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礼仪教育进行到底

2015-07-12 06:08王俊杰
江西教育A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书面礼仪

王俊杰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成人的观念与个性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应当在孩子身上下足礼仪教育的功夫,让他们从小就成为一个知书达理、诚信守法之人。学校孕育着未来的社会,我们不能等到对生活圈子里的年轻人都满怀抱怨甚至无法共处的时候,才开始反思:我们曾经的学校教育给予他们的礼仪教养是多么匮乏!那就悔之晚矣。

然而,现在我们的学校里,尤其是中小学,礼仪教育常常只是一阵风,没有任务,只是提倡;来了检查,就走走过场,过后文件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扬子晚报》曾发起过一项关于文明礼仪的校园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数的学生不知悉该年龄段应掌握的文明礼仪要求,70%的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主要在班会课上进行。这些现状折射出,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现实中,我们对礼仪教育,在整体上有忽视的尴尬事实。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意义深远的礼仪教育深入开展下去呢?

一、从民间走向官方

放眼当下,礼仪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以“民间”为主,即仅仅靠地方学校“散兵游勇”式地随机开展活动——没有专门的内容,没有专门的教师,没有专门的考查。在“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焦躁氛围中,许多教师陷入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而无暇顾及礼仪教育这样的“非主流工程”。即使部分教有余力又富有责任感的教师有心为之,但缺乏统筹的礼仪教育多半仍处于一种无序、低效的运行状态。

所以,礼仪教育要能落到实处,走得长远,而不是一个运动就“风起”,一个总结就“云散”,就需要让礼仪教育从“民间自为”走向“官方统筹”,即将礼仪教育纳入到中小学德育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中来。礼仪教育要能有序、高效开展,最好要有专门教材、专业教师与专项考查。应聘请专家编写有系统结构的《国人礼仪教育》(暂名)参考教材,以供各地学校选用;各校也可在此基础上编写体现本校特色的礼仪教育读本。礼仪教育一旦纳入德育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就需要有专门的教师予以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培训专任教师施教,条件暂缺的学校可由德育教师临时兼任,其他各任课教师都担负起礼仪教育的课外辅导之责。之所以强调礼仪教育也要有“专门考查”,这完全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在目前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困境中,一门课程只要不考,在中学几乎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没有考查的课程都是没有“身份”的。所以,我们主张给礼仪教育一个“官方”的课程身份,以此作为促进。

二、从书面走向实践

一方面,对学校实施礼仪教育的考查不能仅仅是书面汇报材料,而应该考查实际情况。现在的学校要想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各种会议、活动、评比满天飞的当下,不少学校为了应付这些让人应接不暇的检查评比,甚至专门组织一拨人马来做“纸面裁缝”。考查方式的懒惰(不愿意花时间蹲点调查走“群众路线”,喜好听汇报、看材料行“官僚作风”)与考查方式的落后(没有科学、具体的操作方案),是如今各种纸面活动材料满天飞的重要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德育部门在礼仪教育上的精力不应过多花在书面呈现上——做一大堆假而空的材料上下其手来“自欺欺人”,而应踏踏实实地重视对实践成果的有效考查,随机地沉到学校去具体感受礼仪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以及校园礼仪风貌的变化。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礼仪学习与考查,倒是可以从书面开始,但最终要在实践中完成内化。《扬子晚报》的调查结果证实,学生对许多应知礼仪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才会表现失当。因此,可以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举行一些礼仪知识的书面竞赛,以促进学生的礼仪认知。但这只是一个开端,礼仪教育的更好途径,当是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实施。所谓“生活即教育”,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相机开展礼仪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大量的校园活动或师生交往,为礼仪教育开展提供了契机,教师借此言传身教,往往能收到“不教而教”的无痕之功。比如,教师时常捡起校园地面上的纸屑,教师参加师生校会或观看演出时的专注有礼,教师在食堂就餐时的节俭文雅等等,都是学生礼仪学习的生动教材。

三、从活动走向教育

要让礼仪养成教育能长期、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真正达到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就需要让礼仪教育从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变为一种应时而生、深入人心的教育行为。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教,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代“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礼居其首。孔子一生都在追求恢复周礼,其目的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然而对比当下,“礼教”反而成为了一项“活动”,成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文化点缀或特色符号,让我们不禁唏嘘怅然。因此,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需要的不是短期的运动或活动,而应该是长效的教育,要将礼仪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体系,把学生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果能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这一活动转变为一种类如古代“六艺”的人生修养课程,真正融入教育的大框架之内,那将是教育之幸、桑梓之福了。

最早的礼与祭祀有关,祭神祀祖、祈求福祉务求一个“敬”字。从此,“敬”成为了“礼”世代相袭的精神核心——对人、对事、对物皆怀恭敬礼让之心,在外见于行为,在内出自人心。所以,学校的礼仪教育要重点抓住这个“敬”字,尤其是敬法敬规。若得此心,你会喧嚣浮躁地扬丑海外吗?你会骄横刁蛮地无视法律法规吗?你会嚣张无脑地斗狠炫富吗?你会为一己之私而祸及无辜吗?

但愿富有担当的礼仪教育能为学生的人生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愿我们的期盼早日成为美丽现实。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书面礼仪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书面表达
参考答案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