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猜想 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2015-07-02 22:09吴日亮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吴日亮

【关键词】数学猜想 数学课堂 教学片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80-01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对小学生来说,天生就对未知的领域比较感兴趣,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数学性质和学生特点巧妙运用猜想,必将使数学课堂充满无限乐趣。下面笔者就猜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借助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猜想,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新知的学习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妙用猜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要想求出圆的周长,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带的绳子、米尺、圆等学具进行思考,猜想)

生:(猜想)如果用绳子沿着圆绕上一圈,然后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圆的周长。

生:(猜想)我觉得,先把尺子放在地上,然后让圆沿着尺子滚动,在圆滚动一圈的地方做上记号,这就是圆的周长。

师:刚才大家的猜想都非常大胆直接,那么圆的周长和刚才同学们说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生动手实践操作)

师:通过验证,证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结合刚才的猜想你们能不能猜想出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求出圆的周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在学生已有周长概念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浓厚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猜想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而且也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二、借助猜想,助推学生的探究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不经意出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契机,善于妙用猜想,尊重学生的发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可以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提高学生探究的深刻性。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在猜想中推动学生的探究历程。

《观察物体》教学片段:

师:(呈现学校的各种图片)你们知道这些照片展示的是我们校园哪里吗?

师:(接着呈现教室前后墙上的照片)这些呢?

生:……

师:同样是教室里的照片,拍的怎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拍的角度不同。

师:非常好,由于拍的角度不同,因此观察到物体的样子也不一样,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并把你的理由告诉大家。

(生观察图片、猜想,并说各自理由)

猜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针对观察物体的特点,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让学生去猜一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猜想热情,让学生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物体的潜在规律,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认识,深化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借助猜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是数学猜想的灵魂,没有求异思维也就没有了猜想,因此,教师要具有百花齐放的教育思想,妙用猜想,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片段:

例题:有一批香蕉,每次运走30篓,需要36次才能运送完毕,如果想30次运送完毕,每次要比原来多运送多少篓?

师:读完题目要求以后,谁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生:30×36÷30-30

师:其他同学还有自己的想法吗?

生:30×(36-30)÷30

师:能把你猜想的过程和大家具体说一说吗?

生:从题目要求中可以看出,原计划运36次,如果改为运30次,可以得出原计划比现在多了6次,每次运30篓,也就多出了306篓,最后用多出的篓数除以多出的次数就是每次多运的篓数。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时,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单一的途径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还可能存在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猜想,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猜想的妙用还有许多,教师要不断摸索,探究出一条猜想的有效途径。尽管学生的猜想未必正确,但教师要予以激励性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猜想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猜想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