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交往生活方式的教育与重构

2015-07-03 16:21杨秋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重构教育

杨秋玲

摘 要:探索中学生交往生活方式培养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素养,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交往生活方式;教育;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21-01

一、研究目的

21世纪是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与急速变革的时期,面对这种高节奏的转变与纷至沓来的外来精神文化,我国公民的精神世界变得杂乱无章,价值取向多元化,主流价值观日渐丧失其权威性与旗帜性。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且尚待成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身处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其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其思想观念存在问题,即价值取向问题。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得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我国社会风气,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

二、当前中学生健康交往生活方式培养的途径

针对目前师生课堂交往的现状,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1、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是新型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合作学习是体现建构学习理论思想的课堂学习模式。建构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从个人经验角度出发对新信息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个人的学习常有局限性,要实现全面的、整体的认识,应该重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只有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智慧互惠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地学习。虽然,合作学习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活动,它还涉及学生之间的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复合的交互活动。

2、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是师生课堂教学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或整个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不应是人与人、民主平等、协作伙伴的关系,而应是一种权威——服从关系”。然而,教师权威和师生平等其实并不相悖。教师的威信是在教与学的交往活动中学生对教师某些特质的承认和敬仰,本质上是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的产物。教师应在也只有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断驱散学生的疑惑,才能真正地使他们接受老师的道德和知识的影响,唤起他们对教师的尊敬。同时,在平等的教育交往中,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程度也对教师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使教师体现得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格的升华。总之,教师应在知识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适当树立自己的威信,但在人格上,在情感交流上应是与学生平等的,而且正是这种平等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权威,真正的权威建立在受支持的基础上。缺乏平等意识的教师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如果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没有“敬”,教师在学生眼中只有“威”,没有“信”,这种权威又有何意义?

3、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是新型教学交往的原则

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和动机,在教学过程中作到心理角色换位,是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关系的一条准则。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取得最佳效果,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愿望和动机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创设教育活动的特定环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针对目前学生之间交往的现状,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1)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在生活上“自我中心”,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沿袭着在家中当“小皇帝”、“小公主”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你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不管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上“自我中心”,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有的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这种交往方式最易导致孤立、不受欢迎的局面,给自己、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给集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我为中心的人应该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养分。

(2)友谊需要经常维护,要真诚

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需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议,建立真正的、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3)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对方的苦心

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向他们讲明你的想法,增进相互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顶撞,那样会伤害周围朋友的自尊心。凡事多从他人利益著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化干戈为玉帛”。

针对目前学生与父母之间交往的现状,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4)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

我们在与父母沟通时首先要注意“时空”因素,“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5)努力避免与父母争辩,抗争是沟通的毒瘤

一般说来,愿意被子女说服,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非常少,纵使你们“抗争”获胜,结果也不会“融洽”,这不是沟通的原则。

(6)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

相对付出,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

三、当前中学生健康交往生活方式培养的意义

古人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通过对中学生健康交往生活方式的培养,让正确的价值观在中学生心中真正生根开花,让学生真正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的国家未来才会大有希望。一个人人崇尚主流核心价值,文明富强的中国梦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

猜你喜欢
重构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刑法》第64条的实然解读与应然重构
对教育会诊的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