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5-07-03 22:16叶慧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叶慧

摘 要:有人将教师戏称为“提问家”,可见提问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课堂提问的质量不但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显示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75-01

有人将教师戏称为“提问家”,可见提问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课堂提问的质量不但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显示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从古至今,各国专家学者都指出了提问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法国文学叫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升教学有效性和提升教学过程艺术性的钥匙。

一、优化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提问的第一步,也是奠定提问艺术性的重要基础。因而应重视对问题设计的优化:一)明确提问目标。要使问题具有明确的目的,一个问题是摸底性的、发散性的、还是复习性的,应当被首先明确出来;二)丰富问题层次。教师应在紧扣提问目的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使其层层递进,由浅人深,环环相扣,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因材设问。教学方法讲究“因材施教”,课堂提问同样要讲究“囡材设问”,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设计不同的问题。例如,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设计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和思维广度,有效启发尖子生的思考;对于认知能力一般的学生,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由易到难地设问,引导他们逐渐发展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曲中求解,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是教育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问方式较为复杂,形式灵活多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投石式。犹如“投石问路”的形式,通过投石子般的提问方式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努力的思考问题;(2)逆向式。就是教师故意设计矛盾的观点,使教师的观点与课本的观点相冲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学生可以在这种思维碰撞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3)选择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设计多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可以根据答案的优良效果选择最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渐严密了;(4)层层递进式。教师可以设计多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是有上下关联的,只有解决掉前—个问题后—个问题才能解答,而每个问题的知识应用程度环环加深。这种问题设计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挖掘深层次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的提问方式并非是单一的、固定的,因而教学过程中应巧妙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曾有位教育学家说“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得着的位置”,同样,课堂提问也应让学生的思维“跳一跳”,使问题适当地曲折一些、委婉一些,使学生思考地深一些,全面一些,无凝是提升提问质量和提问艺术性的有效途径。

拓展思路,有效激励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激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思考,应在课堂提问中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营造和睦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立场上,缓和师生之间严肃的气氛,学生把老师视为学习上的朋友,加强与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其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降低学生对回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回答困难的问题多提问。第四,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教师需要给予肯定与支持,即使简单肤浅的问题教师同样需要予以鼓励,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以和蔼谨慎的态度进行解答,防止学生因恐惧而感到自卑;二)教授提问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提问。教师应当根据恰当的时机传授学生提问的正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发现学生在提问中的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些相应的问题,或者是依据课本后的习题,在课堂上用科学的提问方式展示给学生观看,以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提问中模仿学习;三)合理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一般都有一种急切得到答案的心理,这时候教师不应及时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讲解点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后的问题心里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这就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括动的方法,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提问艺术,通过有效的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