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经典改编动画中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

2015-07-13 11:23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10088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审美特征动画

姜 丽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210088)



《罗密欧与朱丽叶》经典改编动画中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

姜丽(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10088)

摘要: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在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成功实现了动画改编。本文以莎翁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改编动画为例,解析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在不同文化中蕴含的审美特征,并分析中国动画与动画电影大国之间在卡通人物形象设计中审美视角的差异,为我国文学经典作品的跨文化动画改编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学经典改编;动画;审美特征

一、引言

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相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而言,不仅具有独特的性格魅力、深远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并更直观、更深层的审美特征,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经典文学动画改编后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并具有感染力,使得作品在被欣赏的同时起到具有感染力的文化传播作用。

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的动画改编在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已经出现了成功的范例。英国1992的《莎士比亚名剧动画》(Shakespeare:The Animated Tales),日本2007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2011年的《吉诺密欧与朱丽叶》(Gnomeo & Juliet),所有这些作品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因为受到各国思想文化、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每一部作品都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正是从经典改编动画的审美特征出发,分析中外动画电影与动画电影大国之间在卡通人物形象设计中存在的审美视角的差异,为中国的经典名作改编动画研究提供一点思考。

二、经典改编动画中人物形象审美特征的塑造

动画剧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动画片的灵魂,其形象和性格特征是彰显该动画独特风格的首要条件。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中,一个性格鲜明、令人记忆深刻的成功人物,总能让人们在时隔多年之后依然印象深刻,其肩负的传播文学经典的使命也会因为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而得以更好地完成。恰恰是出于这一点,日本和美国在对莎翁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动画改编的过程中,尤其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其文化背景下特有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人物角色的独特造型上体现人物形象的性格和身份。美版改编动画尤其擅长通过人物形象的外形、语言和动作来突显人物性格,使得人物造型鲜明。在人物形象上,美版改编对原作进行了超越,并赋予了大胆的浪漫想象,突破了人类自身的限制。人物形象被设定为精灵,英俊、自信的蓝色精灵和热情奔放的红色朱丽叶一见钟情后,自然而然会带来很多令人惊喜又期待的火花,为动画情节的发展埋下很多伏笔。

日本改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通常较忠实于原作,人物角色通常身材高挑,具有东方人特有的气质和神韵。在日本动画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蒙太古独裁者的儿子罗密欧温柔、善良,惨遭屠杀的家族的后朱丽叶热情正义。这样的两个人物,身份性格截然不同,势必在产生爱情后会为故事情节带来极大的冲突,也为故事最后的惨淡结局做好了铺垫。

其次,通过改编动画的独特背景设置来展现动画的情节节奏。在美版《吉诺密欧与朱丽叶》中,人物活动背景被设定在一座花园之中,使得人物所到之处都自然而然地带着浪漫和美好,与之相伴的故事情节自然也就平静、自然、不急不缓。虽然有紧张的深刻,但是也让人对后面的情节充满浪漫的期待。日本动画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改编动画的设定中,人物活动的场景与原著相同,充满大量死亡、追杀、自杀等场景,整个情节也就随之紧张、急迫,也使得全剧蒙上了淡淡的哀愁。

最后,在改编动画中通过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来丰满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美国主流动画中通常会专门设置一些负责搞笑的角色来丰富故事情节,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如《吉诺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的好朋友内特,总是无比浪漫和乐观,故事情节也会不时出现令人意外又惊喜的小插曲。而日本动画在对文学经典改编中,通常没有这样的角色设置,故事情节伴随主旋律展开,具有更广的深度和思想性。

可以说,正是对原作人物进行了上述的人物形象再塑造,才使得改编后的人物形象更鲜活地站在观众面前,动画改编中的人物形象伴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逐步展现出来自己所特有的魅力,不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牵动着观众的心情。

三、经典改编动画人物形象审美特征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美国、日本两国对莎翁经典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动画改编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国动画改编中人物形象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审美特征。同时,为了更丰满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两国动画改编中都进行了相应的角色、活动背景和情节处理,并在处理手法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在这样的文化差异影响下,美国动画改编通常积极乐观且富有浪漫色彩。不同于原著,《吉诺密欧与朱丽叶》在改编中没有死亡、自杀等情节,可以说是对原作的全新演绎,它的受众不仅是儿童,也包含成人观众。在美版的改编动画中,通常会植入美国式的幽默和价值观。它的创作目的以娱乐为主,结尾以大团圆结束。节奏也都明朗、快乐,宣扬的是一种带有教育意义的家庭观念,这更加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倾向。而日本动画在人物形象塑造中通常会流露出本民族的“物哀情结”。这样的文化特征影响下,日本动画在改编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极端的生死观,人物情节都超越生死并以死为美的审美特点和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这两部对同一文学经典改编却风格迥异的动画片各自带有的独特的特征与其所处的意识形态、文化差异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了解其人物塑造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四、结语

莎翁经典名作的动画改编中,正是动画人物独特的形象特征与性格鲜明的个性特征,才能吸引全世界无数的儿童包括成人为其痴迷。他国的文学经典动画改编同样也为我国的动画发展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参照。摒除对他国动画一味的仿效和复制,从审美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的民族特色文化,刻画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并赋予其独特的性格魅力,这是完成一部优秀动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文学经典动画改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建中,索晓玲.虚拟的时空物化的律动——动画运动节奏形式审美探析[J].当代电影,2014(7):140-143.

[2]马玉丹,刘玲.中国式审美与国产经典动画[J].大众文艺,2014(6):175-176.

[3]周明.动画创作主题的审美嬗变[J].电影文学,2012(6):56-57.

[4]曾耀农.美国动画电影的审美内涵[J].南通大学学报,2012(1):135-140.

姜丽,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罗密欧与朱丽叶审美特征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音乐剧的新浪潮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何长盛不衰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首登羊城劲刮浪漫“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