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创新教育

2015-07-12 07:50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05236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创新性新课标数学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052360)

浅谈高中数学创新教育

路敬丽(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052360)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技能知识的主要途径。因而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兴趣是人们主动去认识事物和爱好的倾向,兴趣的主要效能之一就是能够对所从事的活动起到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毫无疑问,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更担当者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重要使命。

高中数学兴趣创新教学手法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提供创新教育,创新性教育模式主要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且具有分析与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接受,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主动地进行创新性学习,教师要指引方向、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以下笔者谈谈自己对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与看法。

一、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创新,就是要在素质教育质量观的要求下,充分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营造一种民主、和平、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追求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本,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重视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学习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强调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在改进教法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同时,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学”这一根本目标。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

1.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

3.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注意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做支撑,做到深入浅出,以便让学生吸收。教学方法应该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严密统一的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如果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错误,因而在讲授一个知识点后应配以相应的练习,这样可以从正反两面,结合学生的解题实际作出讲解。

例如,在两条直线平行这节课时,教材上有一道例题,题目是求出过一个定点并与直线相平行的直线方程。在讲解这道题时,除了用教材上介绍的方法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什么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非常自然地联想到直线平行条件的变化形式,再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相互讨论,并对于如何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做出提示,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引学生逐步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意识,并逐渐形成习惯,为创新性教学提供基础。

四、注重方法的渗透

授之以渔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育。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它包含在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应用的过程当中,也是出题的重点。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华,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题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形成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新课标下的教材也在培养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提出了许多研究型、开放式的课题,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进行交流。另外,在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上也有一些新的理解,除了在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做出很大程度上的努力之外,还要重视能力的细化,例如表达能力、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等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五、加强教学后的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比较具体的数学基础知识,因而理解是最为重要的。在教授课程之后,应该通过随堂测验或者单元小结的形式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检测,通过学生的成绩反馈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也应该每周写工作总结,结合学生的成绩,对自己教授方法以及教授内容进行反思,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创新性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时更要将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在课堂上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也要经常研究,如何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尝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使新课标高中数学创新性的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创新性新课标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