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的视角读书

2015-07-16 02:39王跃平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群友好书读书

【作者简介】中学语文;阅读;学生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74-02

【作者简介】王跃平,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南京,210008)教师。

成人的阅读与孩子的阅读往往是两条平行线,成人读成人的书,孩子读孩子的书,两者之间少有交集。因而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不懂得老师,师生之间往往没有关于阅读的共同话题。一般说来,阅读是私人的事,但教师的阅读又不单纯是私人的事,因为教师还要面向学生教书。如果教师的阅读视野里没有学生,书读得再多也未必能教好书。

笔者曾应邀在“南京市中语会读书部落”群中主持了一期“群聊书吧”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读书,以学生的视角”。这次网聊,群友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学生的视角读书”怎么理解?教师有必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读书吗?在引导学生读书方面,教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视角读书”

什么是“以学生的视角读书”呢?有的群友认为,“以学生的视角读书”就是读学生读的书;有的群友认为,“以学生的视角读书”不等于读学生的书,也不等于以学生的视角选择和理解书;有的群友认为,“以学生的视角”是指读书的时候能想着学生,想了解学生的读书状况,特别是能思考“学生想读什么,学生愿读什么,学生能读什么”;还有的群友认为,“以学生的视角读书”就是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从他们愿阅读、能阅读、能读好的角度,为学生选择、推荐读物,并开展阅读交流会,推荐阅读。最后一种观点比较全面而客观,它包含了教师“需要读什么样的书”和教师读书“为了什么”两个方面的理解。

作为教师,需要俯下身子读一些学生喜欢读的书,思考一下他们到底为什么喜欢;需要考虑自己推荐的所谓好书,学生到底能不能读下去,学生能收获什么;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怎样推荐好书的,自己推荐了好书后又做了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保持阅读热情的事情;需要反思自己对所推荐的好书是否充满感情,是否真的喜欢。比如,不少学生喜欢读《追风筝的人》,我就找来看看,思考他们为什么喜欢。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这部小说的,故事娓娓道来,轻笔淡描,情节却引人入胜,人物关系看似简单却又错综复杂,故事真实给人以强大的吸引力。再如,很多学生喜欢看《盗墓笔记》,我找了几个学生来谈,他们说这部小说的侦探元素是最吸引他们的,我不由想到很多中学生喜欢看《名侦探柯南》,他们还对书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神鬼,是人心;这世界上最值得我们泪下的,不是那些煽情的语言,也是人心。”这说明,这部小说影响之深远,甚至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以上两例是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书。

二、教师为什么要“以学生的视角读书”

讨论中,不少教师担心学生喜欢的书太浅陋、没营养,就像快餐,虽然口味独特但营养不足;而有的教师认为,如果给学生推荐“满汉全席”或“法国大餐”,虽然营养丰富但吃起来太累。教师应该做学生读书的领航人、掌舵者,要给学生推荐那些“三观”可取、营养丰富又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

有人认为,教师要依着学生的口味给他们推荐好书,这样学生才会爱读;也有人认为,如果教师仅仅根据学生的喜好去读书或去推荐书会趋于浅俗。有人认为,教师应该用一定的强制手段让学生读一些“根正苗红”的书;也有人认为,不同年龄的人读书的兴趣和需求是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读书的需求是有变化的,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

以上争论恰恰提醒了我们要以学生的视角读书,它提醒我们去思考:作为教师,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读书方面该如何作为?作为教师,我们俯下身子读学生喜欢的书目的何在?作为教师,我们了解学生读书的实际情况吗?我们如何才能贴近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荐书?以上争论其实就是站在学生的视角,是为了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们的担心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教师们的理解也是“将心比心”的爱。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选取了三个学校的609名初三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读书情况和读书需求。从调查的结果中发现:对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推荐的课标名著,学生真正喜欢的并不多,最受欢迎的是《水浒传》,也只有59人,只占8.3%。所以如果教师一味地推荐那些自己认为高大上的作品,可能事与愿违,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读书,反而会逐渐丧失了读书的兴趣,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教师以学生的视角读书,其实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师如果不能以自己的体验激发学生的体验,不能以自己的感知影响学生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那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立体化的阅读指导。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俯下身子,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阅读兴趣,贴近他们的实际进行阅读的推荐和指导,要去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喜欢,这些书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营养如何……从而为他们有针对性地推荐贴合他们需求、贴近他们阅读水平的好书。总之,要想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需要教师蹲下身子阅读,贴近学生推荐。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方面可以怎样做

现在的中学生,考试压力大,学习任务重,读书时间已被大大挤占。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方面能做些什么呢?该怎样做呢?

讨论中,教师们谈的较多做法有:抽取部分课堂时间,推荐好书或介绍读书体会;为学生选择推荐读物,并开展阅读交流会,交流读书笔记等,如《论语》读书会;用一些竞赛之类的办法,刺激学生读书,如“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比赛;以“一篇”带动“一本”,如学了张晓风的《行道树》,推荐学生课外读张晓风的作品;教师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借书或读书,教师带领学生去书店选书买书;教师还可以进行奖励式推荐,比如对进步明显者,可以送一本书作为奖品;教研部门通过考试评价来“倒逼”,进行读书倡导和引导,比如考试的作文题是有关读书的,让没有读过书的人不好写。以上做法可以归纳为“见缝插针法”,即利用平时、假期或考试等时机进行读书的引导及倡导。

讨论中,教师们还提到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读书引导:一开始照顾学生的偏好,然后慢慢发展开去;一开始,不要过多强调细细咀嚼,而是凭着兴趣大量阅读等。中学生的阅读,往往主要看情节,所以教师可以先推荐一些以情节取胜且文质兼美的作品,等他们读完情节,再想办法引导他们去体会其内涵、语言甚至写法。与学生适当交流,对他们也会有良好的影响。如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推荐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说它的故事很不错;后来老师看看也感兴趣,再去读,发现里面倡导的生命价值确实很值得咀嚼。

推荐引导读书还可以运用“主题阅读法”,如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可以推荐有关“吃”的作品,如《雅舍谈吃》《蟹壳黄的痣》《知堂谈吃》等都挺有意思,然后再阅读交流,归纳指导。

引导学生阅读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但也不能仅仅依着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提携”作用,抓住兴趣这个契机进行有益的引导。好教师应是好“导游”,风景点你先去过,才能对人说得清,说得好。所以,推荐学生读某本书,教师自己最好耐着性子读一读,这样引导起来可以得心应手。学生喜欢的如果是情节,教师就引导推荐学生以埋伏笔、设悬念、层层推究的方式写推荐文,也许会引起很多之前不爱看书的学生的兴趣,效果会更好。

当然了,教师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将自己的阅读喜好强加给学生。推荐学生阅读的作品不能太单一,可以多元化一些,不能仅从文学文艺的角度、仅从教师的视角,应该注意流行与经典结合、长篇与短篇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素养。而且教师的荐读最好有个整体规划,有个系列意识,比如初一最好推荐什么,初二最好推荐什么,初三最好推荐什么。

此次“主题群聊”近三个小时,参与者达34人,潜水“观战”的近150人,大家开诚布公地交流了自己从学生的视角读书和荐书的经历,不仅使参与群聊的教师深受启发,而且很多具体做法操作性强,让那些未能现场参与的教师也获益多多。

猜你喜欢
群友好书读书
推荐一本好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高价值私域社群的定位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好书推荐
我们一起读书吧
朋友圈不是“捧友圈”
读书为了什么
主编推荐:六月好书排排站