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小人物形象

2015-07-08 02:46校秋林
文教资料 2015年7期
关键词:死水包法利天成

校秋林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5)

试论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小人物形象

校秋林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5)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是第一部现代长篇历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死水微澜》这部作品中,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以重大历史实践为纲或显赫历史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定型构思,描写了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事情,创造了蔡大嫂、罗歪嘴、顾天成这样一些性格鲜明独特的小人物形象。

《死水微澜》 现代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死水微澜》是第一部现代长篇历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杨继兴在《长河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突破》一文中这样评价:“在《死水微澜》中,作者一反传统长篇历史小说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纲或以显赫历史人物为描述中心的定型构思,富有创造性地选择既是普通人,又在心理和命运上或代表当时重要的历史力量,或包含重大的历史意义的人物为作品的主角和艺术描写中心,使主角的私人实践与重大历史动荡以合乎生活真实性的具体方式联系起来形成小说的结构轴心。”①在艺术上,作者广泛学习和借鉴了中外文学的优秀传统,创造了蔡大嫂、罗歪嘴这些性格鲜明独特的小人物形象,并借助小人物反映大时代,为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一、个性鲜明的小人物

(一)蔡大嫂

初次接触《死水微澜》这部作品时,蔡大嫂这一人物形象首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如此的相似,但在同样的环境下,蔡大嫂和祥林嫂的命运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与她们不同性格是分不开的。这里蔡大嫂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与祥林嫂的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首先,从性格上看,蔡大嫂热情主动,开朗自信与祥林嫂软弱被动,胆怯疑虑形成鲜明的对比。都是在东家祭祀过程中帮忙时被拒,两人却是不同的反映。祥林嫂没有做任何反抗,只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②,她认为自己是个不祥的人,即使“在土地庙捐了门槛”,自己还是没有能够赎罪,还没有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只是默默接受大家对自己的不公平对待,精神上饱受嘲笑和虐杀。她的这种懦弱和胆怯决定了她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而蔡大嫂则是在太太犹豫的时候,“把锅铲抢了过去”,并笑道:“太太也太认真了,我身上是赶紧的,我们顾家敬祖宗的才,还不都是我做。”因为她知道在当时那样的社会,大多数人是不认同她这种活人妻改嫁的行为,尤其是祭祀这样庄重的活动,更不希望被这样“品行太差”的人玷污了。但是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热情主动地接近大家,让人很难拒绝。她的开朗自信,使她能够和大家相处融洽,得到大家的认可,最终征服世人,从而没有被社会所抛弃。因此,蔡大嫂的幸福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别人给予的。

其次,从思想上看,蔡大嫂大胆追求,力图改变命运;祥林嫂只求灵魂的解脱。迷信的鲁镇人认为祥林嫂是个不祥之人,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但她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相信鬼神之说,用“捐门槛”的方式替自己赎罪,希望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死后有脸去见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最后她只能悲惨地死去。相反,蔡大嫂面对困境没有退缩,而是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少女时代,她想借助韩二奶奶“平步登天一下子置身到成都的大户人家”,但这种希望却随着韩二奶奶的早夭而破灭;面对现实,她退而求其次嫁给了蔡兴顺,而当丈夫被抓、情人逃跑的时候,她又选择改嫁顾天成,并提出了种种有利于自己的条件,这是面对现实最好的求生之路。用她的话说:“放着一个大粮户,又是吃洋教的,有钱有势的人,为啥子不嫁。”生活在那种把爱情当成生存手段的时代,她敢于追求,正是她注重现实,大胆追求,从而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继续生存下去。

(二)罗歪嘴

罗歪嘴是天回镇哥老会的二号人物。总的来说,罗歪嘴有正直的一面:一是知恩图报。罗歪嘴父母死得早,姑父对他的恩情他总是记得报道,对表弟蔡兴顺一直多加照顾,尤其是当蔡大嫂新嫁过来,许多人正要发狂之际,罗歪嘴挺身而出,才啥子夫妇才能过上清静的日子。二是罗歪嘴虽嫖,但“嫖得很有分寸,不是买货,他绝不下手”。对蔡大嫂,虽早生情意,但他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欲,直到刘三金的“撮合”,得知蔡大嫂的心意,两人才走到一起。除此之外,罗歪嘴还是一个不受现有秩序约束,带有自我意识的人。他无视朝廷和官府那种洋人不可侵犯的观念,痛恨洋人在中国的恶行,具有敢和洋人拼斗的气概。

