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打开喉咙的教学探析

2015-07-12 18:39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23001
大众文艺 2015年21期
关键词:喉管肌体喉咙

何 艳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223001)

歌唱中打开喉咙的教学探析

何 艳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223001)

打开喉咙是训练歌唱的关键环节,也是歌唱中的难点所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一些良好的教学方法、手段:喉咙周围肌肉力量锻炼;发声肌体运动的意识强化;不同演唱风格借鉴;讲话状态改变;统合协调能力提高等,促进学习者有效地掌握打开喉咙,提高歌唱的层次与水平。

打开喉咙;喉肌力量锻炼;肌体意识强化;不同演唱风格借鉴;增强协调能力

打开喉咙是通过发声系统中各部分肌体协作,将喉头控制在一个相对低而稳定的位置,从而扩大声源所在处喉管上部空间的肌体运动。打开喉咙是训练歌唱的关键环节,是能否掌握歌唱技巧的首要问题。意大利声乐大师贝基先生多次来中国讲学,对于打开喉咙是这样比喻的:“打开喉咙的重要性就如同你进出房间要开门一样。”喉咙是一个窄窄的通道,是上下共鸣口、喉、头、胸等腔体的连接腔体,不打开这个通道,自身的嗓音音质就难以完全发挥,全身性共鸣就难以产生。掌握不好喉咙打开将使一切声乐问题难以进行下去。

歌唱分有几种唱法类型——美声、民族、通俗等,这些唱法在气息、位置、共鸣,声音质感等方面虽各有所不同,但打开喉咙是相同的。因为不管什么歌唱风格,喉管共鸣是首要和必须的。不同类型的唱法不是相互排斥或矛盾的,在歌曲学唱过程中,将不同唱法相互借鉴、参考,也是很有裨益,尤其是打开喉咙这个方面。

一、打开喉咙的难度分析

歌唱学习中,喉咙打开相对难度最大,磨炼了几十年也未能将喉咙打开的大有人在。喉咙打不开,使声音尖锐、颤抖、僵直等,歌唱者深受其困扰。喉咙打开之所以难,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1.喉咙打开运动非直观,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内在感官去感觉、分析、定位。这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难度,须练就敏锐的听觉、内在的辨析力。2.喉咙打开,需要口咽喉周围的肌肉进行正确方向的力量运动,但围绕口咽喉腔的肌肉一般的说来是不发达的。咽喉周围肌肉属于弱小肌肉群,一般性的体能运动,锻炼到这儿较少,其力量得不到拓展。再者吞咽功能与声音发出的运动系统属于非条件反射系统,基本反应不需要大脑意识控制,因此咽喉周围肌肉是人声乐器中相当薄弱的一环。3.说话时不恰当发声习惯会影响良好歌唱发声方法的养成,唱歌与讲话形成两个用力方向,歌唱的发声方法得不到固定,时常反弹。4.歌唱者的声乐理论经验及声音的辨别力不够,概念不明白,形成不了正确的发声导向。很多歌唱者辨别不清是否喉咙打开,往往会将并未打开的喉咙看作是打开了。5.打开喉咙与胸腹肌运动、气息控制、舌头、上腭等诸多方面协调不够,导致打开喉咙不能够正确地发挥作用。

二、歌唱初学者常会出现的问题

初学者常会出现僵化、不悦耳的声音:挤、白、扣、憋、扁、闷、虚,这些声音与口腔、咽喉、喉管中各个肌体状态调节不到位有关系。

1.通常初学歌唱者会出现张“ 嘴”困难,下巴紧张的情况,这主要是颞关节紧张不灵活,与压舌根、 挤喉头导致,致使共鸣受阻,声音僵硬。2.舌中部与舌根处位置高,舌头放不下来,这是由于咽喉周围肌肉无力致使舌头不听使唤,难以控制。舌头放下应与咽喉肌往下用力,喉咙管扩张紧密结合。教学者用器具来压舌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3.传统的教学中用打哈欠、咬苹果及恶心的状态引导打开喉咙,这些状态不加以改善,极易导致舌头后缩,喉咙受卡,声音非常僵化。打哈欠、咬苹果、恶心的状态应与舌头控制下沉,喉管扩张结合起来。4.声音虚假,这是学习美声民族唱法中非常普遍的现象,高音挤捏,低音无色,这主要是喉咙未能打开,喉管共鸣弱小的原因。

