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村地区品德课程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5-07-03 02:45郭巧仪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思想品德

郭巧仪

摘 要:通过对广州农村地区小学品德教育开展的现状的叙述和分析,反映出当前广州农村地区小学品德教育开展出现的人力资源不足、资金不足、学生不参与、家庭教育滞后等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寻找到了解决每个问题的一些对策,重视品德课程的开设和落实,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自觉性等对策以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地区;品德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42-01

一、前言

教育部2012年48号文关于《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教育。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农村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应该从这些差距中找到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些对策。品德课程作为一门教师们口中的“次科”,在农村地区开展的现状是怎样的,开展困难的原因在哪里?针对这些现状能提出怎样的对策,现在一起谈一谈。

二、农村地区学校品德课程开展的现状与问题

1、“次科”观念

品德课程一般为考查科目,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了解作一个印象性的评价,由于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没有考试的课程对于农村部分学校领导来看就是“次科”。学校只偏重于“语、数、英”的教学,只追求这些学科的高分数,甚至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挪用和挤占品德课,毕业班尤为严重,对品德课的备课只囿于应付检查,缺乏使用价值。这样,学生的品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但在实际教学中,品德课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2、“编制”紧张

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学校的规模小,人数少,很多都是三百人左右的“麻雀学校”,学校编制非常紧张,有的学校一个老师兼任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几个科目,一个星期的课程就有十八、九节。这样的学校,要他们再设置一个品德学科的专职教师根本不可能,要是有品德学科老师也只能是兼任的,而常常是由班主任来兼任。

3、“观念”落后

不少农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他们教育观念还不适应基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品德新课程对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崭新的教学理念让许多从原来的思想品德教学走过来的教师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品德课教师大部分是语文或数学科的教师兼任,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他们无暇顾及品德课,更谈不上去学习、领会、钻研《课程标准》精神,这都影响了新课程教学的实施。

4、“水平”局限

《品德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料的收集,多媒体的运用,课件的制作,教师语言的表达的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的农村学校教师都没能达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导致现在的农村教师以为教材就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于是,有的采取语文化的教学手段去指导学生照图讲图,说文解字,有的避开教学内容,仅仅围绕“课题”对学生纯粹性的灌输式政治思想教育,有的干脆依样画葫芦的照本宣科,划划答案,敷衍塞责等等。

5、“环境”制约

实施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后,品德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品德课的很多内容都要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来完成,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家庭成为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可能与孩子完成。就算家长能在家里的和孩子共同参与,但农村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很多内容也不能很多的完成。如: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觉醒的中国人民》一课,由于家长素质不高,不知道怎样帮学生收集资料,学生也很难从其他方面收集到历史资料,这都制约了课程的实施。

三、解决农村地区学校品德课程开展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使教师意识强,不放松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主渠道及主阵地作用。强化像语文、数学一样的教学常规管理,改革评估机制,要求教师掌握教学大纲、备课、上课、教学任务,并予以量化评价,记录存档。

2、合理培训,提高师资

培训是必要的,提高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自觉性,要通过培训。但所有的培训都应该被教师接受和欣赏,所有的培训都要有实效。除了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广度”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教材分析就是一个重点。实施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使用的教科书或教师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我们可利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农村品德课老师未能正确把握教材内涵,理解教材意图不够,以至达不到一课一得的教育效果。教材分析能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用途、教学目标的把握等,这可看出教材分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根据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农村小学的品德课程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把农村的劣势变为优势。

农村品德教育应抓住农村特有的田间情境,利用农忙时间,让学生从课堂走进农田,把在课堂里学到的东西带进农田去体验。如教学《我们这里的农产品》可以设计了“小调查”活动,在课前让学生回家问问父母、或到集市上看看有什么农产品,记下农产品的名称、特点、品种、价格等,看谁记得又多又准,在教学时,举行“调查报告会”“农产品展销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和收集的农产品成果,在班上进行交流汇报。这样的课上起来课堂活跃,既感受到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又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品德教学问题还存在着其他方方面面,提出的对策也有局限,这些都亟需我们去发现,去开拓思路,以利于提高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