罗歪嘴也有恶的一面:开赌场,玩娼妓,霸占别人妻子,“剔别人毛子”,像顾天成就是因为被罗歪嘴等人的坑骗而与之结仇。

罗歪嘴这个人物形象是多重的,不是单纯用正直与否就可以概括的。他在鱼龙混杂的码头“打流跑摊”了十几年,在为人处事方面具有十足的男子气概。比如,当他的手下张占魁等人要诈骗顾天成的钱财,并要求出了事自己承担。商量的时候,他的反映十分强烈,“把烟枪一扔,坐将起来,两眼睁得大大的,‘你老弟说的啥子话?现在还没到叫你出来乘火的时候’”。另外,罗歪嘴对蔡大嫂也是几近真情。罗歪嘴开始受到蔡大嫂的青睐,是因为他的粗鲁、不凡的言谈举止,敢与官府、洋人争斗的勇气。在两人相处之后,罗歪嘴的柔情和细心使得蔡大嫂更把心贴向他。凡是她喜欢的、念到的,罗歪嘴都会想办法买到送给她,讨她欢心。在逛青羊宫时,遇到事不关己的麻烦,任由蔡大嫂出头,这些都是罗歪嘴对蔡大嫂的宠爱与包容。甚至是在后来罗歪嘴收到顾天成的陷害而被迫逃走,在这种危急关头,他仍不忘记去与蔡大嫂见上一面,与之告别。这些都显露出罗歪嘴对蔡大嫂的真情。显然,他是一个无明确是非观和生活理性,具有袍哥自发传统习性的人。

(三)顾天成

顾天成诗歌继承家业的粮户主,想捐个小官,到了省城却被罗歪嘴、刘三金等人耍得团团转,在赌场上把捐官的钱输了,紧接着老婆死了,女儿招弟丢失,更让他失魂落魄。虽然他的痛苦遭遇有部分原因是罗歪嘴等人的坑骗设计,但是主要原因还在于他自己好色成性,因此他将自己的 “不顺”都归因于罗歪嘴是不合理的。为了报复罗歪嘴,顾天成不惜代价,他选择信奉洋教,吃尽了亏:农庄土地被占、老婆的棺材被抛在水沟旁、仆人被撵、从一个粮户主变成一条光棍。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洋人的气焰更加嚣张,顾天成得到了翻身的机会,此时他与陆茂林合谋陷害罗歪嘴,使罗歪嘴被迫逃走、蔡兴顺被抓、蔡大嫂也遭毒打。

文本中,顾天成出场虽然不多,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他身上体现出成都百姓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在顾天成的思想中,妻子就是用来传宗接代的,自己有不顺心的事,可以随意地向妻子发牢骚、打骂发泄,而妻子是没有任何权利反驳的,就好像是他的附属品一样。当他在县城被罗歪嘴、刘三金等人骗取了捐官的钱,遭到毒打,连夜回来并把一切都告诉自己的妻子时,并没有觉得嫖妓、赌钱有什么不对,毫无愧疚之意。而他与邻居钟幺嫂调情,更是公开的事,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从他的遭遇中,尤其是在他信奉洋教前后的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不断扩张。他“四月初奉教,四月底就被顾幺伯通知亲族,在祠堂里告祖,将他撵出祠。五月中旬,北京义和团的风声更紧,他怕被当作二毛子杀掉,跑到城来无处藏身,暂时挤在一个教友家里”,等时局扭转了之后,“幺泊当面赔礼、认错,‘充公’的财产尽数奉还,又另外奉送了五十亩良田,被抬出来的棺材以端端正正葬在祖坟里,另外赔付了一封老白锭”,等等,而县官们为了乞求苟活,不惜捉拿无辜、制造冤案,这些都透露出当时中国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严重、更加疯狂。

最后,顾天成的出现还贯穿着一些资本主义事物在中国的应用和接受过程。无论是开始的出场,与刘三金、罗歪嘴等人的矛盾还是女儿的丢失,都是为了后来信奉洋教而做的铺垫。尤其是在女儿丢失后,顾天成大病了一场,在连医生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因吃洋药而痊愈。整个村子的人对这件事情由不信、猜疑到相信,都说明了从国外传过来的额新鲜事物已慢慢被中国人民所接受。

