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作用及方法

2015-07-03 20:09高禄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短跑心理训练心理因素

高禄

摘 要:本文通过本人近年来短跑运动教学的过程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心理特征与表现进行揣摩及分析,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的对策与手段,提出了如何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基本训练方法及心理训练。

关键词:短跑;心理因素;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51-01

短跑项目是在短暂的一瞬间决定胜负的高强度运动。在这短暂的高强度运动中谁能获胜,就要看谁在比赛中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而在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运动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良好的竞技状态的形成,不仅与运动员运动技术的完善有关,还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直接制约着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在训练理论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的今天,应在加强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训练的作用

1、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提高大脑对内脏器官活动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能力,加强情绪的稳定性,尤其是加强青少年在比赛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

2、形成个性心理特征,培养意志力,提高青少年比赛的适应能力

性格特点决定着青少年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有的青少年在比赛中放的开、稳得住、斗志强;而有的青少年在比赛中缩手缩脚、六神无主,技术动作忘得一干二净,特别是由于性格、意志力的原因,很容易失去信心,乃至中途退出比赛。

3、有利于运动技术、战术的掌握、巩固和完善

根据国外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运动员比赛情况的调查,比赛时发挥不好的青少年运动员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导致失败的有70%,由于训练水平、技术准备不足而造成失败的仅有20%,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脑的调节支配能力,又能在头脑里反复重现正确的动作过程,起到了强化动作、加强神经联系的作用。

二、常见的心理障碍的特征与表现

心理障碍是一种压抑消极的心理状态。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心理变化经常与比赛规模、比赛性质、比赛条件、比赛对手等客观因素紧密相关。不同客观条件的刺激便会对青少年运动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定向,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怀疑心理

青少年运动员在参加大型比赛的时候,对自己能否赛好把握不准,进而怀疑自己的实力,最终感到心慌意乱,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

2、淡漠心理

一些伤病初愈或受过挫折的青少年运动员,由于生理与心理上尚未恢复,主观上对比赛采取了逃避心理,漠视了比赛,所以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在训比赛中注意力不集中,不够重视比赛结果。

3、惧怕心理

对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来说,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使他们将比赛看得过重,精神压力加剧,造成运动员顾虑多,包袱重,内心惶恐不安,波动剧烈。

三、对策与方法

短跑运动员出现上述心理障碍,身体激活程度不够,影响了运动能力和技术的发挥。因此,找到有效的对策使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产生最佳的竞技状态。这就需要教练员引导运动员作好对比赛的心理准备,培养运动员坚忍不拨的意志品质,使运动员更直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水平。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如下几种:

1、意志品质训练法

运动本身会伴随着疲劳的出现,训练就是和疲劳做斗争。因此,在训练中,需要具有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肌肉的紧张、疲劳和心理惰性,完成训练中必须完成的强度和训练量。

2、注意力集中训练

一般来讲,当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青少年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点分配好。短跑训练和竞赛中干扰注意力的因素很多,如天气的变化、嗓音的增加、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波动、比赛场面大、观众起哄等。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提高抗干扰能力,可以选择在不同环境中训练,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3、模拟训练

教练员可以让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尽量与实际比赛相同。 还可以通过比赛录像学习优秀选手的成功比赛方式和经验。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奋情绪,使其更好的适应比赛气氛。

4、恢复训练

如果青少年运动员出现过分紧张的时候就会导致神经肌肉过度紧张,运动协调能力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恢复训练以清除运动员的生理性精神性的疲劳。其做法可采用自言自语、自我提醒、自我暗示等等。

5、呼吸法

利用调节呼吸频率、深度来调节赛前心理。方法缓慢生呼吸。

6、肌肉放松法

利用套语进行自我暗示达到肌肉放松的目的。

四、心理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个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身体素质、技术、心理状态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选择不同手段和方法,对症下药,使其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教练员还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同时教练员还要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情绪。在训练中要能够及时鼓励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有很大影响,教练员应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障碍特征和表现,把系统的心理训练贯穿这个训练过程,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各种心理能力,使他们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取得最佳成绩。

参考文献:

[1] 运动心理疗法的价值[J]. 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2003

[2] 张忠秋.优秀运动员心理训练实用指南[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短跑心理训练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