三、打开喉咙教学方法探析

1.锻炼喉咙周围的肌肉力量,促进打开喉咙

声带位于喉的中间,由甲状软骨包围着,在不发声的状态时是放松张开着的,发声时,气息通过声门被吸入呼吸通道,声带闭合发出声音。声带发声,一是靠自身的机能,二是依靠喉头周边的肌肉群——胸索乳突肌、斜方肌等协助进行发声运动。因此喉头周边肌肉群力量的增强,有助于打开喉咙。有了肌肉的力量,还须搞清楚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才可使喉咙打开。在歌唱时如果能将喉咙完全打开,歌者自身的感觉应该是喉咙既有向外扩张,又有使喉结向下的力量。贝基先生说:“正确地打开喉咙是感到颈部往四周扩张。”“要感到喉咙的的两侧的肌肉发酸,在促使喉结往下放,这才是对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贝基先生在课堂上常常做这样的手势,就是将两只手自两肩像推开两堵墙一样向外推,以示说明这种力量的方向和感觉。

一些体能运动——举重,俯卧撑,器械推、拉等,其机理同推开两堵墙一样。随着腰腹肌发力,喉头周围的肌肉产生向四周及向下发力的状态,这种状态下舌头的位置也跟着下来,喉咙呈打开状态,喉头的负担得到很大减轻。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可适当进行这些体能运动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喉头周围的肌肉得到增强,在用力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有助于打开喉咙技巧的掌握。当然这种感觉、力量状态,在歌唱中还要加以处理,使其为歌唱所用。

2.强化打开喉咙各个肌体状态的意识理念,促进打开喉咙

声乐教育家黄友葵提出:声乐必须从“思维”开始,良好声音的掌握与形成,都是通过人的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过程经过反复实践而实现的。正确的声音概念成功地协调、统一指挥复杂的肌肉扩收运动。歌唱的实际学习中,歌唱者往往都从感觉开始进入歌唱状态,比如说寻找空的感觉,寻找打开的感觉等等。歌唱教学中,教师也常常会借鉴一些自然运动形态帮助寻找打开喉咙的途径,如打哈欠、咬苹果、吞咽、惊讶等。会用一些开口音“a”“o”“ya”引导开声。这些动作及开口音将无意识中形成口咽打开,向四周扩张的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这能够尽快地体验唱歌的状态,有助于找到喉咙打开的感觉。但依靠感觉会使发声方法时有时无,时好时坏。感觉是一种直观感受,缺乏理性支撑,所以歌唱学习不能从感觉到感觉,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上升意识理念,将无意识发声状态进行加工、概括,上升为概念,这才符合人们对事物认知的逻辑思维发展规律,歌唱技术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在感觉的基础上,能够对打开喉咙中各个肌体位置、力量、运动方向有明晰的意识理念,准确的控制。首先感知这些肌体独立的存在位置——小舌头的位置,舌头的位置,后咽壁的位置,咽喉的位置等;能够独立控制这些肌体的力量与运动状态:舌头下沉的状态,上腭上抬的状态,喉咙下沉,小舌提起,后咽壁扩张的状态等。对各个肌体相互的关系进行整合,控制其协调运动,形成歌唱的合力。

歌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对正确声音的概念,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力。很多人喉咙并没有打开,但是自己认为是打开的,说明其对声音的辨别力不够。正确的声音应该是音质清晰,共鸣通透,位置统一,声音圆润具有飞扬性。对于声音受挤、不流畅等,学习者应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是什么方面问题,哪些部位肌体状态做得不到位等。只有不断提高歌唱的理念意识,方可使歌唱技术持续性发展。

3.借鉴、结合其它类型演唱方法,促进打开喉咙

各种演唱方法之间各有所不同,但相通之处是喉咙必须是打开的。美声、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是可以相互借鉴通融的,在相互借鉴中可以更好的打开思路,促使喉咙打开。美声、民族唱法在百练不得其法之时,可以借鉴一下通俗唱法。因为通俗唱法更强调嗓音音质,嗓音音质的获得首先要求喉管共鸣腔必须保持打开的状态,需强调喉管下方四周的肌肉力量,以稳住喉头,放下舌头,使基音扩大,才可以使嗓音的音质更清晰。正统唱法的学习中很多学习者喉咙打开得不到位的情况下,会用更多的外围力量,如胸腹肌、喉咙上方肌、上腭、后咽壁等力量,使声音听起来也很响,很有规模,这对学习者及听者都造成了迷惑,认为这是所追求的声音。事实上没有建立在打开喉咙基础上的声音是没有前途的。这样的状态演唱通俗歌曲,声音明显没有质感,低音下不来,高音挤上去,声音虚假,缺乏穿透力。通俗唱法是排斥虚假的、捏挤的声音。因此适当进行通俗歌曲的演唱,有助于找到打开喉咙的状态。将这些状态,进行整合,运用到美声、民族演唱中,将会更好地调整喉咙打开肌体群的运动,使歌唱音色也更加有质感,有穿透力。

