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社会支持对工作应激和满意度的影响*

2015-07-07 01:41贺腾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效应变量

贺腾飞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的展开。对于这些变革,高校的每一个教师都卷入其中。高校改革的重点是要采用评聘结合、绩效奖励和聘任上岗等方式,使得每一个教师在工作和个人发展中都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与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往往都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工作应激和角色冲突[1]。而工作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是工作者的特点与工作条件相互进行影响的结果,它能改变正常的生理与心理的各项功能[2]。纵观国内外相关工作应激的研究,我们发现工作应激会导致对工作的不满意感[3]。曾晓娟、刘元芳研究发现,应激是高校教师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4]。教师的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5]。研究发现,工作量的超负荷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非常负面的影响[6]。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够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使心理压力反应减轻、逐渐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7]。”许多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工作应激和工作满意度都会产生影响[8]。对于不同的个体,相同的工作应激情景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些较多发病的个体与较少发病的个体相比,有着更多的社会关系。乔虹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9]。因此,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应激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

中介因素(Mediator)是决定一个变量如何或为什么能够预见或引起后果变量的变量,是一个可以解释预见变量同后果变量间的关系的变量,是预见变量借以影响后果变量的机制[10]。

本文主要研究群体为高校专职教师,希望了解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在工作应激和工作满意度中能够起到何种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别选取6所本科高校的教师作为研究被试,其中天津市高校4所,山西省高校两所。在研究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55份(93%)。其中,女性283人,男性252人。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1]由肖水源编制,他将社会支持度划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这3个维度。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这个量表效度为0.89,信度为0.80。

1.2.2 大学教师工作应激问卷[12]由清华大学李虹编制,量表分为5个分量表,由24个题目组成。具体包括为:工作保障、工作乐趣、工作负荷、教学保障、人际关系5个方面。量表效度为0.59,重测信度为 0.75。

1.2.3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13]由山西大学杨继平,张雪莲编制,问卷由36个项目,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工作本身、单位环境、工资、上级、同事、晋升。各个维度所取得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是 0.72,0.71,0.87,0.86,0.78,0.83。

1.3 统计处理

本文采用LISREL 8.70和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4 假设

本研究的假设是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和高校教师的工作应激呈显著负相关。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应激之间,社会支持起到了的中介因素作用,见图1。

图1 基本关系模型

2 结果

2.1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利用SPSS 11.5,以皮尔逊相关法对所有被试的工作应激、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见表1。

表1 工作应激、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矩阵(r)

表1可知,量表中两因素的相关系数都有较显著的相关。工作应激源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应激源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2.2 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假设的有关基本模型,把研究的各变量组合在一起,第一步以工作应激为自变量,第二步以工作应激和社会支持为自变量,都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运用分层的多元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

表2 多元回归结果

由表2可见,工作应激 B值 =(-0.423)-(-0.314)=-0.109,B 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入社会支持后,Adjusted R Square值增大了0.079。说明工作应激先通过社会支持,然后再来间接的对工作满意度进行影响;显然,社会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是在扮演中介变量的角色。

2.3 工作应激和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用来作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EM)[14]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多元数据分析工具,它包含了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几种重要的统计技术。因此,我们进行模型估计时可以采用最大似然法(ML)。

中介变量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概念,如果自变量通过某一变量对因变量产生一定影响,则某一变量称为中介变量。研究中介作用的目的是在已知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产生这个关系的内部作用机制[15]。研究者常用多层线性模型(MLM)进行多层中介效应分析[16]。

2.3.1 检验完全中介模型 中介作用的路径图及其路径系数的估计值(标准化解),见图2。

图2 模型估计结果

直接与间接效应检验:在研究假设的中介模型里,预测变量为工作应激,中介变量为社会支持,后果变量为工作满意度。首先进行工作应激对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再估计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以上估计得到的各直接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各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工作应激→社会支持为-0.34,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为0.24。因素间所有的直接影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影响略小于工作应激对社会支持的直接影响。工作应激→工作满意度的间接影响为-0.08,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检验完全中介模型,发现卡方统计量为237.28,有显著统计意义,该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见表3 ,χ2/df的比值均小于 5,NFI和 CFI远大于 0.9,RMSEA小于0.08,说明该模型拟合良好。

