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7-02 22:09黄燕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

黄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73-01

分层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从班级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的实现,并结合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学生的学习程度、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法可以从学生群体、教学目标、教学问题以及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来展开应用。

一、“学生分层”是前提条件

“学生分层”就是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组。一般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的小组:学习能力差、不能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学困生”归入C组;学习能力一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中等生归入B组;学习能力强、求知欲高、学习任务完成得游刃有余的优秀生归入A组。在教学中,教师对A组学生可采取“特别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对B组学生采用“自主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遇到学习疑难处时与其他学生一起攻克难关;对C组学生可采取“直接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消化学习内容,跟上班级整体教学进度。教师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如把不善于交流沟通的学生安排到学习气氛活跃的小组中,把学习被动的学生安排到学习气氛主动的小组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周围其他人的影响,沉闷的学生变得活跃,被动学习的学生变得主动,真正融入小组活动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分组情况是相对的、动态的,学生的情况有所变化时,教师还应及时进行调整。

二、“目标分层”是关键环节

学生分层确定后,教师就可以依据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囚绿记》一课时,把教学目标设置成三个梯度: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即解决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其次是面对B组学生和A组学生的拔高性要求,学生能够紧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领悟课文语言描写的含蓄优美意境,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技巧。最后是面对A组学生的开放性要求,要能够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用以拓展性赏读与《囚绿记》题材相似的文章,并提交读书报告。“目标分层”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有利于达到差异化推进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问题分层”是主要手段

在提问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一课时设置了分层提问:要求C组学生从课文描写去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要求B组学生挖掘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学生之间可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积极引导。要求A组学生根据B组和C组学生回答的问题归纳孔乙己的性格,要求学生不仅要看到孔乙己的缺点,也要挖掘孔乙己身上的“闪光点”。由于设置的问题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学生经过思考基本上都可以回答出来,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对学生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驱动力。

四、“作业分层”是有效补充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对A、B、C三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并作统一要求,必然造成C组学生“受不了”,B组学生“一般饱”,A组学生“吃不饱”。由此,笔者在布置作业时也进行了分层,实现分层教学的有效延续,对课堂分层教学实践成果进行补充、巩固。如针对C组学生可布置教材内的课后习题或安排与课文有关的训练,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跟上班级的整体学习进度。针对B组学生可布置补充阅读或发散性思维的作业,如要求学生阅读四大名著节选,在阅读后撰写读书报告等。针对A组学生可要求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二次建构,拓展学习内涵,比如将学过的某一篇古诗词改写成现代文等。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查漏补缺,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缩小班级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距,实现学生学习的共同进步。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