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2015-07-03 22:14张静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张静

摘 要: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

关键词: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67-01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实达到深入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 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 、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 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二、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之一。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做到面向全体,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开展好课堂教学。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 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个例题、每个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补救,及时过关。

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概念、原理、法则)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走出去回归自然,请进来现身说法等动态课型,要不断更新手段,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物化”。

1、走出课堂,回归自然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把数学知识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使课内外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如:教学“利息”一课,我把课堂搬到银行,先把学生分成四组,选好组长,联系好参观地点及帮助我们释疑的校外辅导员(在银行工作的)。再带领学生参观调查,积累些金融方面的感性知识,了解利息、利率、本金、本息、活期、整存整取等银行所用的专用名词,最后引导到怎样求利息上来,学生掌握方法后,立即帮银行叔叔算一算利息,看看结果是否正确。这样的课堂模式使了解、领会、掌握、应用一条龙,学生学得既高高兴兴又扎扎实实。

2、请进课堂,现身说法

语文教学中有个表演法,语文教师常常请学生把课文中的词、句、片章表演出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资运动,让学生借助动作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意境。我常把表演法请进数学课堂,来个现身说法,让学生耳濡目染。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利用生活原型启发学生摄取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可以这样引入,出示:甲乙两杯水都是100克,甲杯水中放入糖21克,乙杯水中放入糖11克,请你说,哪一杯甜?为什么?现在甲杯水20克,乙杯水25克,甲杯水中放糖3克,乙杯水中放糖4克,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更甜呢?

要解决哪一杯糖水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每杯糖水甜的程度与什么有关?能不能用一个数表示每一杯糖水甜的程度? 从而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这样从比较甲乙两杯糖水的甜度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使学生经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引导他们去探究新知,积极提出问题,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参考文献:

[1] 贾桂勤.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下旬).2011(03).

[2] 陈玲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青年文学家,2009(16).

[3] 王玉静.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