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5-07-03 07:54袁润兰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探索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袁润兰

摘 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语文教学目标意识,备课时即精心备课堂目标,使所讲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教学方向,这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17-01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及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许多方面,对如何做好一名教师都提出了明确的规范的要求。教师立足自身岗位,积极潜身课改,提升专业素质,打造高效课堂,可以说,课改的实施既解放了课堂,又解放了教师,还解放了学生,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和根本要求。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按照领导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结合这些年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明晰和谐统一的教学目标

课程改革的实施,极大的激发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全国各地呈现出热火朝天、蓬蓬勃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就语文教学而言,也有效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面貌,语文课堂呈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勃勃生机,教师讲的多彩有味,学生学的兴致盎然。但在一些学校,笔者也经常听到个别语文教师有以下体会:讲课之前,我已经很下劲了,精心备课,精心准备。上课时,精细考虑,专心致志。但这样一堂语文课下来,师生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说到底我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体现高效了吗?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语文课所讲授的知识有着多元性、不确定性的特点,这样往往使得许多年轻教师感到有些茫然而无所适从。据此,就语文课堂改革,这就要求一线语文教师要擦亮眼睛,多动脑筋,对所要讲授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把握好了教学目标,课堂之前就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也就把握了创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根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和谐统一体,是工具与人文互动的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语文教学目标意识,在走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时即精心备课堂目标,使所讲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教学方向,这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也就是说,就所讲的一节课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组织课堂教学,应该传授给学生哪些语文知识,通过讲授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的目标,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情感态度,达到哪些课堂教学效果。

二、要科学解读文本

就课堂教学来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所要讲授的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是保障一节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采用的教学技巧好比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兴致盎然的思考、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按照王荣生教授的思维,教师拟定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学目标的“教什么”,然后才有学生的“学什么”,可见“教什么”不容忽视,这是保障课堂成功的前提。所谓“适宜的教学内容”的涵义,笔者认为应该也起码所指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之前,就应对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晓知教学的目的性,明晰这节课“计划教什么”,同时明晰“为什么教这些内容”;另一方面,在讲授的课堂知识时,这些知识必须相对集中,教师必须明晰学生的学情,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具科学性,并且适宜学生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而学得深刻、学得透彻。可见,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只要是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能够起到启迪思想的目标,等等,这些都可以进入语文课堂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的“宝库”。在具体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本”作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原则,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对学生以前掌握相关知识是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在把握语文“文本”时,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方面,要精心领会文章的写作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文章科学建构;另一方面,要精心对所要讲授的文章进行综合整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创建出学生易于接受、富于创新的课堂知识;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讲解一些与讲授知识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精讲精炼,讲练结合,通过有效的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的“消化”。

三、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注重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要精心备教材,精心备学情,把“功夫”练在“课堂之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课堂的高效。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语文新课改的特点,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可见,语文教师要想获得课堂的高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创新自己思维方式,积极钻研课程改革,只有高效备考、精心准备,才能避免无效课堂、低效课堂。所谓教师“讲”的高效,主要是指能够激发和推进学生的“学”的效果,即教师课堂之前准备充分、课堂引导到位、组织课堂精细,这样自然而然的可以起到直接或者间接促进学生充分理解、学得轻松、学得快捷、学得深入的效果。显而易见,教师的“直接促进”是当堂见效的,教师的“间接促进”重在提升能力、效果是长远的。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进行创新思维的劳动,在课堂上多运用启发式、诱导式,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促进学生进行高效思维,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师只有坚定执着追求高效语文课堂的信心和决心,才会不辜负时代的重托。

参考文献:

[1] 贾文琦.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20).

[2] 刘红娟.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索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