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的美学角度看大熊猫的造型设计

2015-07-14 04:57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610064
大众文艺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熊猫熊猫剪纸

蒋 莉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610064)

大熊猫是中国的代表性符号,设计中提到中国风,动物形象里往往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大熊猫。而作为大熊猫为数不多的主要居住地,四川,也经常将其作为四川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形象代表和视觉元素,使其在设计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但是针对大熊猫的设计却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视觉上产品形象单一化、雷同现象严重;在推广上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势的文化品牌。以至于当我们在提到熊猫形象的时候,最容易联想到的依然是95年被日本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熊猫“趴地”,以及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男主角“阿宝”。四川,甚至整个中国都没有让人记忆深刻、形象鲜明的熊猫造型,这也是让人感觉非常遗憾的。

随着人们对旅游文化产业的不断重视,更多的社会机构和院校群体开始关注对熊猫形象造型的创新设计,也有相当数量的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个命题上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但依然没有获得令人欣慰的结果。

如何设计出具有创意的熊猫造型,个人认为可以指导同学从文化角度去思考。当然,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像现在流行的潮流文化、街头文化都属于文化的一种。在众多可做养分和吸取灵感的文化种类中,传统文化是最能够体现民族属性和地域属性的,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设计师在面临文化产品的设计时都偏爱从传统文化中来追根溯源,获得新的创意亮点的原因。那究竟我们应该如何入手去吸收中国传统美术和民间美术的营养而用于我们的熊猫造型设计中呢?

我们需要先明确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多,不仅有诸如图案、纹样、样式等有形的物体,更是蕴含着文化、艺术及哲学等无形的内容。而现代设计的核心也不仅仅是造型与风格上的变化,还包括造型和风格中蕴含的艺术性、文化内容及其功能性。因此,我们要明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肤浅地移植和嫁接,而是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传统文化元素精髓,并运用现代设计思想赋予它时代的含义。

将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设计,一般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造型艺术的现代创新;

第二,传统材料的现代创新;

第三,民俗传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形象以及相关事物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第四,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指导。

而在这四方面的内容中,它的核心就体现在最后一点上,即对传统的美学和哲学思想的继承。如果不能领略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精髓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就极易沦为程式化化和表面化的东西。没有内涵的形式将不能掩盖其肤浅,即使勉强形成也会缺乏生命力而不会成为经典。

由此,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哲学和美学角度出发,为大熊猫的造型设计提供具体的思考方向如下:

一、寻根民艺

许多学校针对现在的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已经开设了民间民族工艺的课程,对剪纸、面人、绳编等民间民族工艺有很多的了解,甚至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是一般还只是流于表面,对于民间艺术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仍缺乏明确的研究。寻根民艺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调查民间艺术产生的背景和条件,衡量其运用于现代设计的可行和不可行之处。举例来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以后,为了振兴灾区经济、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国家和当地政府曾有意对汶川地区羌族的特色民间艺术羌绣进行开发,但最终的开发效果始终不是很尽如人意。羌绣作为羌族文化中重要的艺术瑰宝,在现代设计中却很少出现优秀的作品。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羌绣的独特色彩有关,绚丽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配色是羌绣的特点,但同时也成为羌绣运用于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难点。因为羌民族生活的地区,植被并不发达,环境色彩偏于单调统一,在素色的围裙和鞋上绣上色彩艳丽的花朵图案,突显出羌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当这种色彩出现在都市人的略微“喧嚣”的生活环境中时,却显得有点“花哨”。

二、传承精神

中国的大熊猫设计要想区别于一般的熊猫设计,要想在西方的“华丽”的策划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传承传统精神。传统精神从何而来?我们可以从传统艺术中获得一些启示。以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为例: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它的内涵体现在两点上,对吉祥幸福的追求和对生殖生命的信仰。在这样的精神内涵的启示下,剪纸艺术完全放弃了对形态的真实性的追求,图形图案绝少写实风格,动物、人物的处理一律采用程式化、意念化的装饰纹样。例如安塞高金爱老人的剪纸作品《怀儿子虎》,为了表达对生殖生命的热爱,在一只母老虎的肚内刻了三个小老虎的图案,十分直接可爱。传统剪纸甚至会将生命的孕育过程用图案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淳朴而有趣。

而对比而言,我们今天的熊猫设计有一个错误的倾向?就是“求真”。如果“求真”是“自然主义”的真,我们不如都出品标本。艺术的“求真”应该是追求感情的真,现实生活的真,体验的真。因此设计应该要融入艺术家的自我、感情和学识修养。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艺术家心灵感受的物化,是艺术家生命的符号、生命的轨迹。将艺术视野从为“像不像”而进行的大量单调重复的被动临摹训练中解放出来,让人们重新认识本土文化的文化底蕴。倡导“人性化审美”的内涵。

三、追求趣味

情趣在设计中极具重要性。熊猫(产品设计)应该是“逗人爱”的。“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许多的熊猫产品之所以缺乏生命力,正是因为其无情无趣。相比之下,从许多的民间艺术精品中我们却能获得很多的趣味。例如清代剪纸艺术作品“扫晴娘”。扫晴娘是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挂在屋檐下的剪纸妇人像。挂“扫晴娘”像习俗是流行于北京、陕西、河南、河北、甘肃、江苏等地的传统习俗。妇人手携一苕帚,常以红纸或绿纸剪成,陕西汉中一带叫“扫天婆”。甚至还有有趣可爱的扫晴娘止雨歌:

扫晴娘,扫晴娘,

三天扫晴啦,

给你穿花衣,

三天扫不晴,

扎你光脊梁。

在民间剪纸艺术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诙谐质朴的俚语典故,例如“不怕样样丑,全凭案在手”“有情有趣又看头”,这里的“有看头”就是指的“有想头,有想象力”。想象力是使作品充满趣味的最重要的条件。一副艺术作品“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艺术不是技术,技术使人震撼,而艺术则是因情而动,有感而发的。为什么中国的艺术设计总是落后于人,就是“想象力的枯竭,创造力的枯竭”。从老祖先的充沛想象力中获得启发,我们可以将这种对趣味的追求融入到今天的设计中去,必然能够使熊猫的造型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追根溯源从传统文化的美学角度我们再来看大熊猫的造型设计,会发现更多可以继承和创新的亮点,不但有益于指导我们对四川熊猫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同时也为将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设计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大熊猫熊猫剪纸
寻找大熊猫
大嘴蛙学剪纸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萌萌哒熊猫等
最有名的大熊猫
功夫熊猫3
剪纸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