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河南民间音乐元素在任清芝古筝艺术中的运用

2015-07-13 05:14苏州市职业大学215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8期
关键词:曲剧曲牌汉江

刘 燕 (苏州市职业大学 215000)

管窥河南民间音乐元素在任清芝古筝艺术中的运用

刘 燕 (苏州市职业大学 215000)

任清芝先生是河南古筝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古筝艺术中运用了丰富的河南民间音乐元素。河南民间音乐对其独具风格的古筝音乐艺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任清芝古筝艺术中的河南民间音乐元素运用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当下古筝音乐的创新起到启迪。

河南古筝;民间音乐;板头曲

作为河南古筝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任清芝先生的古筝音乐中大量使用了河南民间音乐元素,如《汉江韵》中河南曲剧音乐元素的使用。河南曲剧是河南地方非常有名的戏曲剧种,也是中国曲剧中的一朵奇葩。河南曲剧具有自然、清新、委婉、动听的重要特点,又因其源于河南的民间小戏,多采用真嗓演唱,因而十分生活化,学起来很简便。曲剧的唱腔采用曲牌体式,最初曲牌数量很少,比较单一,后吸收流行于南阳地区的一种“大调曲”,丰富了唱腔。曲剧的曲牌有大牌子、中小杂牌和丝弦曲牌三种,这些曲牌多由两、三句 及垛子组成。其中,中小杂牌有〔满江月〕〔罗江怨〕〔太平年〕诸种,其曲调清亮多变,音域宽广,唱起来表现力强,十分动人。据 《曲剧渊薮》记载,民国十年(1921)春,朱万明按扬调四句一板的格式创造了一个新曲牌叫“书韵”。三年后,朱先生又创造出了“小汉江”。并把新创作的称为“小汉江”,把原有的叫做“大汉江”。“小汉江”“大汉江”均成为河南曲剧中的曲牌。1958年,任清芝根据河南曲剧中的小汉江”“大汉江”,并加入慢垛唱腔,创作了具有浓郁河南风格的古筝曲《汉江韵》。

板头曲音乐形象鲜明、曲调质朴、悠扬流畅、委婉动听,韵味深厚。任清芝先生根据自己长期的农村生活经验,采用板头曲的音乐元素创作了《幸福渠》《新开板》等作品,表现了劳动人民摆脱旧社会的黑暗,在新社会下辛勤劳动、干劲十足的热烈场面。除此之外,任先生还在把精致短小,情绪活泼,地方风格浓郁的河南民间唱腔曲牌《山坡羊》《银扭丝》《扬调》演化成传统筝曲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任清芝古筝艺术中大量吸收运用了河南传统古筝演奏技法,如打音和点颤,这是河南古筝演奏的重要特点。演奏时,音与音要清晰连贯,并注意把握音色与力度的变化。此外,河南古筝演奏的其他技法还包括大颤、揉颤等,大颤是指其颤动的幅度比一般颤音要高一个小二度,用于表现激励的情绪。揉颤则与大颤相反,适合表现凄苦、悲哀的情绪,弹奏时,先将弦调至所需的音高,然后再此基础上不断滑升。它具有起落差异大、弹奏速度快、相距时间短等特点。

河南古筝的音阶特点在任清芝古筝艺术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河南古筝音阶变徵用得多清角用得少。其曲调歌唱性强,旋律中四、五度大跳多,音程上常使用大二度、小三度,具有浓郁的中州韵味,淳朴纯正。发颤音时,音头很快,且大量运用装饰性下滑音。音乐粗犷豪迈,表达了河南人的直爽性格。

打音、点颤、特质音等河南传统古筝演奏技法也在任清芝古筝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如《汉江韵》,该曲采用三段体结构:开头快,中间慢,最后又加快。《汉江韵》分上下两个乐句, 上句落音是“1”,下句落音为“2”,其曲调与四川的“南音”近似。《汉江韵》是鼓子套曲常用的曲牌之一,适于讲述大段的故事,也可用来表达悲哀。整个曲子中的大部分段落都与大起板相似,具备浓郁的河南地方方言的韵味。在演奏时,右手大拇指、无名、中指需同时用力,这样弹出来的音色才显得饱满圆润,悦耳动听。《汉江韵》曲词的第一段是欢快热烈的快板,其音激荡昂扬、热情饱满,主要描述了劳动人民欢天喜地闹春耕、热火朝天促生产的场景。第二段是婉转如歌的慢板。该段落采用了河南古筝的一些传统演奏技法,比如滑音、游摇等技法。其音婉转绵长,韵味深广,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和憧憬,同时也表现了河南古筝音乐作品的歌唱性特点。

古筝音乐创作是古筝艺术发展的基础,是古筝艺术发展的前提。民间音乐是古筝音乐创作、创新的重要支撑。吸收运用民间音乐进行古筝音乐创作、创新是古筝音乐创作、创新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任清芝先生作出了榜样。

刘燕(1963.3——),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曲剧曲牌汉江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渔舟唱晚
汉江春晓
浅析河南曲剧的现实生存问题
大型河南曲剧现代戏《丹水颂》唱腔特色分析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汉江,为你梳妆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北京曲剧好听、好看、好玩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