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育肥猪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

2015-07-08 07:13奎陈基萍姚宝安
中国猪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疾病防控健康管理

方 奎陈基萍姚宝安,2*

(1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广西贵港 537100;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饲养饲料

保育育肥猪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

方 奎1陈基萍1姚宝安1,2*

(1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广西贵港 537100;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猪在保育和育肥阶段的疾病常表现为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其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及疫病防疫的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笔者总结了猪只生长各个阶段的临床发病特点,建议保育、育肥阶段的疾病防控应重点关注控制断奶仔猪的腹泻、控制细菌性疾病和做好基础免疫三个方面。

关键词:保育育肥猪;健康管理;疾病防控

猪在保育和育肥阶段的疾病常表现为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其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及疫病防疫的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因临床表现复杂,一旦发病常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生产实践中仅能在表现出明显症状后才做出反应,但往往控制疾病的难度较大,只能降低一定损失;因此,加强健康管理,践行“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是最基本的原则。笔者总结了猪只生长各个阶段的临床发病特点,提出保育、育肥阶段的疾病防控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控制断奶仔猪的腹泻

断奶仔猪腹泻多与断奶应激有关。作为众多病原微生物继发感染的前提,断奶仔猪腹泻常不直接造成较大的死亡损失,而多表现为增加残次比例及后续饲养过程中的死淘比例、降低饲料报酬等;如果腹泻中出现高死亡率,多意味着有较严重的继发感染。断奶仔猪腹泻最常见的继发感染有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猪体内70%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道系统,发生断奶腹泻后,仔猪的机体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肠道内的常在菌如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即变成致病菌,引起断奶仔猪的感染发病。断奶仔猪腹泻多由以下管理原因引起。

1.1 温度控制失当

温度控制失当是断奶仔猪腹泻最常见的诱因。温度控制的关键并非保温,而在于温差控制,温差超过10℃,腹泻的发生率提高60%。断奶仔猪的温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1 保育舍的温差管理

保育舍在断奶仔猪进场前须准备好必要的保温设施,配置保温箱、保温灯和垫板,开放式猪舍的上部还需拉塑料薄膜、设置屋中屋以缩小猪舍空间,提高保温效率。断奶仔猪进场当天应提前运行各项保温设备,以保证断奶仔猪进场时舍内处于合适的温度。

此外,在寒冷或下雨的季节使用生姜水驱寒也有助于断奶仔猪群尽快适应新的温度环境。

1.1.2 缩小昼夜温差

白天适当通风换气,晚上密闭猪舍并打开保温灯,以保证尽可能小的昼夜温差。

1.1.3 缩小保温箱的内外温差

断奶仔猪睡在保温箱内,吃喝拉撒在保温箱外,所以不能忽视保温箱的内外温差。首先应尽可能提高舍内温度,其次保证有足够面积的满足所有猪只躺卧的保温箱和垫板,并保持箱内垫板干燥。

1.2 产房教槽不力

正常的饲养流程中,如仔猪在哺乳期给予了良好的教槽,则断奶后3~4天即可恢复到正常的采食水平。产房教槽不力的后果便是仔猪断奶后不会采食饲料,陆续出现腹泻,粪便颜色多样,且多为水状,发生腹泻后的处理难度大,病猪可能迅速脱水、死亡。仔猪腹泻后要求饲养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加强护理,并要通过个体输液来缓解病情。

1.3 饮水细菌含量超标

饮水细菌含量超标以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最为常见,需要密切关注水源、储水池、水线管道以及饮水器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储水池长时间大量蓄水以减少细菌孳生,保持水的流动性;如果发现饮水细菌含量超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或化学消毒等方法对饮水进行消毒。

综上所述,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应侧重于从生产管理的角度入手,兽医手段只应作为辅助。在做好断奶仔猪转群准备工作、减小断奶应激的同时,关注继发感染的控制,针对主要受威胁的细菌性病原,提前采取相应的抗生素保健,防止出现严重的继发细菌病;同时,对腹泻的个体病猪采取静脉输液、挑出隔离加强护理、前期料或奶粉配制成水料调养等方法进行治疗;过于瘦弱的仔猪应及时淘汰。

