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传统中“线条”:有意味的形式

2015-07-14 04:57韩典亮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04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7期
关键词:装饰性线条中国画

韩典亮 (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041000)

一、“线“的审美装饰性

“线“的装饰性可追随代原始岩画,如人面纹、鱼尾纹。”线“的装饰性成熟应该是陶瓷上的几何纹饰,效果越来越明显。在漆器、玉器、丝绸、金银器、雕刻艺术形式上起到装饰猪脚。汉代瓦当、唐宋元明清使其建筑装饰美感增强。

其装饰性的特点强调变现,突出自然,较为抽象,重“似与不似之间“。汉代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画面以墓主人和各种及具有象征意义的神灵为主题,自下而上生动的描绘了阴间、人间、昆仑、天庭四个虚拟空间,通过灵魂复苏,仙人召唤,神龙飞天,展现了墓主人死后升天的愿望,其中以人物和动物的线条刚劲有力,画面构图饱满,布局对称,设色沉着,既具有装饰性,又生动地表现了汉代的时代特性。

“线”的装饰所运用形式美法则有:整齐划一、对称均衡、回环复叠、节奏韵律等。如马家窑出土的马家窑陶纹盆,在盆的内部,有一组人,围成一圈,每个人物的造型朝向统一的方向,在统一的节奏下,随着音乐的节奏,有意识地强化舞蹈形体,动作整齐一律,突出到整体性质,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二、“线”的时间性

“线”是在想象中被赋予运动的态势,由空间展开化为时间流程,如此使“线”具有了时间性的品格。书法中“线”不过是静止的,凝结在纸上的“线”,当把它放在时间性的运动过程中去审视,它便产生了另一个世界的艺术灵境。以近现代画家为主的李可染、徐悲鸿开创了属于自己新的面貌。李可染先生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把西方绘画的光影加入到中国画中,丰富了中国画,徐悲鸿先生也是把西方的透视运用到中国画中,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化的思想,“古为今用”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里,中国画在不断的发展,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后人在不断的继承的基础上,更多的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现代的文化更有效的结合,进一步使中国画得到了发展。八大的图画中的花鸟以简意的笔墨线条,犀利的眼光,冷眼看世界,返回历史的长河中,反映出朱耷当时生活的环境,本是皇族后裔,而归顺新朝,有一种不愿意服从于新朝,希望能够复国的愿望。

如唐代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线条,在动静结合下,由空间展开了时间的流动,使线有了品格。其中每个人物的塑造,人物的表情,通过线条的表达,使每一个人物间的静态的表情传达着人物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通过这种线条的表达,主要表达了人物的精神状态,传达着唐朝社会的繁荣昌盛,人们生活的安定,贵族人群在精神生活的享受,女性的地位也逐渐的得到了肯定,更进一步展现了盛唐的美好景象。通过静止的凝结在艺术作品中的线条,把它置于时间运动过程中去审视,那么线条就具有了它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线”的情感性

中国艺术史中“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成为情感符号和载体;以“线”的流变与发展中可以窥见,中国艺术家心路历程,可以追寻到其气质、性情、趣味的个性流露。

不同的“线”对应的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如“下垂的线”往往传达的是抑郁伤感;向上的“线”易表达欢乐、振奋;平卧的“线”代表宁静;流畅的“线”常常与愉悦有关;坚涩的“线”则是暗有忧郁。如近代的齐白石笔下的草虫,大多取材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情趣,在画面中以赋予了生活的气息,作为画家本身而言,更多的注重于画家的涵养,而齐白石返璞归真,在生活中真正的找到了自我,他笔下的草虫,更多的是他本人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的捕捉状态。唐代张萱笔下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线条婉转流畅之美,婀娜多姿,展现出盛唐的气象,展现人们普通的浓情和愉悦的情感。

四、“线”的时代性

“线”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灵魂。无论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史来看,线条的变化展现着一定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变化。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和压迫,线条是生动、自由、和谐、流畅、带有稚气;殷商时期,线条凝重、拙重;战国使其,如出土的“T”形帛画,线条以轻巧、活泼优美的形式,逐渐出现墨线,延至汉代,“线条”流畅,主要的是线条体现出对象的形、神的特点。当代画家齐白石,其作品中所展现的线条,以流畅、稚气给欣赏者带来了无限的童真、童趣和遐想的空间,让更多的人真正地体验生活、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延至今线条的层次性的发展,其装饰性、审美性、实用性等丰富多彩。在当代工笔重彩绘画中,如何家英老师、蒋彩萍老师在人物画的表达中对线条赋予了时代的特性,抓住了时代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趣味,更好的表达了人们现当代生活和精神的状态,更进一步反映了当代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

因此,中国古代艺术中“线”变化从表面看是审美取向、审美趣味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的变化。一切美的线条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的美,而线条中有意味的形式也源于美感的形式,它在特殊的内容和观念中演变,并赋予了时代的特性,以线为界,而成其画,笔为骨,墨与色彩为骨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

[1]李泽厚.《美的历程》见《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杜凌贤.《中国画的装饰性》载《云梦学刊》,2000(7).

[3]陈龙海.《中国线性艺术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猜你喜欢
装饰性线条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线条之美
《远方》中国画
精致线条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