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实践语用体验

2015-07-12 07:5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73000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形式教材语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730000)

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实践语用体验

陈艳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730000)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情形:课堂的空间异常广阔,课型多样,不再拘泥于以前单一的阅读课和习作课,还有综合型的读写结合课、口语交际课和作文一体化课;课的内容开放,情感型、悬念型,任务型、实践型……教学的设计也更关注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发展,更趋向于儿童化、生活化,体现趣味性、语用性。教师一定要在不断思考、学习中驾驭教学。

一、活用教材,有的放矢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更是一个可以开发的资源包。我们教师要学会删减、增补、整合、重构,挖掘教材中的全新元素,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比如,人教版六(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以上成读写结合课。教师首先提出,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是多种多样,放手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用已有的写作经验试写图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然后告诉学生安徒生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大师。接下来插入阅读指导,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幻象描写,由读学写,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幻觉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进行“二次练笔”。通过两次“练笔”的对比强化认识,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阅读与写作相融合,去除了原来教法之单一,打破了亲规戒律,体现了知识的融合,强调了教学的宽度和广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性教学,是富有个性地学习,是对教材的全新阐释。“尊重教材,整合教材,拓展教材”,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授课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把握文体,落实语用

语文新课标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简单地说语用就是包括理解力和表达力。基于此,语文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以一贯之并逐年段提高要求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专题报告中提出:语用教学要在语境视野下进行。语用是言语的实践,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握文本特点,立足文本内容,落实语用训练。课堂上将内容理解、情感熏陶、学法指导相融合,呈现丰富性,加强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抓住文本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将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语用训练,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走个来回。

比如在执教《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可以将课文中“祖父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提炼出来,编制成一个富有情趣的对话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逗留”在这样特别的语言形式上。学生在对话中触摸到了语言的别致,真切地体悟到这样表达的意蕴,体会到了作者与祖父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祖孙情意,感受到了作者萧红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深的怀念,进而领悟到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及妙处。其实,这样特殊的语言形式还散落在文章的其它部分。教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去寻找这样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句式,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唤起了对阅读的多元理解,通过“仿写”的形式进一步体会特殊的语言形式其实表达了特别的情感,并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语言智慧。这样既呈现了课堂的丰富性,又实现了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注重体验,提升素养

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方面,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单调的讲读形式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以人教版五(下)表达课《小足球赛》为例,可以请学生再现图上的情境,以精彩的模拟比赛贯穿全课。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人物角度进行观察、注重倾听和对话,还可以进行实时采访,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当学生积极参与,定会乐在其中,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而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一定会使学生有表达和写作的欲望,走出无从下笔的“尴尬”处境。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进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我们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透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进而凭借对语言内容的把握,品味语言形式的妙处,从而获得语言形式的运用规律和技巧,才是语文教学的现实目的。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形式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