心理,该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示范教学建构体系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美术,包含着“美”和“术”,“美”是指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美的视觉洞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发展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力、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美的视觉传达能力和接受视觉传达的能力。而“术”是指一切美的创作、传播活动的技能技巧的教授,与“术”业有专攻中的“术”同义。美术中的“术”需要教师课堂现场的示范,教师示范是技能教授最直接、最直观、最具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美术的学科特点决定教师示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学生的“学”来自教师的“导”,科学合理的示范是现代教师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三、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而不范”的方法

优化传统教学的“示范”,创新课堂的新“示而不范”的模式,是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在日常教学中归纳总结的几种方法。

(一)出示大量图片资料,拒绝“符号”式的示范作品

儿童最初只能凭借简化的直觉或拙嫩的创造来再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也是我们眼中的儿童绘画,既看不到细节,又看不到透视变形,只能体现物象最基本或最表面的特征。

视觉形象性是美术学科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可视的形象,就不会有美术作品。曾经流行过这样的一个小笑话:同是教授画苹果,日本的美术教师会拿出一个具体的苹果物像让学生观察进而进行绘画,而中国的美术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具体的苹果,并且开始教授如何跟着她画这么一个苹果,要在哪里涂上红色。这固然是一个笑话,但也从另一方面折射了中国美术教师示范教学的弊端。日本教师进行的是形象示范教学,而中国教师进行的是符号示范教学。所以,教师需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准备大量的图片资料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知及扩充学生的创作素材,而避免教师进行统一的“符号式”的示范。

例如:在人教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乘上大船游世界》课堂示范教学中,我对一年级二班进行示范教学,在黑板上绘画一艘大轮船,船上还有几层楼房。下面是学生的作品。

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作品处处充满着教师示范画的影子,没有创造性的发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一年级四班的示范教学改变了方式、方法。首先,我出示了大量船的演变进化史的真实图片,并对其各个部位的功能进行讲解。在示范画的时候,我简单地画了一个船的基本形状,并且添画了些海景,引导学生:只要有船的特征、功能,配合适合的人物、背景,就可以是一张很好的《乘上大船游世界》作品。弱化了教师示范的精美性,而有了大量的图片视觉冲击,学生找到了有迹可循的创作点,所绘画的作品造型奇特,体现儿童绘画特色。

(二)提示抽象性美术基本语言,打破统一具象的示范动作

点、线、面是美术的三大基础语言。从点、线、面出发,可以创造出无数精彩的造型。教师在美术课堂示范绘画时可提供基础的抽象性的美术基础语言,引导学生借此进行形象思维造型能力的训练是较为科学的选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的作品中,都是以点、线、面为基础造型语言,创作出一幅幅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米罗的绘画风格可以给儿童提供很好的绘画语言参考。例如:在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那一刻的我》课堂教学中,更多教师在示范画环节中选择具体的动作范画,例如踢球、跳绳等具象动作。这不仅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临摹平台,《那一刻的我》教学题材创作也变得单一、单调。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借助动态线骨式图——以抽象的线状人物动态去引导学生对《那一刻的我》的人物动态想象,突破对具象示范的狭隘联想。

《那一刻的我》教师范画及部分学生作品。

从学生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简单的线条动态反而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动作想象,且线条动态图就像是一样工具、一根拐杖,协助学困生画好生动的人物动态,科学地简单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明示多种示范方法,摒弃传统单一教学示范

在成功的美术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的示范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尝试将多种示范方法融于一起,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知,拓展学生对形象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设计与运用教学领域中,可以采取作品示范法,教师直接在课堂制作相关的设计作品,如《会摇的玩具》《彩泥世界欢乐多》等课;在综合与探索教学领域中,教师可以融合媒体示范法,运用多媒体软件、视频、声音等现代科技直观地带给学生生动的形与色、空间等美术概念,如《夸张的脸》《愉快的春游》《大人国与小人国》等;在造型表现教学领域中,教师则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动作示范法,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以直接的动作表现进行突破,如《可爱的动物》《鱼儿游游》《我在空中飞》等。

多种示范方式融合在美术课堂中,是教师用心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学生在丰富的示范方式中学得轻松,也进一步体现了美术学科的视觉性及愉悦性。

四、结语

印度尼西亚诗人阿米尔曾经这样感性地说过:“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艺术家保罗克莱这样抒情地说:“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艺术教学本来就是怡情的教育,在美术课的教师示范中,或者我们应该把脚步慢下来,不功利地强加及给予,慢慢地而有方法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掌握、去拓展。“一点就通”的美术课教师示范才是科学的、人文的、成功的示范建构课堂!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M].2011.

[2]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3](国)贝蒂·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4]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5] 台湾 蓝剑虹.许多孩子.许多月亮——以涂鸦对抗填鸭.

猜你喜欢
示范美术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