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与生活链接起来

2015-07-03 01:02方顺钦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活教学学生

方顺钦

摘 要:地理新课标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旨在让地理与学生的生活链接起来,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进一步引起学习地理的热情,让他们能在地理课堂学习中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体验地理带来的乐趣。而我们在以往地理教学中过于侧重知识的传递,却忽略了对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没有得到体现。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地理;知识;链接;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99-01

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根据这一理念,在自己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个目标呢?我认为下面几个途径是行之有效的。

一、确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尽可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大限度地让全部学生参与。例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我们可以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①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并明白大气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②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③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造成大气污染,被污染的大气又会反过来危害人类;④能够说出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些措施。通过这节课,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若不再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将永远失去自己的家园,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与关注。引起学生对我国大气质量的忧虑,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地理教材知识都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有关规律的抽象高度概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讲授新课,学生思维要从抽象到抽象,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就太大了,所以不少学生总感觉地理超难学。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若是能搭建起课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桥梁,让学生在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去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那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势必得到质的提升。

高中生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在地理教学中应如何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最终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再去体验生活,体验到地理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地理教学。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这一节中,一开始学生感觉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与他们生活相距甚远,我是这样设计的:“当你平时随父母踏进南金路口的时潮开发园区时,你会发现这里的道路、厂房、电线、停车场是怎样的?”很快就能够把话题引到该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电、通信等)非常完善,从停车场上的几千辆摩托车可以得出这里集聚着众多的当地廉价劳动力。随后参观“童乐”毛绒玩具厂,听取领导介绍其生产过程总共有裁剪、缝纫、充棉、整理、包装等5道大的工序,100多道小工序才能完成,而一半以上都是靠手工完成的。学生很快能从介绍中得出玩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在“福娃”整个制造过程中,各车间存在投入——产出 的联系等本节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将学生已有的亲身经历“串联”,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恰如其分的引导学生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打下了铺垫,创设了一个热烈的学习氛围。

三、让学生观察生活,学以致用

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有用,他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学的生活化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而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留心发生和存在于自己身边的事和物,才可能感知哪些有用或无用。例如地图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地图较少,以致许多学生认为地图没什么用。于是在学习《地图》这一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到校园走一走,看一看,课堂上再请学生代表交流看到什么?然后我便问:“如果你不能面对面告诉别人你的所见,你要如何传达?”学生答:“画地图”我紧接着又问:“画地图时怎样把教学楼、宿舍、餐厅、路道区别开来并准确地标在图上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其实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脑中已形成一幅地图的大体轮廓,这样一幅地图在交流中就完成了。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增进理解和应用地理的信心。

四、挖掘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我们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乡土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建构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同时通过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让学生动手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节,我让学生参观家乡的山峰,然后分组根据所观察到的地形利用橡皮泥制作出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教师再通过动画演示将山地模型平分几等份,然后在纸上描绘出每份底部的轮廓线,就组合出一份等高线图来,这时再讲解各种地形,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如何根据等高线图来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通过动手制作模型来绘图学习知识,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识图能力、觀察能力、绘图能力等,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掉以往那种“以讲代做”或“只做演示”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做,使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

总之,地理知识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价值,其中不乏地理知识对人们的生活指导。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身边地理现象的观察,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做到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猜你喜欢
生活教学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