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在语文课堂绽放

2015-07-03 16:21林丽娜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乌鸦预设语文课堂

林丽娜

摘 要:“入侵”式语文教学方法应受到批判,因为它严重干扰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实现该目标的最佳途径是运用与“入侵”相反的“生成”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协作、思维能力,充分考虑到“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关系,牢牢把握随机进入教学这种生成方式, 让语文课堂呈现生成的绿色。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70-01

一、炮轰“入侵”式语文教学方法

以前听说有位教师在开《乌鸦喝水》这堂公开课时,曾碰到这样一个小插曲:

师:乌鸦非常聪明很善于动脑子,同学们平常遇到问题也要认真思考。(这时,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老师,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

(此语一出,教室一片哗然)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的。

教室里静得出奇,其他同学都看着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

师:(有些生气地说)石子怎么会把水淹没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要多动脑筋,不要乱说,希望小朋友以后也要注意,知道了吗?

生:(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

这位老师把自己对此文主题既成的理解强行传授、灌输给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取代了学生的感受、思考。当聪明的学生大胆推断出太多的石子会把水淹没这一正确结论时,老师就不自觉地拿起无形的“棍棒”加以打压,严重挫伤了这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言之,这位老师迫使学生进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之中。这种灌输的教学王尚文先生称之为“入侵”。这次引导是失败的。

难怪有识之士会提出一个犀利的批评:误尽苍生是语文。难道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该深刻反思一下吗?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加快,难道我们还能把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窄窄地封闭﹑孤立在统一的教室里吗?难道老师专司“授业解惑”学生专职“解题应试”的时代不该成为历史吗?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实现该目标的最佳途径是运用与“入侵”相反的“生成”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呈现生成的绿色。

二、随机进入教学

在语文课堂上,当师生在理解方面产生偏差时,即出现所谓的教学意外时,我们应善于运用“随机进入教学”这种生成方式。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它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协作、思维能力.

还记得曾经听过一堂《狐狸和乌鸦》的公开课,教师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老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她心中会想些什么?

(学生稍加思考,纷纷起起了小手)

生:乌鸦很伤心,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当。

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

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地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

接下来,这位老师及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这位同学能从不同角度想象乌鸦被骗之后的心理活动,体现出这位同学的先进思想:失败之后,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教训,更要乐观、积极向上地对待生活。可其他同学不理解,就大笑起来。这位老师能及时运用“随机进入教学”这种先进的生成理论,极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 让这一堂语文课呈现生成的绿色,让这位男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

既然“随机进入教学”这种生成方式这么重要,那么每一节语文课就只要 “生成”,不用“预设”。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关系。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诸多方面。只不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因此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不允许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这种意识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开拓是缺乏弹性和活力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即使课备得再怎么认真、预设得再怎么充分,也随时都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就算教师有这个本领,能预设到开拓教学中发生的一切,也没有这个必要。

四、牢牢把握随机进入教学这种生成方式

语文教学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展开活动的多种可能性。在教学的操作层面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随机进入教学这种生成方式:

1、在学生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把自主、合作、思維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

2、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具有文学性。文学作品又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各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

3、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都会有新的思想和语言生成。

总之,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教师要努力培养教学智慧,灵活把握善变的课堂,要善于运用随机进入教学这种生成方式.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生成的绿色。

参考文献:

[1] 陈 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2] 钱正权《把学生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轨道》

猜你喜欢
乌鸦预设语文课堂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