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文化瑰宝——汴绣

2015-07-14 04:57焦一然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5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7期
关键词:针法刺绣文化

焦一然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53000)

汴绣从遥远的宋朝一路走来:经千岁,历久弥新;集五湖,生生不息;越四海,口碑相传。汴绣源于宋代,时汴京即今开封作为当时北宋京畿,是当时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等交流中枢,在中国古代特有的经济体系中,汴绣在手工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汴绣”开始又称“宫绣”是专为达官贵人服务的,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的衣物鞋帽均为汴绣的上乘品。

一、汴绣的历史

北宋时期,天下平定,百业俱兴,商业大行其道。宋王朝平定后蜀之时,得后蜀绣锦工人200人,并在公元967年,在京畿汴京设立绫锦院使其恢复生产。公元1105年,宋汴京城中第一所刺绣专业学校“文绣院”成立,这也是中国刺绣史上第一所刺绣专业高校,更从全国各地选聘具有高超手艺的刺绣工作者来任教,这使宋朝年间刺绣技术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融合;徽宗年间,汴绣行业名家辈出,设立绣画专科,分绣画为楼阁建筑、山水风景、人物姿态、花鸟静物等。

宋代刺绣产业遍布全国,中原、蜀川、两湖、苏杭、两广等地均有刺绣产业,而汴绣则代表了宫廷绣艺的巅峰水准,其培训生产、管理制度等调理完善,高级刺绣工作者十分集中,将汴绣送至顶峰。汴绣历史悠久,它传承了宋绣的题材和工艺特点,吸取了苏绣、湘绣等刺绣工艺的长处,融入了河南地区民间刺绣的地域风味,在此之上又创新了大量刺绣针法,其技艺既擅长描绘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又善于写意图景山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传神生动;其刺绣产品既有苏绣素雅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豪放利落的气质,从而形成了汴绣这精致细腻,典雅古朴,层次分明,形象似真的独特风格。古说“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北宋灭亡之后,宋皇室成员在江南地区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汴京刺绣产业也随宋皇室南下,大批优秀汴绣工作者被带到了南方,汴绣产业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巨大变化衰弱,再加上南宋自其建立以来,金人一直对其虎视眈眈,后来屡遭战乱和水灾,使汴绣散落至民间。

流落至民间的汴绣,非但没有继续衰落绝迹,反而获得了更为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同时使中国的刺绣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交汇、大融合。汴绣在民间的发展一刻也没有停息。

二、汴绣在当代的发展

解放初期,刺绣产品主要以日用品以及欣赏为主。为了继承汴绣这一传统文化工艺,开封的汴绣艺人一起成立了汴绣合作组,在传承了传统汴绣工艺的基础上,集众绣家之长处,反复探索实验,在传统的以平针为主体的针法上,创造出散针、滚针、乱针、水纹蒙针、悠针、云针、双合针等几十种新针法,这多种针法交互使用,使汴绣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立体感。1958年,中国开封第一家国有汴绣企业——开封汴绣厂正式成立,通过对河南民间刺绣工艺的深度挖掘,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同时向其他刺绣流派学习,使汴绣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创作技巧和艺术效果都达到了新的高峰。

1959年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的以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汴绣,以针代毫,以线代晕,使这幅宏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以全新的姿态逼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使中外友人在参观时无不叹服。汴绣《清明上河图》的成功绣制,更使开封汴绣产业进入了新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汴绣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大量地开发了诸如装饰性画、皮影、仿古长画卷等主题,其精湛的技艺在法国、瑞士、日本等地区引起了轰动,在1982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奖中,汴绣被评价为继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之后的中国第五大绣系,至此,汴绣的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汴绣不断发展创新,技艺日益精湛,品种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开放,精品辈出,多次荣获国家大奖。90年代,汴绣经常作为国家礼品随外交团广为赠送,1992年,文莱国王汴绣研制完成,这是汴绣史上又一突破。

三、汴绣的针法和用料

对于刺绣产品,针法和用料是其重中之重。《法秘藏》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备精妙,光彩夺目。山水远近之趣,楼阁深邃之体,人情瞻眺生动之情,花鸟绰约咳止之态,佳者较画更甚”。刺绣的基本针法对于全国各地来说基本大同小异,只是不同地区命名不同而已。同时,由于地区差异,生产条件不同,各地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地域的针法特色,汴绣发展至今,主要的针法有36种,针法技艺和颜色选配在形成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的过程中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汴绣所采用的都是密度非常高的杭州缎或者塔夫绸其可以保证绣品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光亮;双面绣采用的则是透明的纱织材料,以使产品具有轻、薄、透的特点,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鲜活。为了体现上乘的质感和鲜艳的色彩,汴绣所采用的线材全部为蚕丝。而且在制作中,为了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和体现不同的工艺,常常会把一根蚕丝线劈分成若干条丝线。若要体现轻薄的物体,如金鱼的尾鳍,花瓣、动物的毛质等等,就会将一根蚕丝线分成数丝来做;但若要体现一些坚实浑厚的物体,比如岩石、山峦、建筑、树木躯干之类,则会使用直径较粗的线材,这就是汴绣纯手工制作的优势,其可以对应不同的底料材质,不同的题材,通过灵活纹理的变化和线材的粗细,色彩的过度,从而充分体现实物的形象和质感,令作品看上去比平面的画作更为生动立体而富有层次感,色彩也更加鲜亮明丽,同时由于纯手工的制作手法,赋予了每幅汴绣作品均独一无二的特质。

四、结语

时隔千年,历久弥新。汴绣如凤凰涅槃,重生之后更加热烈,犹如中国五千年文化,生生不息,今后必将在国家、在世界上绽放自己更加绚丽的异彩光芒。

[1]唐得阳.中国文化的源流[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8).

[2]顾林,龚继先.中国民间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张蓉,韩鹏杰,陆伟明.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

[4]魏海香.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建设问题[J].学术探讨.2008(2).

猜你喜欢
针法刺绣文化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谁远谁近?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