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几点做法

2015-07-16 01:27雷加荣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学生

雷加荣

摘 要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然而,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学生大多不重视,很多学生地理成绩都不太理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是的,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同样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主动的态度。

关键词 中学生 地理 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03-02

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更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必然会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搞好学生成绩,提高教学质量,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为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就如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知,地理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在讲黄河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黄河干流略图,从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节课的开始,运用投影配合教师语言可提供一种简捷、直观的导入手段。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歌诀、谚语、顺口溜活跃学生兴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占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i+一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来自各拉丹东坡。青藏川滇渝湘鄂,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我国海运条件优越,沿海多优良港湾,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记忆较好:“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三、运用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1.巧借占诗教学,其乐无穷。诗词歌赋,琅琅上口,教师如果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风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斗转星移”;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3.运用谜语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不错。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兴趣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活动,这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晚上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

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兴趣是成才的基石,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把暂时兴趣变成持久兴趣,还要老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今后在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坚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让每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