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5-06-26 17:28王爱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思维发展品德与社会

王爱芳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根本目标的,它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来启迪学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转变。思维可视化技术能使品德与社会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提升他们的辨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德育和心智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 品德与社会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6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思维可视化技术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需要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

一、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教学质量。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思考问题的能力,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转向思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可视化的主要价值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在实践探究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很多课程都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的。可见,思维可视化技术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品德与社会是学生思维养成的基础保障,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思维可视化技术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强、职业技能硬、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预习中,促进学生思维自主性发展。预习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础阶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制订预习目标,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增加学习的生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自主性发展。如在“擦亮眼睛”的课前预习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查找中国传统的一些封建迷信资料,如 “瞎子算命”“驱鬼看风水”“符水治病”“请神”等,将其制成概念图,以便学生能清晰了解封建迷信,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有关因封建迷信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的小故事和社会教案,如发生在安徽省太和县苗集镇刘光行政村小刘庄的“风水宝地”引发的家庭悲剧,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封建迷信活动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帮助学生树立相信科学的理念。

2.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中,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发展。课堂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阶段,也是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区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根植于思辨。传统的对话式思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观察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发展。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塑料给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塑料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以及通过行动减轻塑料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等,并以“我眼中的塑料”为中心议题,让学生自行画出思维导图,辨析塑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讨论,交流思维过程,探讨减轻“白色污染”的措施。

3.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创新性发展。探究性学习已经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探究学习的目标,发挥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该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通过演示图整理课堂知识,制订科学的活动计划。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整理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发展。在“从一滴水说起”的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表示并展示学习内容。然后选择水在生活中的实例,如广场中的喷泉、游泳池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总结“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水”。教师再借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干旱缺水地区的生活视频,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水资源还很缺乏,树立节约用水的理念。最后,教师可以继续拓展,提问:“既然水对人类那么重要,那么纸呢?你们对纸了解多少呢?如果没有纸,世界会怎样?”让学生自主研究并解答上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发展。

总之,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合理地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责编 钟伟芳)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思维发展品德与社会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