而通俗唱法的学习,借鉴美声、民族唱法,也将能更好地提高演唱技巧。通过胸腹式呼吸方法的运用,上腭、后咽壁等口咽腔各肌体力量增强,肌体运动幅度、强度的扩大,使胸腔、口咽腔、头腔共鸣得以更好地打开。将这些发声方法,融入到通俗歌曲演唱风格中,将使通俗歌唱音域扩大,声音控制更加灵巧、自如,音色也更加丰满圆润。

4.把握好低音的练习,促进打开喉咙。

低音是很多歌唱学习者的难点,高音可以扯着嗓子飚上去,但是低音很难把控住。这是因为低音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振幅大,则要求喉管上方距离要长,这时需要更强的肌群控制力。而低音总是把握不好,也可以说明喉咙打开不够或是与后咽壁上腭舌头等协作不到位,在这基础上高音唱上去,质量也是不高的。在慢频率状态中进行低音练习,是需要更强的肌体控制力的。歌唱学习过程中要关注低音的发声状态,从而加强发声机体的功能。

5.改变讲话状态,巩固打开喉咙

歌唱学习应从调整讲话状态开始起。讲话发声状态对歌唱方法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影响。讲话与歌唱不同处,就是讲话所运用来自各方面力量幅度小,但是其用力的位置、方向是一致的。如果讲话的状态不好,如喉头上跑,舌头位置高,咽喉腔扩不开等,发出的声音很挤,很闷,这便会与歌唱时要求的状态形成对立。即使歌唱中极力去调整喉咙打开,如果讲话状态不改,则将会使歌唱方法不断反弹,很难更好地掌握合理的发声方法。因此,必须从讲话发声、歌唱发声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训练。不仅在授课时注重练习,还要从日常讲话中进行随时性练习。如果本身讲话的状态较好,如喉头位置较低,喉管打开,舌头放松,共鸣良好等。在歌唱训练中,则需要强化这种状态的理性认知与意识控制,以保持住这种状态,在这个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增加各个肌体的运动幅度、强度,以扩大共鸣,美化音色。有些人讲话的状态很好,进入歌唱时,却会将这种很好的状态丢掉,舌头原本放松的,变紧张了;喉咙打开的,变狭小了等等。这主要就是概念意识不强,对好与不好的状态都缺乏辨析与认知。

6.提高发声肌体运动的统合协调能力

歌唱发声中喉咙打开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作系统,涉及到口、舌、咽、喉、软腭、硬腭、喉管等多处肌体运动。发声时需要这些肌体瞬间将状态调整到位,形成喉咙打开运动的合力,这需要肌体的机械性力量,更需要大脑的统合协调能力。

喉咙打开是歌唱中的一个部分,歌唱运动中还要注重喉咙打开与其它方面统合协调:胸腹式呼吸的运作;胸腔共鸣点;头部共鸣点。学习者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运用气息时把打开喉咙忽略了;打开喉咙时,把气息忽略了;寻找面罩共鸣点,把气息与打开喉咙忽略了;着重于胸腔支点时,把打开喉咙忽略了。这样就难以形成更为丰满、立体感的声音。在教学中,首先强调在口、舌、咽配合下的喉咙打开,在保证喉咙打开的基础上,再强调胸腹式呼吸,胸腔的共鸣点及面罩感。而喉咙打开后必须增强声音的气息支撑,以及胸腔、头腔的共鸣贯通。

统合协调能力是一种关系到生理、神经、心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判断一个人的协调能力强弱,可以从人的外在表现上察觉:眼神、目光是否专注,肢体动作是否灵敏,言谈举止是否沉稳流畅等。在歌唱学习中,如果协调能力不好,将成为歌唱发展的障碍,即使对发声的概念能够认知、理解,但在控制发声运动时总会顾此失彼,不得兼顾。因此在歌唱学习中,协调能力不好,应通过一些肢体技能锻炼进行增强,如舞蹈、武术、打击乐等等。通过变化丰富的,律动感的肢体运动,使大脑的反应能力增强,肢体协调能力提高,对歌唱的学习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 《教育学心理学》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3.

[3]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2.

何艳,姓别:女,工作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主要教研方向:声乐、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喉管肌体喉咙
粤乐喉管传承谱系与乐器改良研究
广东喉管和唢呐独奏创新性发展研究
——以首场广东喉管·唢呐独奏音乐会为例
春绽
陈芳毅的广东喉管音乐实践
《喉咙里的奔马》创作谈
喉咙里的奔马
叩问(外一首)
“永久瘦身”的秘密
一桩新案,两桩旧案
从“肌体”到“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