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与大师对话

2015-07-12 07:53张慧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师学术论文

张慧艳

张慧艳,教师,现居山东济宁。

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有所突破呢?这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有一天,我忽然突发奇想——为什么不与大师对话,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呢?从而让自己教有所得、教有所获。

的确,每位教师都想全面提升自己,有的正在为此不断尝试,但苦于无捷径可走。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写作体会,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才能走进学术大师,进而聆听大师的教诲。

首先,在研读教材中,去领悟专家学者的学术精髓。

我们知道,教材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作为语文教师,能够吃透教材并不容易,但那些成为当地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人,就是因为吃透了教材,吃透了学生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教材的编写体例、主导思想,都值得我们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认真研读。在研读教材中,你会听到教材编著大师们的悉心教诲和耐心指导。但真正静心研读教材的能有几人呢?有的教师甚至连一遍课本都不曾认真去看,不是照本宣科,就是网上下载资料和课件敷衍了事。这样的课,学生听起来乏味,自己上起来没劲,即便是形式上的热闹,但空洞的外在形式怎么都不会滋生实质性的内涵。长此以往,老师只会成为照搬照抄别人思想的传输工具,根本不会“学高为师”。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善于钻研教材,勤于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中,带着学术大师的思想弥补自己的疑惑,在解疑中继续反复研读教材,学术大师自会“千呼万唤始出来”与你对话,教给你治学的真谛。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做到“胸中有材”,才会使语文课堂充满宽容、开放、探究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乐于走进你主导的课堂。

其次,在研读教学材料中“偷艺”。

语文课的教学材料应当是庞杂丰富的,我们要从众多的材料中精选数本适于我们教学所用的上乘资料,认真进行研读。在研读这些资料中,你会领悟到编著者们的精心设计和亲切指导,我们教学中的困惑自会在学术大师的指引下,得以释解,甚至发生质的飞跃。我们这样的成长和进步是在学术大师、教育名家并不知晓的情况下,按照他们的智慧和思路完善起来的。从资料编著者们的劳动成果中,我们的才艺得到了提升,我称其为“偷艺”。多年来,我无缘与大师直面交流,但从其智慧的精华中“偷艺”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是一种似静非静的与大师对话进行教学研究的必然途径。

第三,在研读教学论文中,“踩”着大师的肩膀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实现与大师对话的梦想。

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大都集中了写作者长久的血汗、智慧和创新思维,能否把平素的感悟和心得集结成文,全在于一份坚持不懈地投入、执著和赤诚。而那些能够在教育教学报刊上发表文章的老师无不是长期的辛勤积累、感悟和升华的结果,他们的治学意境都达到了一种博学善思的境界,在所写文章的某一方面,大都折射出作者智慧的光芒。认真研读教学论文,静心聆听大师们厚重的文化底蕴,你会在大师们的指导、启发下,获得智慧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认真研读教学论文扩大教学素材库,按大师们指引的方向积累自己的第一手素材,将这些素材同自己的日常教学心得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思想的碰撞,乃至形成文字。研读教学论文是聆听学术大师教诲的重要途径,是写好教学论文的必要条件,更是教师自身得以提高业务素养的重要保障。尤其那些核心期刊,更具有极重的分量和极高的权威,长期订阅研读,必定受益无穷。

第四,在研读自己中,模仿学术大师勤于动笔。

做研究型教师,研读学术精英和资料是为了锤炼自己,积累研究素养,而要真正达到敢于善于研究的境界,最终还离不开研读自己。研读自己的过程就是自我反省和提高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每天的教学生涯中,有许多得失成败值得认真品味。教学情境的好坏,课堂气氛的创造,师生心态的调整,新课题改革理念的运用,全在于自己每日的行动和思索中,能够不断磨练和思索自己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并学会集结成文,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清苦的写作生活方式中,你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在课堂实录中的失误和教训,在与学生对话中产生的情感上的共鸣都可作为研究教学的第一手资料,都可收进自己教学的资源库,为日后研究课题,优化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研读自己中,你会借助学术大师的智慧不断强化自己的主观教学体验,不断拓展自己的宏观教学视野,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做一名能够独立研究教学,独立集结教研成果的教师也就不再是天方夜谭。

猜你喜欢
大师学术论文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大师剪我也剪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