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2015-07-03 08:46陈春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创新教学方法

陈春燕

摘 要: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环节,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有意识的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我国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一点,那就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所谓“德”就是道德、品行,所谓“才”就是知识储备以及技术能力等等,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新时期,“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更加应该被重视,被发扬,被凸显。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进行几点浅论。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80-01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教育领域中以知识灌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这样的大前提下,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忽视教育小学生德行的培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人师的重要责任职责就是传授道理,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行,然后才是传授学业,解释疑难。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从我国古代开始,教育的前提就是学生品行的教育。一个人受到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教育的本质目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1、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平均年龄偏低,智力发育,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对于善与恶、美与丑、对于错的认识还处于懵懂时期,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形成不良的道德思维,孩子小的时候,负面的道德思维也许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因此往往没有引起教师和家人的关注,而错误的道德观念从小开始,小学生往往不能及时认识到自己思想上、行为上的错误性,久而久之错误的思想就会放大,进而影响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建立。比如:有一些小朋友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往往就会产生攀比心理,家长并不觉得这样的思想有什么不对,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进而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学生年龄小,并不能判断这样的行为是好是坏,一旦控制不好,必然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2、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往往会将智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忽视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绩效而进行教育,而学生则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错误的教育目的,必然导致错误的学习目的。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使得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本质意义。多年来我国减负教育、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直非常响亮,但是实际的落实效果却并没有那么理想。语文学科原本就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习语文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驾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拥有了这些能力学生可以实现其他学科的学习,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工具学科的优势所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工具学科的这些优势,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提升人文素养,进而全面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形势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注重对教材中德育教育的挖掘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本的内容,结合课本进行科学的德育渗透,往往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过于突兀的道德教育,学上往往无法接受,如果能够科学的结合课本,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出经验性总结,将道德内容融入其中,这样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如在学习《八角楼上》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要突出毛泽东主席艰苦奋斗的精神,赞扬当时的革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断奋斗的精神品质。像这样蕴含德育教育内容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需要教师提高对于语文的与功能的重视程度。

2、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若想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德育方法。如若德育渗透的方法不正当,知识与德育的连接就会生硬,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德育功能是否完全发挥出来。若选择了正确的德育方法,小学生对于德育知识更加容易接受,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德育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根据德育主题的不同来选择,如在讲解课文《诚实的孩子》中需要注重对“诚实”二字进行讲解,举例说明诚实这种品质的美好之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要适度,坚持适度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适度性严则,虽然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依旧是首要内容,过渡的德育渲染并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该首先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在保障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的同时,恰当、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将素质教育与文化课程有机融合,相互补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熏陶,提升道德品质。比如《孔融让梨》一课的学习,教师在传授了生字、生词之后,进行课文讲解,在进行課文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知识,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礼让、谦让、尊敬长辈这些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也做一个懂礼貌、知礼让的好孩子。

文章主要针对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能够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参考文献:

[1] 王秀珍.在语文教学中多角色渗透思想教育——民工子女学校语文课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7)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