二、中外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小说在写作上,尤其是人物的刻画上深受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以《包法利夫人》和《金瓶梅》为例,这两部作品对 《死水微澜》的成型和人物刻画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者在借鉴这两本作品的同时又注意创新,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与《金瓶梅》相比,《死水微澜》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之有相似之处。首先,从人物的性格特征上看,蔡大嫂、罗歪嘴、顾天成的性格中融合了潘金莲、武松、西门庆等人的特征,但又有所不同。蔡大嫂有潘金莲的美貌,却不是她的翻版。潘金莲风流成性又心肠狠毒,为了攀上西门庆,不惜谋害自己的丈夫;蔡大嫂是情欲与女性自我意识融合的女性形象,她与罗歪嘴偷情,却从未想过毒害自己的丈夫,而在丈夫身陷囹圄之际,想尽办法救他。是她大胆追求、她对命运的反抗,使她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同时这也征服了世人,这与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罗歪嘴在码头“打流跑滩”了十几年,具有正邪两面性格,他有武松那好打报不平之正气,也有西门庆吃喝嫖赌之邪性,作家刘克芹就分析说:“刘再复有个‘个性组合’的观点,我看罗歪嘴就是一种性格组合。”③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罗歪嘴是武松和西门庆的合体。至于顾天成,一个土财主,因信奉洋教而得势,陷害罗歪嘴,又贪恋蔡大嫂的美貌而不惜代价娶其为妻,他少了西门庆的奸诈与残忍,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属于同一种类型的人。

小说与《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形象上也存在共同点。女主人公蔡大嫂和艾玛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都是一个出轨的妻子与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并且最后她们都受到了惩罚:艾玛因负债累累而服毒自尽,蔡大嫂也失去了家庭和情人。但结局又不完全相同,作者否定性地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主要取决于两个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艾玛深受浪漫小说的影响,追求的是一种浪漫、虚幻的爱情,她不在乎亲人和朋友,只追求那种爱的感情刺激,因此她积极地追求爱情;对蔡大嫂而言,爱情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生存的手段,因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嫁给蔡兴顺,因不满单调生活而与罗歪嘴偷情,更是为了生活而改嫁顾天成,她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可以说蔡大嫂是爱情的主导者,是一个主宰着自己的命运的女性形象。

《死水微澜》这部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氛围和地方色彩,通过成都的一个小镇,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描写了“死水”中泛起的“微澜”。作者在创作《死水微澜》的过程中,很明显受到法国作家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影响,有人称蔡大嫂为“中国的包法利夫人”,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包法利夫人的影子。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又融合了独特的巴蜀文化,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独特韵味的女性形象。同时,这部小说又打破了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的写作模式,不再以显赫历史人物事迹的叙述为主,而较多描写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刻画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形象,对以后作家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①杨继兴.长篇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突破[M].转引自雷兵.李劼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2005(1):52-55.

②鲁迅.鲁迅选集·小说散文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141.

③李奇文,周克芹.谈李劼人作品[A].转引自潘文峰.试论《死水微澜》的创作策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19(4):19-21.

[1]李劼人.李劼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2]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4]丁帆,李兴阳.历史的微澜荡漾的现代转折点上[J].天府新论,2007,(3).

[5]王海艳.《死水微澜》的艺术结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5.8,5(3).

[6]曾洁玲.爱情:作为手段还是目的——李劼人《死水微澜》与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比较阅读[J].新余高专学报,2006.12,11(6).

[7]索小海.浅析蔡大嫂的“川辣子”气质[J].汉江大学学报,2000.2,17(1).

[8]李力.简述李劼人历史小说的艺术特色[J].河南教育学报,2000,19(3).

[9]侯智坚,秦向阳.法国文学对李劼人创作的影响[J].潍坊高等专科学报,2000,(3).

[10]张勇.李劼人“三部曲”的环境描写[J].成都师专学报,2001,20(3).

猜你喜欢
死水包法利天成
南极和北极
死水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医生身份设定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天成集句类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闻一多《死水》的艺术特色探究
《包法利夫人》赏析——人物多样的爱情观
评《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