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情境 营氛围 学语言

2015-07-03 18:35钟璎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言教育幼儿策略

钟璎

摘 要:人的思维是建立在语言材料基础之上的。幼儿期又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且有个性化的语言教育,幼儿的语言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为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条件。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93-02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实施新策略,力求让幼儿语言课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核心之一。“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为幼儿巧妙创设真实而又丰富的语言学习情境,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幼儿的情绪也会因此而变得高涨起来,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走进语言情境中,从而诱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幼儿进入情境,宛如在生活中。幼儿个体、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和幼儿与周围人、事、物之间能自然而然地进行语言活动。从中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从而调动幼儿听和说的积极性,培养幼儿正确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其次,要形成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去,成为幼儿学习的伙伴。经常参与幼儿的谈话,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质量(如发音、用词的准确、表述的有序性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予以关注,在其间可以点拨、引导。并以朋友的身份,在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幼儿进行语言的学习,纠正他们语言上的错误。无形之中就也拉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幼儿在一个心情舒畅的、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语言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

二、注重实践,大量练习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的运用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安排大量时间,创设可以帮助幼儿操作运用多中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景,让每个幼儿参与其间,在动态的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会,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机敏性,获得真知,增强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一方面注重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和练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比如在谈话和游戏中,让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如何采用合适的内容和语言形式与他人交谈,如何随游戏的情境和要求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在讲述活动中,让幼儿学习怎样在集体面前大胆而清楚地叙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延伸和活动建议来丰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中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以操练和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三、加强指导,师范引路

为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鼓励幼儿“想说、敢说”的目标,教材中编写了一些“仿编”、“续编”和“扩编”的趣味故事、诗歌和图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预期。由于幼儿的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词汇量不够丰富,也欠缺良好的听说习惯。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提供范例,为幼儿树立口语练习的榜样,是一种有效的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训练方法。如上谈话课《介绍我自己》时,先以自画像导入,然后告诉幼儿:如果你想让别人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你,你需要一种本领——介绍自己,下面先由老师自我介绍。“我姓*,你们就叫我*老师;我喜欢唱歌、跳舞、画画,最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有了老师的示范引路,在幼儿练习自我介绍时,他们很快掌握了方法,进入了角色,他们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效果明显。

四、学科渗透,整合教育

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言课当然是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主阵地,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部分的教学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其次,我们还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形成教育的合力,奏响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和谐乐章。

五、发展能力,注意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部分的教学要求指出:“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学前幼儿语言发展的另一方面,即为入小学作必要的读写准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方位知觉能力、爱看书和会看书的兴趣和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解读《学前学会学习课程〈语言〉》教材,充分利用构思布图精巧别致、色彩丰富明亮的画面,做到一图多用,充分挖掘每一个语言材料多功能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观画、说图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顺利、平滑地过渡到小学,作好这一领域的“无缝”衔接。

六、加强修养,言传身教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语言本身便是艺术。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准确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且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师范。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艺术性。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弹奏出交响乐,在知音者——幼儿的头脑里回响共鸣,收到最佳效果,用语言“粘”住学生。让幼儿在言传身教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如在故事和看图讲述中,教师要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轻重,音调的高低快慢,并辅以一定的动作体态,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及时鼓励,多元评价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来形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说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美点,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以肯定、表扬。让幼儿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呈现由“想说—敢说—多说—会说”的良好发展态势。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对幼儿语言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将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尽可能地描述幼儿实态,尽可能的反映幼儿学教实情;充分尊重幼兒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的评价,保护好每个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红梅.多渠道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J].教师,2010(7).

[2] 孔祥艳.幼儿语言的发展及教育策略[J].现代语文,2007(4).

[3 ]樊 侠.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几点建议[J].信息系统工程,2011

[4] 马昊骋.幼儿语言教育的几点做法[J].小学时代,2011(10).

[5] 李应梅.优化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J].河南教育,2011(2).

猜你喜欢
语言教育幼儿策略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