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2015-07-02 22:09李青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莫高窟阅读教学

李青

【关键词】阅读教学 写作意识 《莫高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41-01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这些文章无论从整体布局,还是遣词造句等,都给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最佳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让学生从中领悟写作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文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如《莫高窟》一文以“总—分—总”的形式行文,首先用“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作总领,然后选取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叙写,最后在结尾处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次与开头相呼应。这样安排课文结构,可以使学生很快把握住全文的内容,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初步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读了文章之后对所描写的内容获得清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训练学生在写状物类文章时注意行文顺序。如写动物时可以先写外表,再写其生活习性,写其外形时按从头到尾、从整体到肢体的顺序有详有略地描述。写静物时,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来描写,如写植物时可以按照根、茎、叶、花、果的顺序来写。

二、抓住重点,品味语言

对事物形态的描写是状物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描写对象的外形特点或用途按照主次写出来。先以整齐的句式作一般介绍,最后选择一个典型侧面详细地描写。这就是状物文章中常用的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如《莫高窟》文中第二部分写了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在这三个自然段中,前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每段都以一句话简要说明描述的内容,接着围绕这个句子作具体描述。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向学生提问:“文中是怎样写彩塑的?彩塑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了彩塑超高的艺术成就,还初步认识到文章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又如第三节开头用“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一句话自然而然地从第二节的彩塑描写过渡到对壁画的描写。教师以课文为例子,让学生体会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设计如下课堂练习。

我们的家乡扬州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请你仿照本课第2、第3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通过面和点结合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介绍扬州瘦西湖的风景。(播放扬州风光视频。瘦西湖的水:水光潋滟、波光粼粼;钓鱼台:典雅清秀、别具一格;五亭桥: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示例:

扬州瘦西湖景色宜人。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其中最_________的是_________。我看到_________,游人_________。

教师在教学渗透写作意识,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学习表达的智慧,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三、衔接连贯,体会写法

一篇文章不仅要呈现丰富的内容,还必须把文章中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力求表达连贯。学生要掌握衔接与连贯技巧,用过渡句加强写作练习,熟练运用到写作当中。学生初学写作时,分写的段落读起来有段与段脱节之感,文章前后不连贯,这是由于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了必要的过渡句。写文章要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才能使文章上下衔接、前后贯通、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如《莫高窟》一文中的“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一个过渡句,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一表达技巧,分写段落时自然做到前后连贯,层次分明。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文中列数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写作语言极具表现力,使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莫高窟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莫高窟西魏第288窟男窟主装束及身份再探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莫高窟里看藻井
游敦煌莫高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