表3 模型拟合指数

2.3.2 检验部分中介模型 中介作用的路径图及 其路径系数的估计值(标准化解),见图3。

图3 模型估计结果

通过检验部分中介模型,发现卡方统计量228.67,有显著统计意义,该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见表4,该模型拟合良好。进一步考察,两个统计量差异显著,表明部分中介模型拟合显著好于完全中介模型。

表4 模型拟合指数

直接效应检验:首先进行工作应激对社会支持产生直接效应,再估计工作应激对工作满意度产生的直接效应和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产生的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以上估计的各直接效应均是显著水平,各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工作应激→社会支持为-0.30,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为0.15,工作应激→工作满意度为-0.15。因素间所有的直接影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应激对于工作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是负的,且较大(-0.15),这表明较大的工作应激会产生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比较而言,工作应激通过社会支持而对工作满意度的间接影响较小(-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的看工作应激对于工作满意度的总的影响等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之和。通过两个中介模型的检验我们发现,加入社会支持后工作应激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显著降低了,说明社会支持确实起到中介工作应激对于工作满意度的效应,并且社会支持起到了部分中介因素的作用。

图4 三者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教师的工作满意感与工作应激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李莉萍研究发现,教师对“人际关系”、“工作性质”较满意[17]。说明工作保障的压力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而人际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工作应激对于工作满意度确实能够产生直接和反向的预测作用[18],教师在工作中应激水平越低,就会对工作越产生满意感[19]。本文得出的结论与先前大多数的研究者的调查结果相似。

本研究将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检验社会支持对工作应激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时发现,工作应激对社会支持有显著的预测效应且直接效应显著,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34,说明工作应激越小,高校教师利用的社会支持越多。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效应且直接效应显著,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24,说明社会支持越多,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通过分析模型发现,把中介因素的影响控制后,高校教师工作应激到工作满意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显著,说明社会支持确实起到中介工作应激对工作满意度的效应。

对于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组织支持三方面比较看来,主观支持对于缓解工作压力方面的作用明显高于客观支持和组织支持[20]。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社会支持进行控制后,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和高校教师工作应激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社会支持部分中介了工作应激对工作满意度的效应。这一结果与李益鸿[21]的研究结论一致,有效的社会支持对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有重要影响,而社会支持的作用方式主要是缓解工作应激的部分负面作用。虽然在客观现实中它不完全是感受到的支持,但是“经过被感知到的现实恰恰是心理的现实,而作为实际的(中介)变量正是通过心理的现实感在实践中来影响人的行为和各方面的发展”[22]。

4 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结论是:①在对工作满意度的效用中,工作应激是起到具有直接反向预测的作用,高校教师工作应激水平越低,就会工作满意度越高;②工作满意度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直接预测,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工作满意度就越高;③社会支持在工作应激对工作满意度的效应中起中介作用,面对同样的工作应激,得到社会支持越多的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就越高。社会支持在高校教师中起到了缓解工作应激,提高工作满意度的作用。因此,建议教师要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广泛的人际关系圈,并且要增加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与交流。学校各院系可以组建科研团队,形成内部支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通过以上措施来帮助教师减少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达到全方面的提高。

[1]贺腾飞,刘文英.高校教师人格对工作应激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003-1005

[2]Ishikawa S.Prospective study o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risk of stroke[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9,169(1):56-61

[3]崔向军,马洋纳,朱小茼.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51-52

[4]曾晓娟,刘元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0(1):82-85

[5]云鹏.地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42-45

[6]Love K M,Tatman A W,Chapman B P.Role stress,interrole conflict,and satisfaction among university employees:the creation and test of a model[J].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2010,47:30-37

[7]陈国典,李宇.中职学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状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45-49

[8]闻吾森.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58-260

[9]乔虹.中国大陆教师社会支持研究述评[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3(3):43-46

[10]Li X,Beretvas N.Sample size limits for estimating upper level mediation models using multilevel SEM[J].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13,20:241-264

[11]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M].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0

[12]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105-109

[13]杨继平,张雪莲.山西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7):39-43

[14]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11

[15]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1):105-111

[16]方杰,温忠麟.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22(3):530-539

[17]李莉萍.地方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94-112

[18]张德岐,王鹏,高峰强.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和焦虑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49-51

[19]Tomoyuki Kawada,Toshiaki Otsuka.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occupational posi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using a brief job stress questionnaire(BJSQ)[J].Work,2011,40(4),393-399

[20]刘文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其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

[21]李益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2]梁宝勇.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1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效应变量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抓住不变量解题
懒马效应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也谈分离变量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