2 控制细菌性疾病

保育育肥猪的疾病损失大部分由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致病引起。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发病急、传播快,常无明显症状,表现出来时即已出现死亡。因而,细菌性疾病的控制以提前预防性加药保健为主。笔者总结临床的发病特点,认为保育育肥猪控制细菌性疾病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阶段。

2.1 断奶后的前2周

由于断奶应激的影响,猪群在断奶早期最不稳定,抵抗力低下,极易出现细菌感染而发病。除上述的断奶腹泻,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在此阶段危害严重,其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猪圆环病毒、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此外,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临床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断奶早期的细菌控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断奶仔猪进入保育期的健康度以及后续各项生产和兽医程序的制定、实施效果,因而极其关键。断奶早期的细菌控制失当,将直接导致至少两个月的高死淘率;断奶后前7天的平稳过渡,意味着整个保育期的猪群稳定。此期间需要重点关注并控制的细菌如下。

2.1.1 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为引起猪只急性死亡的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发病急,主要危害食欲旺盛、体格健壮的猪只,死前常表现有四肢划水等神经症状,耳部急性发绀,死后常见臀部、腹下皮肤出现败血症状。如发现及时,用磺胺间甲嘧啶等抗生素静脉推注,可抢救成功,但会影响后期生长。此外,猪群中可见一定比例的低烧(41℃以下)、关节肿大的病猪。

对病死猪做病理剖检,可在心脏和肺部观察到出血性炎症,尤以肺脏表面多密布针尖样出血点,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2.1.2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在保育期多发生协同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程相对稍长,且感染前期症状表现轻微,多为咳嗽、喷嚏,但比例持续增加,并很快转为喘气;其引起的关节肿大比例相对较高,肿大程度更明显。若猪群已表现出较高比例的喘气症状,意味着胸腹腔内炎症已较为严重,预后不良,因此需在咳嗽出现的早期即开始治疗。

剖检病死猪,可观察到严重的胸腹腔和心包内的纤维素性炎症,以心包、肺脏表现明显,具有诊断意义。

2.1.3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可引起水肿病导致病猪急性死亡,症状表现与链球菌病类似,食欲旺盛的健壮猪出现急性死亡,死后眼球突出明显,可观察到病猪在死前嘶哑尖叫。猪群多带有一定比例的腹泻,常可见白色稀便。

剖检病死猪,可于结肠襻、腹股沟皮下、胃底等观察到水肿样变化,具有诊断意义。

2.1.4 葡萄球菌

多引发渗出性皮炎,由皮肤伤口感染引起。可在关节积液、肺脏化脓灶等部位分离到葡萄球菌,这意味着葡萄球菌也参与关节肿大、咳嗽喘气等症状的病理过程,需要引起关注。

如上所述,针对断奶早期的细菌控制,在做好常规基础免疫的前提下,参考表1进行保健。此外,在饲养管理上还需注意:首先,要合理分群,病弱猪、打架猪要及时挑出隔离,及时消毒伤口;其次,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密度,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及时清理粪尿,做好定位调教及卫生管理;最后,保证空气质量,做好通风换气,避免猪的上呼吸道屏障损伤。

2.2 120~150日龄

各项疫苗的免疫效果到育肥前期阶段会下降至较低水平,猪群也处于较低的免疫保护水平;加之饲养到育肥阶段,猪舍环境不可避免地相对恶化,舍内各种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的密度加大,呼吸道问题、猪只贫血、便血等中大猪疾病的发生比例在此日龄阶段开始增加。因而,在此阶段控制细菌性疾病对于降低饲养末期死淘率、提高饲料转化率、确保正常出栏上市的意义重大。

