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学活动的特点及方法

2015-07-16 01:27周益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班集体教学活动

周益群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5-0127-02

幼儿教学活动是启蒙教育最基础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幼儿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好幼儿教学活动,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要灵活运用班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组织好幼儿的教学活动。班集体、小组、区域活动,这三种形式各有其特点,适合于不同教育内容和教学需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分析、判断,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组织好教学活动。

一、班集体活动

I.班集体活动的特点

班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组织全体幼儿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班集体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儿童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幼儿在班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学会遵守集体活动规则,学会约束自己,这对规范幼儿言行很有帮助。同时,幼儿还要学会倾听,争取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对培养幼儿的进取心和完整性格有帮助班集体活动,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掌握幼儿的个性差异。

2.班集体活动的教学方法

①研究好“教”的问题

确定活动的重点、难点及目标。教师要事先充分分析教材,确定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实施中就会游刃有余,较好地达到目标。

确定活动材料的性质、材料多少、材料何时出示。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也能影响活动的效果。

确定教学活动的形式。确定幼儿座位的摆放,是围成半圆还是让幼儿坐在桌边,或坐在地板上。这些措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

确定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如角色扮演、言语提示、提供材料、幼儿操作、幼儿游戏、言语强化等。

②研究好“学”的问题

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一般来说,学习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领域内容可能涵盖多个学习内容,或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或认知与动作相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充分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分析、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存在儿童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一是要注意某些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特别是数学,因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学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二是新知识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幼儿原有的认识结构。三是要预知幼儿学习新知识将可能面临的困难,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准备。四是要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准备难易不同的问题、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③研究好“教材”问题

教材是活动的内容,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教材必须适合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教什么内容,程度深浅,要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并最大限度地引起不平衡,使幼儿产生同化或顺应活动,使幼儿扩大原有知识结构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班集体活动的形式

首先,健康领域的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社会领域中有关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活动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如古代的诗歌、童话等。其次,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或不需要幼儿探索、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如讲故事,学唱歌曲、体育游戏等均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以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进行,只是效益不如班集体活动。

二、小组活动

1.小组活动的特点

小组活动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两组或三组,每组由教师带领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交换。分组教学能够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事实上小组活动只是小型化的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

小组教学活动和班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要注意“教法”“学法”“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空间上要避免相互影响。两个小组要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如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卧室,或者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美术活动室或电脑活动室等。其次,如果小组活动是要交换的,两小组活动的内容要避免重复,既两组内容不能有先后之分。如一组是认识“蜻蜒”,了解蜻蜒的特征和习性,另一组是于工制作蜻蜒,事实上,第二组活动的开展要有第一组活动的基础,教师会在指导幼儿制作时就引导他们了解蜻蜒的特征,但在交换小组后,这一组还要进行认识活动,对这组孩了来说,他们的学习是重复的,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缺少挑战性和新颖性。第三,确保小组活动的正常交换,使每个孩了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

3.小组活动的形式

小组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分成两组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适合分组,这类小组活动也可以在活动区中进行,如一组是计算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益智区进行活动,一组是语言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语言区进行活动。第二种方式是班集体活动之后的分组。如数学活动“10的加减”,教师先进行集体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分合,然后根据孩了的不同水平,设置3-4组不同的操作内容,幼儿分组操作。第三种方式,是幼儿分组到功能室的教学活动。由于空间和指导的方便,一般功能室活动需要分组进行,如在同一个时间段,一个班的孩了可以分成两组,一组美术活动室,进行美术活动,一组在科学发现室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或者一组在教室活动,一组在某个功能室活动。教学内容放在功能室进行能够充分利用功能室的条件,节省教师准备材料的时间,由于空间大,更有利于幼儿活动。而有些在功能室进行的幼儿自选活动,则属于游戏活动。

三、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指幼儿在班级中创设的学习性区角中的自主的学习活动。本文中所指的区域活动是介于集体教学活动与自主性游戏活动之间的,呈半开放、半松散的特点,是一种学习性的“区域活动”,是狭义的“区域活动”。现在,许多幼儿园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主题在活动区中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在活动区中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每个区域教师都有设定的目标和幼儿的关键经验。孩了在这种“区域”中活动,能够自主选择区域和活动的内容,自己主动运用材料操作、探索;而且孩了可以按自己水平,按自己的认知速度进行学习,同样的操作内容,有的孩了一次、两次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应该予以认可,但最终都要达到预定的目标。

2.区域活动的教学方法

①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每个区域适当的目标,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调整。如,小班的一个区域活动 量鞋了。教师设定的目标之一是:探索各种方法测量自己的鞋了,学习填写统计表。这个目标对小班幼儿有很大的难度,幼儿缺乏相关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幼儿尝试了一下,就没有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活动的目标可改为:比较鞋了的大小,并进行一一对应。

②提供各种层次的、丰富的操作材料。教师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作用主要就是体现在材料的投放,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经验,投放适宜结构的、能体现教育内容和要求的材料,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上产生新的突破、新的提高。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班集体教学活动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