该阶段感染猪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链球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原体、附红细胞体以及胞内劳森氏菌、密螺旋体等。其中,链球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原体共同参与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附红细胞体引起病猪表现出血性素质,导致贫血、苍白、孱弱;胞内劳森氏菌和密螺旋体是导致育肥期血便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可导致病猪苍白、孱弱。

2.2.1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在育肥期,PRDC的表现以病猪衰竭为主,少见健壮猪突然急性死亡,采食抑制是最明显的表现。猪群精神沉郁,较大比例的发烧(40~42 ℃)、喘气、皮肤潮红,很快消瘦、孱弱,陆续出现死亡。PRDC可使猪群掉膘严重,出现负增长,严重影响饲料报酬和出栏时间。

剖检病变以肺脏病变为主,常见肺脏充血、化脓性炎症,气管内有大量黏液,心脏常伴有出血性炎症,脾脏多异常肿大,消化道常见黏膜出血。

采食量是早期诊断育肥猪群PRDC的最直接指标。出现减料时,须密切关注猪群状况,如果存在上述其他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同时对体重稍小的猪群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2.2.2 苍白猪

⑴附红细胞体病

表现出血性素质症状,之后导致病猪贫血苍白,引起死亡淘汰。可在病猪背部中线观察到出血点带,以头颈部最为明显,常因出血毛孔沾染灰尘而呈现铁锈样带;病猪同时还可表现出一定的呼吸系统症状。

⑵血便

血便也是造成猪体贫血苍白的主要原因。因出血部位和含水量的不同,粪便可表现为红色、褐色、酱油样或黑色硬便,临床以酱油样便最为常见。胞内劳森氏菌和密螺旋体是引起育肥猪血便的最主要病原微生物,其病变部位以回肠为主,盲肠也偶见增生、出血样病变。

苍白猪的治愈率较低,临床控制应以提前加药保健为主。一般从出现感染发病到猪身体表现苍白需要3~4个星期的时间,因而临床上常在苍白发生前1个月开始进行加药保健。

如上所述,对于60~70日龄和120~150日龄阶段的细菌性疾病控制,可参考表2进行保健。此外,对于已发病猪群的处理,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原微生物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短疗程、大剂量”的用药原则,进行处理。

表1 断奶仔猪保健程序

3 做好基础免疫

需关注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同时做好口蹄疫等季节性疫病的免疫。

3.1 猪瘟疫苗的免疫

猪瘟当前多表现为慢性猪瘟,以“肺型”和“肠型”的表现为主,参与PRDC和顽固性腹泻等问题,因此须加以关注。根据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是关键,应选用高效苗或脾淋苗免疫,并保证剂量足够。

表2 60~70日龄和120~150日龄猪保健程序

3.2 伪狂犬疫苗的免疫

伪狂犬新型强毒株的出现和感染发病,引起了业内恐慌。科学的伪狂犬免疫非常关键,推荐在产房0日龄作滴鼻首免后,在50日龄左右二免;受疫情威胁时,可在7日龄增加一次肌肉注射。

3.3 口蹄疫疫苗的免疫

对于保育育肥猪,推荐仅在疫情威胁季节作口蹄疫接种,一般安排在9月底至来年3月底。同时须关注周围疫情,对当前流行的口蹄疫血清型做出准确判断,以筛选合适的疫苗。

中图分类号:S828.4+4,S81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645(2015)09-0081-04

收稿日期:2015-06-02

作者简介:方奎(1987-),湖南常德人,预防兽医学硕士,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管理工作,E-mail:kobuvirus@126.com

*通讯作者:姚宝安,江苏人,教授(退休),从事兽医传染病学的教学工作,E-mail:yba41@163.com

猜你喜欢
疾病防控健康管理
现代化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生猪规模化养殖疾病防控要点研究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健康管理”靠自己
全程健康教育对5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预防和控制的影响
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种猪场健康养殖疾病防控策略
春季奶牛疾病防控与饲养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